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管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8-07-26黄仲娴谭春华何润文杨志鹏廖丽霞陈月如梁伟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病程糖尿病质量

黄仲娴 谭春华 何润文 杨志鹏 廖丽霞 陈月如 梁伟华

据流行病学统计, 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相应的治疗费用已给社会公共卫生造成严重负担, 且费用逐年增加[1]。在患病率及治疗费用不断增高的同时, 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普遍偏低[2], 加之糖尿病病程长, 随着病情的发展容易诱发严重并发症[3], 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糖尿病的防治, 除了医院各种诊疗手段, 通过积极开展社区强化管理,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心理治疗, 运动、饮食、用药及自我监测等指导,可取得良好效果,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4]。目前国内外在糖尿病社区管理的研究方面, 主要集中于对患者理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5], 而针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却鲜有报道。本院作为基层综合性医院, 兼有社区中心, 糖尿病患者病源丰富, 自2014年, 本研究团队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强化管理, 结果在药物费用、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效果, 现通过专业量表[6]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12月于本院门诊部及住院部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100例。观察组死亡3例, 失访10例, 数据完整87例;其中男51例, 女36例;年龄66~80岁, 平均年龄(72.8±5.7)岁;病程5.4~14.8年,平均病程(9.6±2.8)年。对照组死亡4例, 失访18例, 数据完整78例;其中男49例, 女29例;年龄68~79岁, 平均年龄(73.6±4.3)岁;病程5.8~15.3年, 平均病程(10.2±3.8)年。两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①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符合1999年WHO发布的版本[7];②生活可自理, 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③糖化血红蛋白>7.5%。

1. 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②其他类型糖尿病或1型糖尿病。

1. 4 方法 观察组采用强化管理, 具体如下。①以7人为单位成立强化管理小组, 分工合作, 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②档案中详细记录患者各个项目, 包括基本信息、饮食及运动习惯、既往病史、检查报告及目前用药等。③每季度举办1次与2型糖尿病病因、症状、并发症、治疗药物及保健、康复等相关的专题知识讲座。④对不同患者服药方法、时间及剂量进行详细地指导与解说, 制定个性化管理, 测BMI 1次/个月;测血压≥1次/个月, 测血糖≥2次/周, 以后≥1次/个月;监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1次/(3~6)个月。⑤为保证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稳定, 与患者的家属、朋友相互配合, 营造有利于其长期坚持方案的外在环境。⑥开通两条电话热线, 接受患者的电话咨询, 并主要以主动电话追踪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 指导患者饮食、运动, 预约复诊、督促检查、低血糖防范、药物副作用提醒等, 初期≥2次/周,以后≥1次/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管理。

1. 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随访2年,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SF-36量表观察两组生存质量, 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身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8个维度, 每个维度总分100分, 生存质量越高时分数越高[8]。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身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01、2.038、3.213、3.111、4.230、2.347、4.298、3.403,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维度 观察组(n=87) 对照组(n=78) t P精神健康 75.73±15.53a 70.68±16.89 2.001 <0.05情感职能 85.67±29.94a 74.81±38.36 2.038 <0.05社会功能 94.47±22.70a 81.85±27.71 3.213 <0.05活力 74.52±16.46a 65.51±20.68 3.111 <0.05总体健康 66.03±17.49a 52.85±22.44 4.230 <0.05身体疼痛 83.31±20.02a 75.67±21.79 2.347 <0.05生理职能 83.59±29.63a 60.74±38.47 4.298 <0.05生理功能 84.91±17.41a 73.62±24.89 3.403 <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早期的胰岛素抵抗发展至后期的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 是一种糖代谢异常疾病, 发病诱因与患者的不良饮食、运动习惯及体重过快增长相关。我国人民健康素养观念落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需要长期、持续的管理, 健康专业的模式对于疾病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9]。尽管目前我国糖尿病确诊手段日趋成熟, 但对于糖尿病的认识, 绝大多数患者仍存在诸多误区——忽略饮食及运动因素、血糖控制目标不明确、用药依从性不高、自我监测血糖及阶段性复查意识不强等。努力延缓、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防止糖尿病病情进展,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于糖尿病的诊治, 大型综合医院担当着重要角色, 但事实上我国大型综合医院为数不多, 面对日渐庞大的糖尿病群体, 已不堪重负[10]。因此, 为了让糖尿病患者享受专业的管理模式,必须加快完善基层医院医疗水平, 建设以社区为主体的慢性病管理中心。

本研究团队自2014年开始培训、成立强化管理小组,充分利用运动、饮食及药物治疗, 制定适合患者自身情况的个性化干预手段。医护定期举办讲座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教育, 开通电话热线, 方便医生、护士及患者充分交流与沟通。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患者家属中训练家庭保健员, 教授糖尿病膳食、运动、自我监测、药物用法等相关知识, 帮助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勇气, 克服心理压力。联合社区病友建立俱乐部, 患者之间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 互相支持、互相鼓励。调动患者积极性, 使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及自我监测、管理技能,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患者自我管理是近年来外国学者开发的身心力行项目之一, 取得国际上的广泛认同。这种管理模式强调患者对自身健康的潜能、责任及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 特别适合于糖尿病这种涉及生物心理社会、需要终身管理的疾病[11]。

SF-36量表的内容全面概括了社会、心理、生理等方面,已有国内修订的版本, 在卫生政策评估、临床效果观察、实验评价等领域广泛应用, 适合用于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12]。

综上所述, 采用强化管理能够有效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充分发挥基层医院慢性病防治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病程糖尿病质量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质量”知识巩固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