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幼儿急疹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分析

2018-07-26林铁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中性白细胞粒细胞

林铁华

婴幼儿急疹为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小儿出疹性疾病。大部分患儿情况乐观, 高热时惊厥, 耳后、脖颈部位淋巴结肿大,出现玫瑰红色斑丘疹, 因此又名“玫瑰疹”[1]。该病早期临床表现与体征并不具有特异性, 容易由于误诊延误治疗时机。临床上通常认为在机体感染病毒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会有所增加。为提升婴幼儿急疹确诊率, 探索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本次研究将100例急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对婴幼儿急疹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患儿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关于急疹的诊断标准相符[2], 表现为高热(39℃~40℃甚至更高, 大部分为骤起发热), 温度恢复正常后面部与躯体发生玫瑰红色斑丘疹(直径1~5 mm), 一些患儿软腭发现具有特异性的玫瑰红色斑丘疹, 初发时为分散分布,然后临近皮疹逐渐融合, 临床表现还包括眼睑水肿、咳嗽、轻度流涕、惊厥以及胃肠道症状, 大部分患儿耳后或脖颈部位淋巴结体积增大(直径3~6 mm, 质软, 活动、按压时无疼痛), 不存在粒细胞减少史、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患儿。100例患儿中男53例、女47例, 年龄最小1个月, 最大3岁,平均年龄(1.0±0.7)岁。

1. 2 方法 在确诊为婴幼儿急疹前给予常规消炎抗病毒药物和退热药物。在确诊为婴幼儿急疹后给予维生素B4[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5020841]口服, 10 mg/片, 0.5~1片/次, 3次/d, 鲨肝醇(陕西永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61021431)口服, 20 mg/片,1~2 mg/(kg·次), 3次/d, 利血生(江苏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444)口服, 10 mg/片, 0.5片/次, 3次/d。在患儿发热1 d内抽取20 μl静脉末梢血, 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购自迈瑞BC-5390)对白细胞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进行检测, 然后第4、8、14天各检测1次。在病程第1、4、8、14天监测其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婴幼儿正常白细胞计数为4.0×109/L~10.0×109/L, 中性粒细胞正常值为 2.0×109/L~7.0×109/L[3]。

1. 3 观察指标 比较患儿不同病程时间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第1天, 患儿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仍属正常范围或稍高于正常水平。第4天, 患儿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第1天,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天, 患儿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第4天,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白细胞计数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第4天, 但显著低于第1天,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 患儿白细胞计数与第1、8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儿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第4天,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第4、8天,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00例患儿不同病程时间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 ±s, ×109/L)

表1 100例患儿不同病程时间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 ±s, ×109/L)

注:与第1天比较, aP<0.05, bP>0.05;与第4天比较, cP<0.05;与第8天比较, dP<0.05, eP>0.05

病程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第1天 5.38±1.32 2.24±0.51第4天 3.01±0.62a 1.00±0.23a第8天 5.25±1.30bc 1.58±0.34ac第14天 5.41±1.33bce 2.20±0.52bcd

3 讨论

1988年首次从急疹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中分离出人疱疹病毒6型(HHV-6), 然后又逐渐从该病患者淋巴T细胞与巨噬细胞中分离出HHV-6[4,5]。使用中和试验测定急疹患者不同阶段的HHV-6抗体, 显示阳性检出率为18%~100%。现阶段已经确定HHV-6是导致急诊的病因。婴幼儿急疹传染源为无症状成年患者, 通常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高发季节为冬春、冬夏交替[6]。母体抗体能够传给胎儿,但滴度随时间降低, 出生后3~5个月较高, 大部分>1岁儿童具有该病抗体, 因此急疹高发于<1岁婴儿。患儿在感染HHV-6病毒后在与病原体对抗的过程中出现白细胞与粒细胞计数的变化[7,8]。

本研究中, 在病程第1天, 患儿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仍属正常范围, 表明在疾病早期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并未出现明显变化;第4天, 患儿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第1天,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天, 患儿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第4天,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白细胞计数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第4天, 但显著低于第1天,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 患儿白细胞计数与第1、8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儿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第4天,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第4、8天,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随着病程的延长, 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所下降, 然后逐渐恢复正常。婴幼儿急疹时机体为应激状态, 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计数增加, 细胞核向左移动, 因此中性粒细胞数量有所增加。随着病程的延长, 机体从应激警觉期逐渐转变为抵抗期,髓质系统兴奋性逐渐降低, 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5]。在治疗的介入与机体自愈作用下, 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逐渐向正常恢复。在临床鉴别与诊断中, 应考虑与肺炎球菌脓毒血症、风疹、腺病毒、肠道病毒感染、性传播疾病以及其他发疹性疾病鉴别[9,10]。

综上所述, 在婴幼儿急疹初期, 外周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变化并不明显, 随着病程的延长显著降低, 在恢复期基本恢复正常, 但中性粒细胞恢复速度较白细胞恢复速度慢,可作为疾病诊断与预后效果判断的依据。

猜你喜欢

中性白细胞粒细胞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白细胞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中性墨水的消泡和消泡剂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