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8-07-26谭建平潘关凤王平蓝杨小娟陈新黄劲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吸入性消失肺部

谭建平 潘关凤 王平蓝 杨小娟 陈新 黄劲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新生儿疾病, 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产程时间过长, 导致婴儿吸入羊水, 进而引起肺炎,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较差, 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甚至是呼吸衰竭, 临床上一般针对患儿肺部的通气功能障碍进行改善[1], 而尚无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模式。循证护理模式, 顾名思义, 主要通过详细分析具体病症而给出相应的护理措施[2], 近年来得到人们广泛关注。为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本研究以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吸入性肺炎体能的吸入性肺炎新生儿112例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吸入性肺炎新生儿11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6例, 排除心肺功能障碍患儿以及先天性脑组织疾病患儿。对照组男31例、女25例, 足月婴儿41例、早产儿15例,平均出生时间(6.7±0.9)h;观察组男30例、女26例, 足月婴儿40例、早产儿16例, 平均出生时间(7.0±0.9)h。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内容具经过患儿监护人的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符合医学研究的相关规定及医德。

1. 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呼吸道清理、机械呼吸支持、皮肤管理以及静脉药物滴注等。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 具体如下。

1. 2. 1 加强基础护理 相关护理人员定期为病房消毒, 保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 与患儿接触前, 保证手部洁净无菌,同时, 加强患儿口腔、皮肤、脐部以及臀部的护理;发热患儿应该及时采用物理降温;为降低患儿呕吐频率与哭闹, 每天早晚2次对患儿进行抚触护理, 20 min/次。

1. 2. 2 合理喂养 早产儿一般消化能力较弱, 但为时进行追赶性生长, 对营养摄入要求高, 所以在喂养早产儿, 应该少量多餐, 优先母乳喂养。对吞咽困难患儿, 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1. 2.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患病后,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而新生儿一般无排痰能力, 或能力较差, 护理人员应酌情采用负压吸引器清除分泌物。若分泌物较为粘稠, 可进行应用雾化吸入治疗。

1. 2. 4 改善缺氧状态 患吸入性肺炎的患儿一般呼吸不顺,容易引发缺氧甚至窒息,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监测患儿动脉血氧情况, 根据缺氧情况采用不同的给氧方式, 例如有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箱内吸氧、持续正压通气(CPAP)无创正压吸氧、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吸氧方式, 注意检测吸入氧浓度, 并根据动脉需氧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氧浓度及吸氧方式, 以免氧中毒[3]。

1. 2. 5 注意患儿的保暖 新生儿发育尚未完善, 体温调节能力较弱, 患病后基础代谢速度更加缓慢, 导致体温过低,对于这类新生儿, 应该尽量置于暖箱内护理, 避免患儿体温波动过大。

1. 2. 6 并发症监测护理 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儿不良反应情况, 若发现患儿呕吐泡沫样分泌物, 怀疑食管闭锁病症时, 则应该加强相关病症护理;若呕吐物为血性胃内容物时, 应着重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若呕吐物为胆汁, 则应该着重保护患儿消化系统。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征象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情况以及肺部感染情况。其中, 新生儿窒息情况采用新生儿Apgar 评分标准:满分10分, 分数越高越健康, 其中8~10分的新生儿为健康, 4~7分的婴儿为轻度窒息, 0~3分新生儿为重度窒息。肺部感染情况采用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 满分12分, 分数越高, 感染程度越严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征象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Apgar评分(8.5±2.1)分、X线征象消失时间(3.4±0.5)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7±0.9)d、住院时间(11.5±2.7)d均优于对照组的(5.3±1.6)分、(6.6±1.1)d、(6.4±1.2)d、(17.2±4.0)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CPI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CPI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5 d后观察组CPIS评分为(5.7±1.7)、(4.4±1.1)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7.1±2.0)、(6.8±1.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征象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征象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Apgar评分 X线征象消失时间(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56 8.5±2.1a 3.4±0.5a 4.7±0.9a 11.5±2.7a对照组 56 5.3±1.6 6.6±1.1 6.4±1.2 17.2±4.0 t 9.070 19.818 8.481 8.839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儿CPIS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儿CPIS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3 d后 护理5 d后对照组 56 7.5±2.1 7.1±2.0 6.8±1.8观察组 56 7.6±2.1 5.7±1.7a 4.4±1.1a t 0.252 3.991 8.514 P 0.802 0.000 0.000

3 讨论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 一般会导致患儿肺部感染或肺部通气功能障碍, 甚至导致死亡[4-7]。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仅对患儿进行基础性护理, 针对性不强,对于一些病情微小变化容易忽略, 耽误治疗。而循证护理干预模式详细观察记录每例患儿病情发展情况并给予对症治疗[8-10]。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Apgar评分(8.5±2.1)分、X线征象消失时间(3.4±0.5)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7±0.9)d、住院时间(11.5±2.7)d均优于对照组的(5.3±1.6)分、(6.6±1.1)d、(6.4±1.2)d、(17.2±4.0)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CPI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5 d后观察组CPIS评分为(5.7±1.7)、(4.4±1.1)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7.1±2.0)、(6.8±1.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改善肺部感染情况, 效果更加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吸入性消失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和非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拯救营地
消失的童年
美永不消失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套管滑脱五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