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护士情景模拟培训中MCC心肺复苏机的应用探讨

2018-07-26关常青梁庆元罗贤君陶美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医护心肺情景

关常青 梁庆元 罗贤君 陶美芳

高质量的心脏按压是复苏成功的关键。MCC心肺复苏机安装简便, 操作简单, 且能够提供恒定、长时间、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改善人工按压疲劳、耗费人力、按压质量不理想等缺点, 有效提升复苏质量, 正逐步应用于现场急救和临床抢救工作中[1]。使用高效的培训方式提升医护人员MCC心肺复苏机的使用技能对于急救工作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将探究急诊科护士情景模拟培训中MCC心肺复苏机的应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7年6月从本院急诊科抽取护士40名,女30名, 男10名, 年龄最小20岁, 最大41岁, 平均年龄(30.2±3.6)岁, 工作年限最短1年, 最长5年, 平均工作年限(2.9±0.7)年, 学历为中专10名、大专24名、本科6名。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护理人员自愿参与。

1. 2 方法 使用情景模拟培训方式对40名护士进行培训。

1. 2. 1 组建情景培训小组 由急诊科的护士长担任组长,科室主任担任技术顾问, 3名N3级以上急诊护士与1名带教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根据《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拟定具体的培训和实施方案。

1. 2. 2 编写模拟抢救案例 包括情景设置、场景分析、护士角色及任务, 制定执行标准, 根据护士的能力和特点制定具体培训目标, 由科主任组织专家组对案名进行审核。在培训前1周组织全体培训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包括心肺复苏机的工作原理、使用流程、注意事项等复苏的相关内容, 并将成文的案名发给每位医护人员进行自学。1周后, 将40名护理人员分为10组, 每组4名成员, 通过不同场景模拟进行演练。

1. 2. 3 情境模拟演练 首先由1名护士判断患者意识、呼吸, 连接心肺复苏机, 遵照医生安排除颤、插管、管理气道,然后另1名护士准备抢救车, 开通静脉通道, 送检标本, 其他护士协助准备除颤仪, MCC心肺复苏机、给予复苏药物等工作。

1. 2. 4 演练结束后, 由参加人员各自点评, 最后组长点评总结。培训时间为2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培训前后MCC心肺复苏机使用情况以及心肺复苏情况, 包括MCC心肺复苏机正确使用率、心肺复苏启动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首次给予复苏药物时间、首次电除颤时间。②比较培训前后护士医护配合默契满意度。发放医护配合默契满意度调查表, 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评分≥85分;满意:评分60~84分;不满意:评分<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40名护士培训前后MCC心肺复苏机使用情况以及心肺复苏情况比较 培训后, 护理人员MCC心肺复苏机正确使用率高于培训前, 心肺复苏启动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首次给予复苏药物时间、首次电除颤时间短于培训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40名护士培训前后医护配合默契满意度比较 培训后护理人员医护配合默契满意度97.50%高于培训前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40名护士培训前后MCC心肺复苏机使用情况以及心肺复苏情况比较[n(%), ±s]

表1 40名护士培训前后MCC心肺复苏机使用情况以及心肺复苏情况比较[n(%), ±s]

注:与培训前比较, aP<0.05

时间 MCC心肺复苏机正确使用 心肺复苏启动时间(s) 静脉通道建立时间(s)首次给予复苏药物时间(s)首次电除颤时间(s)培训前 32(80.00) 60.10±3.42 120.52±10.33 186.41±17.95 162.47±20.71培训后 39(97.50)a 45.41±5.74a 98.45±9.74a 114.91±18.62a 142.79±15.49a χ2/t 6.135 13.905 9.831 17.484 4.813 P 0.013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40名护士培训前后医护配合默契满意度比较[n, n(%)]

3 讨论

相较于普通的心肺复苏方式, 心肺复苏机有更高的复苏有效率, 能够更好地维持血氧饱和度, 保证有氧代谢, 提升心脏复跳几率, 全面复苏可能性更大[2,3]。但是当前国内外关于心肺复苏机的使用标准并不统一, 并且缺乏大规模的前瞻性观察研究。提升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机的操作技能、提升心肺复苏的效率与质量是当前临床上的热点课题。

本研究中, 培训后, 护理人员MCC心肺复苏机正确使用率高于培训前, 心肺复苏启动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首次给予复苏药物时间、首次电除颤时间短于培训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情景模拟培训可促进MCC心肺复苏机正确使用率的提高与心肺复苏启动时间的缩短。培训后护理人员医护配合默契满意度97.50%高于培训前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情景模拟培训方式可促进护士医护配合默契满意度的提升。情景模拟训练是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或管理系统由被训练者在特设的情景中进行各种技术操作及处理事情的一种方法[4-7]。在MCC心肺复苏机使用培训中使用情景模拟方式可以促使护理人员在较真实的急救情景中提升对心肺复苏机的感性认识, 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将两者更好地融会贯通, 灵活地运用到患者的临床抢救中, 缩短心肺复苏的启动时间, 提高抢救效率,提升医护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与一般理论培训相比, 情景模拟培训将理论培训与实际技能操作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内容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8-10]。

综上所述, 情景模拟培训方式的使用在提升急诊科护士MCC心肺复苏机正确使用率、缩短心肺复苏启动时间、提升护士医护配合默契满意度上能够发挥优势作用, 有广泛使用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医护心肺情景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情景交际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心肺血管病杂志》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