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羚角钩藤汤合三七黄花汤治疗烟雾病大面积脑梗死验案

2018-07-2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烟雾肢体脑梗死

1 资 料

病人,女,44岁。主诉:右上肢肢体无力伴失语5 d。病人于2015年7月22日因子宫内膜癌行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术前病人血压200/100 mmHg,妇科、神经内科、麻醉科医师多方规劝病人家属延期手术,脑梗死风险大,但规劝无效,家属执意手术。术中因手术和麻醉需要,血压从200/100 mmHg下降到120/70 mmHg。手术顺利,但术后当天18:40突发意识障碍,双眼向右侧凝视,右侧肢体无力,伴混合性失语。急查头颅CT未见出血,考虑急性脑梗死(次日复查头颅CT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新发脑梗死)。在宣武医院查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脑基底异常血管网,拟诊烟雾病。

既往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

诊疗经过:病人确诊大面积脑梗死后,遂转入ICU继续治疗,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瑞舒伐他汀钙片降脂稳定斑块,长春西汀、前列地尔、依达拉奉改善血管微循环障碍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遂于2015年7月27日转入我科。转入时病人意识清楚,反应迟钝。不完全性混合性失语口眼歪斜。右侧肢体肌力Ⅱ级,右侧巴氏征阳性。遂于8月5日全科疑难病例讨论:病人意识清楚,反应迟钝,右侧肢体无力,失语;面红目赤,自汗多,不畏寒,小便黄;大便不畅,三天一行;口干不黏不苦,有腹胀;夜寐可;舌淡苔根黄腻,脉短滑,尺部弱。

入院后完善检查:头颅MRI(见图1)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右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死。血生化:血糖9.37 mmol/L,尿酸111 μ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血清总甲状腺素30.679 ng/mL;肿瘤标记物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大面积脑梗死,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肝风内动,痰热上扰。

图1 头颅MRI图像

2 讨 论

毛敏药师:从中医四诊出发,可知病人平素烦躁易怒,刻下见其体型肥胖,面红如醉,表情呆滞郁闷,语言謇涩(混合型失语),诊断应为中风,而病人仅有口眼歪斜、失语和肢体无力症状,现阶段无神志障碍,从传统中医角度应诊断为中经络,而结合现代医学辅助检查手段,中药应以镇肝熄风汤为主。

鹿小燕副主任医师:病人高血压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应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其肾功能有无受到影响。病人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应注意观察其肝功能,避免肝损伤。查自身抗体以排除自身免疫病疾病。对于此类需要活血又忌出血的病人,中药优势明显,宜加入活血止血药。

杜金行主任医师:既往陈旧性脑梗死病人再发几率极高,可先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目前脑血管情况,仔细询问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危险因素病史,且注意查看眼底、颈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中药方面应滋阴潜阳并重。

黄力主任医师:此病人治疗方面应注意用药剂量,防止脑出血等并发症,重视应用他汀类降脂和保护血管内皮。若病人突然神志障碍或神志不清且脉缓,应考虑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尽快脱水降颅压,同时输液维持脑血流灌注,收缩压应维持在150 mmHg~160 mmHg。此病人应尽早开始肢体和语言康复训练。病人体型肥胖,易生痰湿阻滞气机,平素紧张易怒,而致肝失调达柔润,肝生风热,风性善行数变,挟痰上扰清窍,而致突发失语斜视,痰瘀阻于经络,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活动不利。风痰扰动清阳,则头部胀痛;面红,舌黯红,苔黄厚腻均属风痰入络之象,然两尺脉弱,亦应兼顾滋养肝肾。治以镇肝熄风、化瘀通络之法。

