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07-26焦琳娜郭艺华李宝仪王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氯化钠丁苯进展

焦琳娜 郭艺华 李宝仪 王琴

脑梗死是因多种因素造成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 而进展性脑梗死则是急性脑梗死中较为常见的严重临床亚型, 该病的的病死率及其致残的几率较高, 是脑血管病中最难治疗的难题之一[1,2]。如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则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就运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男27例, 女13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1.24±6.85)岁。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60.98±6.5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①在患者首次发病后, 通过影像检查及其临床表现诊断为急性脑梗死;②患者年龄为40~80岁;③在患者发病48 h内, NIHSS评分下降分数≥1分, 且没有意识障碍;④没有梗死后出血与外脑出血、颅内再发脑梗死、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感染等疾病。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精神异常、血管性痴呆、出血倾向者与无法合作者;②对芹菜过敏的患者;③具有恶性肿瘤、严重的肝肾心等伴发性疾病;④哺乳与妊娠期妇女[3,4]。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第1天口服100 mg阿司匹林与300 mg氯吡格雷, 第2~14天口服75 mg氯吡格雷与100 mg阿司匹林、40 mg阿托伐他汀, 服用1次/d。静脉滴注20 ml银杏制剂, 1次/d;30 mg依达拉奉, 2次/d,至进行治疗时, 不能对患者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

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 对患者静脉滴注25 mg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2次/d, 每次进行滴注的时间≥50 min, 每天用药时间间隔为6 h, 持续治疗14 d。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7,P>0.05);治疗7、14 d后, 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43、5.566,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P>0.05);治疗7、14 d后, 观察组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90、5.411,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7 d后 治疗14 d后观察组 40 10.78±3.69 6.86±2.16a 5.15±1.87a对照组 40 11.95±3.54 9.78±3.24 7.38±1.71 t 1.447 4.743 5.566 P 0.152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7 d后 治疗14 d后观察组 40 21.68±6.51 35.57±7.69a 57.98±13.53a对照组 40 22.16±6.84 30.15±6.11 42.61±11.82 t 0.321 3.490 5.411 P 0.749 0.001 0.000

3 讨论

脑梗死是因多种因素造成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而进展性脑梗死则会引发局限性脑缺血、神经性功能缺失等症状, 且该病大多数都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 并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针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 目前并没有较为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而进展性脑梗死主要是因脑组织灌注下降, 这就造成了缺血组织周围的甘氨酸与谷氨酸处于堆积状态, 这些氨基酸会处于兴奋状态, 并对其氨酸受体产生刺激, 这样会使其过度活动, 造成氧自由基的快速生成, 并使其线粒体功能障碍与钙超载等。这些都会造成恶性循环, 并导致进展性脑梗死出现[5-8]。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本酞,且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还能加快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该药物还能对脑损伤的诸多病理环节进行阻断, 具有抗脑缺血的功效, 可缓解其脑水肿, 对细胞凋亡进行抑制, 还有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脑血栓的效果, 并对细胞内钙浓度有效降低。在细胞内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这是一种抗氧化酶, 具有清除自由基的效果。而丁苯酞则可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有效提升, 并能对其抗氧化的能力有效提升, 并对自由基生成时介导中的毒性有效减少, 还能对内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断裂减少,并对线粒体的功能正常运作加以维持[9,10]。本研究就运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7,P>0.05);治疗7、14 d后, 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43、5.566,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P>0.05);治疗7、14 d后, 观察组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90、5.411,P<0.05)。故丁苯酞能对患者的脑细胞有着保护作用, 并能对缺血性脑损伤有着缓解的作用。

综上所述, 运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其治疗效果较为优异, 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 阻止脑梗死进展, 不良反应较为轻微, 且停药后会出现缓解, 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氯化钠丁苯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知识归纳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