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FA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价值

2018-07-26罗丽勇廖达思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检查法微血管病程

罗丽勇 廖达思

在长期高血糖环境下, 视网膜血管细胞受刺激发生过度的氧化应激反应致血管内皮损伤, 继而引发神经与血管组织病变, 导致黄斑水肿、硬性渗出、玻璃体增殖、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等一系列眼底病变即DR。DR患者普遍患有严重的视力障碍, 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永久性失明。FFA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眼科检查技术, 相比较传统的检眼镜检查, 能动态体现眼底血管微细结构的变化, 在患者眼底病变的诊断、治疗指导及预后病情评估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就FFA在早期诊断DR中的价值展开分析, 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26例(652只眼)DR患者, 其中男162例(324只眼)、女164例(328只眼), 年龄28~71岁, 平均年龄(43.52±9.16)岁,糖尿病病程5~24年, 平均病程(12.58±3.81)年。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无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静脉阻塞及白内障等其他原因所致眼底疾病, 均无认知功能障碍与精神病病史, 均无肝、肾、心、肺等其他组织器官疾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在暗室中进行检眼镜检查, 采用坐位, 医生持镜先采取彻照法检查眼底屈光介质混浊与否,然后叮嘱患者直视正前方, 将检眼镜移到患者眼前2 cm观察其眼底血管、神经组织并进行记录。间隔2 d后所有患者均接受FFA检查, 具体方法如下:对各项常规检查排除肝、肾、心、肺等其他组织器官疾病者在检查开始前60 min选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5831, 规格:0.3%)充分散瞳, 瞳孔直径要求达到7 mm以上, 散瞳成功后先拍摄双眼眼底普通图像。检查开始前30 min给予患者盐酸异丙嗪片(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334, 规格:12.5 mg)12.5 mg口服抗过敏, 告知患者检查各项注意事项, 使患者正确配合检查。准备荧光素钠注射液(江门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3546, 规格:20%)3 ml与4.5 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射3 ml, 等待5 s, 若患者无任何过敏症状出现, 缓慢将剩下的荧光素钠溶液静脉注入, 注射完成15 min后选用TNF507眼底照相机与配套的图像处理系统对患者双眼眼底进行连续交替拍摄, 摄片量为40张。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DR不同分期与不同病变的检出率。

1. 4 DR分期判定标准[2]根据2016年美国眼科协会最新版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指南》将DR分为两型六期:非增殖性:Ⅰ期:患者眼底出现小出血点与新生微血管瘤;Ⅱ期:患者眼底出现出血斑块, 合并有硬性渗出;Ⅲ期:患者眼底有出血斑与棉絮斑;增殖性:Ⅳ期:玻璃体积血或患者眼底出现新生血管;Ⅴ期:眼底合并有新生血管与纤维增殖;Ⅵ期:合并眼底合并有新生血管与纤维增殖及视网膜脱落。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种眼底检查方法对DR分期的检出情况比较 FFA检查法的对DR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Ⅵ期的检查总准确92.18%率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法的62.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种眼底检查方法对DR病变的检出情况比较 FFA检查法对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视神经乳头病变、黄斑病变、玻璃体增殖及视网膜水肿的检查总准确率92.18%明显高于镜眼镜检查法的64.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种眼底检查方法对DR不同分期检查准确情况比较[n, n(%)]

表2 两种眼底检查方法对DR不同病变检查准确情况比较[n, n(%)]

3 讨论

DR是一类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 根据患者眼底是否有新生血管这一典型病理改变可将其分为两型, 即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据流行病学统计[3], 病程在5年以下的糖尿病患者DR的发病率在40%左右, 病程在5~10年的患者发病率在55%左右,而病程在10年以上的患者发病率可高达90%, 病程越长, 发病率越高。DR发病初期, 患者一般无明显眼部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 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甚至视力丧失。因此在早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对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治疗选择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4], DR的主要的病理改变为眼底微血管循环障碍, 内皮细胞因子由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遭受损伤后引起微血管渗漏、闭塞, 形成微血管瘤致血液流通受阻, 进而导致眼底新生血管形成, 是一种动态变化机制。检眼镜检查法是一类常规的眼科检查方法, 通过光反射原理, 运用检眼镜观察患者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各眼部结构, 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 但由于其简易性, 无法动态观察眼底血管循环结构, 因此不易发现视网膜微血管异常、黄斑病变、视网膜水肿等病理改变, 易造成对DR患者漏诊、分级判断错误的情况[5-7]。FFA检查法运用荧光素钠溶液注入人体后,通过滤光片收集收集眼底血管微循环的荧光信号, 并通过眼底照相机对患者双眼底进行连续动态拍摄, 能够动态清晰地反映眼底血管微循环结构与循环状况, 可对早期出现的微血管瘤与导致患者视力损伤的黄斑水肿等病理改变做出鉴别诊断, 从而对患者进行准确的病情分级评估、治疗指导与预后评估[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相比较检眼镜检查法, FFA检查法对DR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Ⅵ期的检查总准确率明显较高, 同时FFA法对不同DR病变的检查总准确率也明显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 FFA检查法可帮助临床准确了解患者具体病情发展, 进行病情分级评估与治疗指导, 为早期DR的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检查法微血管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中国代表性森林经营技术模式对比研究
5种同名异型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让人笑翻的实习医生病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