史载祥主任医师:对言语謇涩不利病人,应注意问诊方法,此病人可听懂简单问句,故问诊时可让病人以手势作答,勿以病人不回答而未进行问诊。运用中医思维注意理法方药的逻辑性。此病人右侧肢体无力,失语,面红目赤,自汗多,不畏寒,小便黄,大便不畅,三天一行。口干不黏不苦,有腹胀,夜寐可,舌淡苔根黄腻,脉短滑,尺部弱。辨证为脑络瘀痹,肝风内动,夹痰热上扰。治当凉肝熄风,育阴逐痹,化痰通络。方用羚角钩藤汤合三七黄花汤(三七、大黄、花蕊石、仙鹤草加减),而镇肝熄风汤重在潜镇而清肝郁,应当有别。组方如下:生大黄10 g,三七粉3 g(冲),花蕊石30 g,仙鹤草60 g,羚羊角粉1.2 g(冲),钩藤15 g,茯苓30 g,菊花15 g,桑叶15 g,浙贝15 g,炙甘草8 g,竹茹15 g,石决明30 g,白芍15 g,鲜地黄20 g,熟地黄20 g。共服7付。

病人服药后诸症好转,右侧肢体肌力恢复。遂效不更方,继服7付后出院。出院时病人已可搀扶行走,右下肢肌力Ⅳ+级,可简单说个别单字,随访至今病情稳定,未再复发。

专家点评:本例病人为年龄44岁女性,于2个月内出现两次脑梗死,结合头颅MRA结果,可考虑烟雾病诊断。烟雾病又名Moyamoya病,是一组以Willis环双侧主要分支血管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继发出现侧支异常小血管网为特点的脑血管病。因脑血管造影时呈现许多密集成堆的小血管影,似吸烟时吐出的烟雾,故名烟雾病。其病因不明,目前采用国际普遍接受的烟雾病诊断标准,即日本烟雾病研究会1997年制定标准:病因未明且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或MRA表现符合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进行性狭窄和(或)闭塞,动脉显示异常的烟雾状血管网,病变为双侧性。同时排除以下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膜炎、脑肿瘤等。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烟雾病的主要手段。DSA是可靠的诊断方法,MRI/MRA可对大部分烟雾病病人进行明确的诊断。西医主要以血栓治疗为主,可采用扩容、扩张血管、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烟雾病外科手术可分为直接搭桥,间接搭桥及两者结合等3种方式,效果均不理想。

结合本例病人,不排除手术过程中血压大幅度降低(收缩压最多下降80 mmHg)导致的脑血流灌注不足,是脑梗死是一个诱发因素。病人面红目赤,血压高,自汗出,苔黄腻,脉短滑,一派肝肾不足,虚风内动之象。因此需要补养肝肾,燮理阴阳,并且平肝熄风,化痰通络,所以首选羚角钩藤汤。

《内经》中“风”无内外之分,但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金匮要略》谓“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又分中经络、中脏腑。明代张景岳提出“内风”,并认为与气、血、痰三者有关之后,内风说成为解释中风病因病机的主流学说。近人又归纳为风、火、痰、虚、瘀,认为瘀痹为核心。风为外在表现,“风”产生的原因是痰瘀损伤肝血;“火”产生原因是痰瘀损伤肝血或闭阻心窍使火郁而暴亢。换句话说,风、火之证是患病之后的次生结果,而非病因。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开章名义“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本例病人病理为异常增生的血管网,从中医病机分析乃血行失度,不循常道,也是血瘀证重要成因“离经之血”,故治疗以祛瘀通痹为第一要务,选自拟“三七黄花汤”和羚角钩藤汤。大黄泻热通腑,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不仅可活血凉血以逐瘀,且囿于中风病人多痰热腑实之证,因此泻热通腑是治疗中风急性期的必要疗法之一,符合中医上病下治的原则。三七功用活血止血,充分显示中药双向调节的优势。花蕊石具有活血止血的双向调节作用,与三七相须为用。仙鹤草有止血和强壮作用,石决明乃滋阴与潜阳同用。遂肝肾得补,风熄络通。全方共奏活血止血,凉血通腑之功,临床应用也屡取良效。

现代研究证实三七的止血作用主要通过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血小板功能,且与收缩局部血管,增加血液中凝血酶含量有关。三七抗血栓形成作用环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大黄可改善毛细血管脆性,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聚集,降低纤溶活性。花蕊石可缩短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增加外周血小板数目,且能收敛止血,化瘀生肌。

附注:

史载祥,现任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首席专家,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博士生导师。第三、四、五、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50余年来从未脱离临床一线,擅用经方,尤其在治疗疑难重症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猜你喜欢

烟雾肢体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肢体语言
咸阳锁紧烟雾与尘土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