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患者生存状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关系

2018-07-26汪琪刘少锋韩真

癌症进展 2018年7期
关键词:家族史螺杆菌幽门

汪琪,刘少锋,韩真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消化内科,安徽 芜湖241000

胃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多样,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并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幽门螺杆菌属于革兰阴性杆菌,经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胃癌致病因子[1-3]。为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与胃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本研究组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98例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就诊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胃癌;②患者均为初次治疗,未行手术、放化疗以及抗幽门螺杆菌等治疗;③预计生存期大于5个月;④意识清楚,一般状况良好。排除标准:①年龄>75岁;②继发性胃癌;③伴有其他组织恶性肿瘤疾病;④合并糖尿病、严重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⑤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按照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67例,男35例,女32例;年龄51~69岁,平均(58.8±9.4)岁;病程6~13个月,平均(9.8±1.0)个月;肿瘤TMN分期:Ⅰ~Ⅱ期29例,Ⅲ~Ⅳ期38例。非感染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53~71岁,平均(59.2±10.3)岁;病程5~17个月,平均(9.7±1.1)个月;肿瘤TMN分期:Ⅰ~Ⅱ期14例,Ⅲ~Ⅳ期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肿瘤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随访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为6~36个月。采用统一的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居住地、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直系亲属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饮食特点、生活习惯、合并的基础疾病情况等资料,分析胃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的比较

感染组年龄(58.8±9.4)岁,与非感染组的(59.2±10.3)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0,P=0.850);感染组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患者的比例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高血脂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

2.2 生存情况的比较

共随访6~36个月。感染组患者死亡36例,生存率为46.3%,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非感染组患者死亡10例,生存率为67.7%;非感染组生存情况优于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9,P=0.042)。(图1)

图1 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

2.3 胃癌患者生存状况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胃癌患者的生存结局为因变量,以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感染=0,感染=1)、年龄(小于60岁=0,大于或等于60岁=1)、性别(女=0,男=1)、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无=0,有=1)、TMN分期(Ⅰ~Ⅱ期=0,Ⅲ~Ⅳ期=1)5项作为自变量,以前进法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OR>1,P<0.05);直系亲属无胃癌家族史是胃癌患者生存情况的保护因素(OR<1,P<0.01)。(表2)

表2 胃癌患者生存状况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以腺癌多见,其常见的发病年龄为50岁左右[4-5]。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胃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胃癌的发病涉及多种因素、多个基因,发病机制复杂,现临床中最为主要的观点便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属于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分布于胃黏膜组织中,其经口进入消化道后穿过胃黏液层,定居于相对中性的环境中,可导致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消化系统疾病[6-8]。

现临床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紧密联系[9-10]。有观点认为胃癌是由于幽门螺杆菌长期刺激胃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再生的结果[11]。幽门螺杆菌可分泌大量抗氧化酶,避免被胃部中性粒细胞杀伤;同时幽门螺杆菌水解尿素,形成“氨云”防护层,避免被胃酸杀灭。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中定居后,可分泌产生尿素酶、磷脂空泡毒素等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炎性细胞浸润和氧自由基的大量释放,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胃黏膜上皮反复损伤、修复、再生,使恶性转变风险大大增加,继而出现肠上皮化生[12-14]。也有观点认为,幽门螺杆菌可引起各种癌基因突变,如ARIDIA,从而导致胃癌的发生[15]。胃癌的发病还与年龄和遗传有密切关系。在本研究中,感染组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患者的比例高于非感染组患者,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且直系亲属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患者患胃癌的可能性更高。而在其他临床特征方面,并未发现明显差异。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16]。有研究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密切关系,幽门螺杆菌可诱导胃癌的发生和转移[17-19]。也有研究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促进血管增生和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20-21]。在本研究中,经过6~36个月随访,发现非感染组生存情况优于感染组,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癌患者相比于阳性患者具有更高的生存率。年龄、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患者年龄与危险程度呈正相关,表明年龄越大,其生存时间越短,这主要是由于年龄越大,其机体免疫力及身体机能越差。在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方面,家族中无消化道肿瘤史是生存情况的保护性因素,这可能是由于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交互影响导致的。在本研究中,未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量与胃癌患者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尚需进行进一步研究;同时,在本研究中,未将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胃癌浸润情况、胃癌病理分型等情况纳入胃癌预后相关性分析,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幽门螺杆菌感染且直系亲属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患者患胃癌的可能性更高;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影响消化道肿瘤患者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直系亲属无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是胃癌患者生存情况的保护因素。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癌患者生存情况优于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患者。

猜你喜欢

家族史螺杆菌幽门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幽门凿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异同的研究
在妈祖的庇佑下:女性家族史与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