APP下载

基于颈动脉超声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2018-07-2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在我国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是常见的致残、致死原因[1]。约10%的缺血性脑卒中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颈动脉狭窄[2]。颈动脉狭窄人群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狭窄人群的2倍多,且血管狭窄程度与风险大小呈正相关。颈动脉超声优点为安全、经济、方便,目前已成为筛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的首选检查。颈动脉狭窄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炎症反应、脂质沉积、血管内膜增厚等,本研究选取郑州地区脑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分析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2月—2016年6月对郑州市城镇居民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筛选≥3项危险因素的高危对象1 427例,男602例,女825例,年龄62.7岁±4.5岁,所有个体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根据颈动脉有无狭窄分为狭窄组98例及非狭窄组1 329例。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组分为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狭窄程度50%~75%)、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5%)及完全闭塞组,并进行危险因素的分析。

1.2 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方法进行初筛,包括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血脂,BMI>25 kg/m2定义为超重。按照以下9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风险评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心房颤动;肥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缺乏运动。采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M7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12- 4线阵变频探头,分别检查双侧颈总动脉近、中、远端,颈动脉窦部及颈内动脉,之后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和颈内动脉内径。按照国内外指南及临床试验规定的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计算颈动脉狭窄程度。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颈动脉狭窄组高血压、血脂异常、心房颤动、TIA比例明显高于非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吸烟、饮酒、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高危人群临床资料,详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表2 不同狭窄程度高危人群临床资料比较

2.2 颈动脉狭窄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超重为颈动脉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3。进一步分析不同部位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的差异,发现糖尿病、TIA为左侧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4。

表3 脑卒中危险因素与颈内动脉狭窄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脑卒中危险因素与左侧颈内动脉狭窄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亦是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且狭窄程度与复发率呈正相关。其引起脑梗死的机制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引起脑栓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梗死;狭窄引起血液流速加快,对附壁斑块的冲击力大,造成斑块破裂、损伤的血管内膜暴露引起新的血栓。加强颈动脉狭窄高风险人群的相关危险因素控制,可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脑卒中发生。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与炎症反应有关,炎症因子可间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3]。有研究认为,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中性粒细胞通过炎症反应,蛋白水解、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等方式参与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淋巴细胞缺乏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相关[4]。

颈动脉超声可快速准确显示血管内膜中层是否增厚,血管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血管壁是否发生斑块及根据斑块的回声特点与强度推测斑块的稳定性。相较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血管成像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管狭窄效率较低,但其可快速测量及评估狭窄程度,并具有费用低、无创伤等优点[5]。颈动脉为全身大血管粥样硬化比较集中的部位,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由于其位置表浅,可采用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其进展过程,寻找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危险因素及早进行防治,降低高危人群脑卒中的发生率[6]。

本研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超重为颈动脉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内另一多中心研究同样得出类似的结果[7]。具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尤其是老年病人,应加强颈动脉超声检查。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通过降压调血脂稳定斑块等治疗,达到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和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目的[8]。

目前高血压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导致血流动力学高切应力、改变血管内皮结构功能损害和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9]。有研究认为糖尿病史是颅外颈动脉狭窄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主要是引起全身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高血糖引起的机体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产生的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动脉壁具有毒性作用,同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诸多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中,吸烟是其中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成分,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10]。脂质代谢紊乱以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有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11]。有效改善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助于防治颅外颈动脉狭窄。超重标志着个体多有体重超标、腹型肥胖,代谢综合征存在,国内外多项研究已证明代谢综合征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体重、去除腹型肥胖是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预防措施之一。本研究发现糖尿病、TIA为左侧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血管解剖学有关,需要进一步加大筛选人数。

本研究通过筛查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为进一步寻找颈动脉狭窄预防和发现提供思路。综上所述,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过程中,颈动脉超声作为检测危险因素的有效方式可提供有力证据,为城乡居民脑血管病的防治和筛查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