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段式康复护理在促进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2018-07-26李秀云李范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颅脑神经功能阶段

李秀云 李范强

颅脑损伤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该病的病情急且发展迅速, 通过临床手术尽早的解除占位、快速降低颅内压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最为有效的方法[1]。由于颅脑损伤手术之后患者仍需要漫长的康复过程, 且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术后通常会出现程度不一的运动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 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术后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 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阶段式康复护理是在手术不同阶段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 能够更加系统全面的改善患者预后, 降低致残率。本研究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行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究阶段式康复护理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62例在本院行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入院时均有一定程度的昏迷, 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按照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22~61岁, 平均年龄(42.6±6.9)岁。观察组男19例, 女13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3.1±6.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给予全部患者神经外科规脑损伤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行降颅压、脑保护和常规抗感染等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 主要为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呼吸道对症护理等, 患者清醒后按照其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阶段式康复护理。①脑水肿阶段。患者在脑水肿期时仍未清醒, 本阶段的康复护理主要为对患者的肢体和关节进行保护和被动活动。a.保持功能位:患侧上肢及手指关节保持伸展;下肢取屈曲位, 踝关节取中立位,伸膝及髋, 避免髋关节出现内旋及外旋。同时白天每2小时变换1次体位, 夜间每3小时变换1次体位。b.被动活动:帮助患者行四肢被动活动, 运动原则为关节由大至小、由近端至远端、由健侧至患侧, 活动量由小至大。被动运动时,需要患者家属在场, 并指导其在之后运动中帮助患者。②病情稳定阶段。a.按摩:对患者患侧下肢、肩、手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保持肌肉正常代谢, 避免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采用如针灸及温热疗法刺激诱发肌肉活动及本体感觉进行康复。b.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病情发展、治疗方案及康复训练方案, 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 告知患者要恢复至正常水平, 需要依靠自身进行长期有效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重视程度的同时鼓励患者, 增强其自信心。c.主动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起坐等运动, 主动行四肢及关节运动, 若患者出现偏瘫症状, 指导患者用健手来带动患肢行外展、内收及前屈等反复运动。运动时进行深呼吸, 放松腹背肌。指导患者坐姿, 提高患者肌力的恢复。③恢复阶段。本阶段患者的自理能力已经部分恢复, 指导患者行床椅转移、站立、步行和上下楼梯等下床运动。运动时根据患者的呼吸、心率及面色变化适当调整运动量。此外, 指导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训练, 循序渐进的帮助患者提高其生活能力。出院后, 给予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 对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进行评估, 然后继续实施相关的康复指导。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①上下肢运动能力:护理前和护理1个月后, 采用简式Fugl-Meyer进行评定,其中上肢10个方面, 下肢7个方面, 满分100分, 得分和运动能力成正比;②神经功能:护理前和护理1个月后, 采用NIHSS量表进行评定, 该量表包括11 项内容, 评分0~35分,得分越高, 病情越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护理1个月后, 观察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上肢及下肢Fugl-Meye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上肢Fugl-Meyer评分 下肢Fugl-Meyer评分护理前 护理1个月后 护理前 护理1个月后 护理前 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 32 27.08±18.41 16.51±9.43a 9.18±4.40 36.44±6.09a 7.56±3.67 22.25±2.41a对照组 30 27.96±17.62 10.29±9.27 9.22±2.17 20.16±4.78 8.27±3.91 14.16±3.62 t 0.1920 2.6169 0.0449 11.6560 0.7376 10.419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

3 讨论

颅脑损伤为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通常是因为外界间接或者直接暴力所导致[3]。临床推广手术治疗, 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病情、促进血管再通、拯救患者生命, 但术后通常会遗留程度不一的功能障碍, 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相关研究报道[4], 颅脑损伤术后出现功能障碍和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创伤大小和未及时行早期康复治疗有很大关系。

本研究中, 对颅脑外伤术后实施阶段式康复护理, 其结果显示, 护理1个月后, 观察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肢及下肢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阶段式康复护理可以明显上提高患者功能恢复, 且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 本研究将术后分成3个阶段进行阶段式康复护理,在脑水肿阶段, 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为防止患者关节强直及畸形, 保持其肌肉的正常代谢, 奠定了以后行康复训练的基础;在病情稳阶段, 定期进行主动运动, 通过传入、传出冲动的刺激, 促进病灶周围形成新神经通路, 以刺激极大脑发挥其“可塑性”[5-7]。经穴位按摩或者电疗预防肌肉出现萎缩,使神经肌肉组织保持兴奋, 有利于肢体血液循环, 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在恢复阶段, 指导患者进行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锻炼, 在康复活动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维持患者神经活动的灵敏性、反应性及兴奋性, 已取得康复护理效果最大化。除此之外,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 患者家属也参与其中, 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温暖, 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8,9]。

综上所述, 将阶段式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护理干预中, 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颅脑神经功能阶段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