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效果评价

2018-07-26陈银燕胡飞娥黄晓丹梁碧君李晓敏尹烨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家属脑梗死

陈银燕 胡飞娥 黄晓丹 梁碧君 李晓敏 尹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渐严重, 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1]。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严重者悲观厌世, 影响患者预后情况。通过相应量表可以评定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和干预中的变化, 研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重要性。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抑郁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排除标准:①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②SDS评分>53分;③检查能配合者;④排除意识障碍患者; ⑤排除智能障碍者。本次研究均为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根据病房区域划分为对照组(一区患者, 27例)和观察组(二、三区患者, 33例)。对照组男13例, 女14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6.07±8.25)岁。观察组男19例, 女14例;年龄45~80岁, 平均年龄(65.06±7.0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 干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2. 1 心理引导 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多伴有沉默寡言、情感冷淡、行动迟缓、思维缓慢、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出现。对于此类患者要用鼓励性的言语进行指导, 提高患者的表达欲望, 必要时行心理疏导。列举典型康复成功个案, 增强信心。另强化家属对患者心理支持的重要性。使患者早日从痛苦中走出来, 走向积极的状态。

1. 2. 2 行为护理 脑梗死患者经常会出现肢体运动、言语障碍等症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一套专有的康复方案,指导其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自我锻炼, 如刷牙、吃饭。言语或吞咽不利者, 鼓励多发音, 读书、报、交流等;肢体障碍患者要包括肢体按摩、伸展、行走、拣物等练习, 从旁鼓励、协助, 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工具。以自动运动为主, 被动运动为辅, 劳逸结合, 适当户外活动、晒太阳等, 以改善睡眠及心情。

1. 2. 3 认知护理 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对脑梗死的疾病知识并不了解, 存在很多疑问及困惑, 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是个需时较长而又要坚持的过程, 尤其是伴抑郁症状的患者,家属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困惑进行讲解,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改善对待生活的态度。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DS评分(得分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NIHSS评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越差)及BI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 观察组与对照组SDS评分分别为(75.92±7.67)、(76.19±7.88)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8周, 观察组与对照组SDS评分分别为(48.49±3.67)、(58.23±4.23)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干预前, 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8.64±2.32)、(8.73±2.2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8周, 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2.11±0.47)、(4.23±0.65)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I评分比较 干预前, 观察组与对照组BI评分分别为(63.73±6.32)、(63.34±6.12)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8周, 观察组与对照组BI评分分别为(86.54±9.75)、(77.68±10.29)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2周 干预后8周对照组 27 76.19±7.88 71.45±5.87 58.23±4.23观察组 33 75.92±7.67 69.18±5.64 48.49±3.67a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NIHS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2周 干预后8周对照组 27 8.73±2.24 6.08±1.95 4.23±0.65观察组 33 8.64±2.32 5.17±1.59 2.11±0.47a组别 例数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I评分比较( ±s, 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I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I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2周 干预后8周对照组 27 63.34±6.12 72.76±7.74 77.68±10.29观察组 33 63.73±6.32 75.36±7.23 86.54±9.75a组别 例数

3 讨论

脑梗死可影响神经功能, 使患者出现严重身体功能障碍及语言障碍, 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加重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使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受严重影响[2,3]。抑郁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症状, 据相关研究报道, 有58%的脑梗死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4]有专家提出, 加强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护理干预, 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5,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8周, 观察组与对照组SDS评分分别为(48.49±3.67)、(58.23±4.23)分, NIHSS评分分别为(2.11±0.47)、(4.23±0.65)分, BI评分分别为(86.54±9.75)、(77.68±10.29)分, 两组患者的SDS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神经功能, 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降低致残率,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与相关研究[7-9]结果相符。

总之,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有明显促进作用, 为节约社会资源提供了可能, 值得医护人员、家属及社会重视、推广。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家属脑梗死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