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颅底巨大脑膜瘤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2018-07-26赵锐谭云张鹏刘明东

癌症进展 2018年7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脑膜瘤瘤体

赵锐,谭云,张鹏,刘明东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重庆404000

脑膜瘤是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并可发生于蛛网膜任意一个部位的肿瘤[1]。颅底巨大脑膜瘤指瘤体直径大于7 cm,肿瘤基底与前、中、后颅窝底相联系的脑膜瘤[2]。由于位置深、暴露困难、脑部存在重要血管和神经及关系复杂等原因,颅底巨大脑膜瘤的诊治较为困难,该处有颅神经穿过,因而可出现相应的颅神经损害,增加手术全部切除的困难。临床中对于颅底巨大脑膜瘤首选手术治疗,对于良性脑膜瘤,在保障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全切除瘤体;而对于恶性脑膜瘤,应在手术切除瘤体后,辅助放化疗,进而提高治疗效果[3]。由于颅底特殊的解剖结构,颅底巨大脑膜瘤手术切除难度大,风险较高[4]。随着显微外科技术不断发展、设备的更新,应用于颅底巨大脑膜瘤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再加上术者精湛的外科技术,在保护功能的情况下,可尽可能切除脑膜瘤,达到满意的效果[5]。因此,本研究将探究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颅底巨大脑膜瘤的效果及并发症,旨在证实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脑膜瘤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底巨大脑膜瘤的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44例;年龄31~76岁,平均(52.31±7.34)岁。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诊断为颅底巨大脑膜瘤;②单发颅底巨大脑膜瘤;③肿瘤直径大于7 cm。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伴有远处转移者;②心、肝、肾等严重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③不能进行随访者。本次研究经过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商讨审理,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入路选择依据脑膜瘤部位:①前颅窝选择单侧额下入路;②嗅沟选择冠状切口双侧额底入路;③蝶骨嵴选择翼点入路;④鞍区选择额下或翼点入路;⑤岩斜区选择颞枕开颅、乙状窦前入路。

1.2.2 手术具体方法79例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完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 tomogra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摄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明确肿瘤部位及瘤体血供,并于术前3天给予脱水药物(如甘露醇),减轻术中及术后水肿发生。术中给予控制性降血压,降低术中出血风险;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及气管插管,依据不同脑膜瘤部位,选取不同手术入路,在进入颅底时避开重要结构;仔细区分瘤体与周围组织间结构,尤其是重要血管及神经,当瘤体与周围血管神经区分良好,予以全切;当瘤体包裹动脉、神经等,不予强行手术切除,避免引起严重的功能缺失,予以次全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

1.3 观察指标

依据MRI及CT检查结果,脑膜瘤位置分别位于嗅沟、鞍区、蝶骨嵴、岩斜区、后颅窝;临床症状包括头痛、癫痫(包括局灶性发作与全面发作)、精神症状(包括淡漠、忧郁、兴奋、欣快等)、感觉运动障碍(包括肌力下降、感觉减退或过敏等)、视力障碍(包括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视物模糊)、小脑功能障碍(包括共济失调、行走不稳等)、嗅觉障碍。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颅内感染、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新发癫痫、脑脊液漏)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2 结果

2.1 颅底巨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

入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CT或MRI检查,其中19例为嗅沟脑膜瘤(图1),占24.05%;15例为鞍区脑膜瘤,占18.99%;15例为蝶骨嵴脑膜瘤(图2),占 18.99%;6例为岩斜区脑膜瘤(图 3),占7.59%;24例为后颅窝脑膜瘤,占30.38%。

图1 嗅沟脑膜瘤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表现

图2 蝶骨嵴脑膜瘤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表现

图3 岩斜区脑膜瘤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表现

2.2 颅底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

颅底巨大脑膜瘤患者以头痛症状最为常见,占56.96%(45/79),各部位脑膜瘤均有此表现;其次为视力障碍,共有26例患者,占32.91%;精神症状较为少见,仅有4例患者伴有精神症状,占5.06%;后颅窝脑膜瘤多伴有感觉运动障碍及小脑功能障碍;嗅沟脑膜瘤多伴有嗅觉障碍。(表1)

2.3 颅底巨大脑膜瘤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患者随访1年,发现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加重,发生率为32.91%(2679),其中大部分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少部分为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其次为脑脊液漏及颅内出血,分别发生6例及5例,分别占7.59%、6.33%。(表2)

表1 不同部位颅底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症状[ n(%)]

表2 不同部位颅底巨大脑膜瘤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n(%)]

2.4 不同部位颅底巨大脑膜瘤的手术方式及结局

79例颅底巨大脑膜瘤患者中,55例进行全切手术,占69.62%,24例进行次全切手术,占30.38%;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以嗅沟区颅底巨大肿瘤全切率最高,术后死亡率最低,复发率最低;而治疗效果以岩斜区颅底巨大脑膜瘤最差。(表3)

表3 不同部位颅底巨大脑膜瘤的术式及结局[ n(%)]

3 讨论

颅底巨大脑膜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症状逐渐加重,但就诊时间较久[6]。本研究入组患者从有症状到就诊时间为1.7~3.7年,就诊后发现患者瘤体体积均较大,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瘤体体积进行性增大,当大于代偿极限时,病情将急剧恶化[7]。目前随着影像学检查、血管介入治疗及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颅底巨大脑膜瘤的诊治技术不断提高,治疗脑膜瘤仍然以手术根治性切除为主,且治疗效果不断提高[8-9]。但是颅底脑膜瘤因颅底解剖复杂,可与脑干、血管、神经等相邻,导致手术切除瘤体时,增加损伤相邻组织的风险,或增加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最终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脑脊液漏,严重者可出现死亡[10-11]。

研究发现,对于无明显临床症状,而通过体检发现的颅底巨大脑膜瘤患者,对其不进行手术进行自然观察,发现部分患者仍然无相应症状出现,即使影像学检查发现对脑干有压迫,患者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而进行瘤体切除手术,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提升,反而降低[12-13];因此,对于颅底巨大脑膜瘤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尚未达成统一。笔者认为,对于颅底巨大脑膜瘤,应根据患者年龄、一般情况、患者个人意愿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有条件者应观察4~12个月,再决定是否手术,以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选取瘤体直径大于7 cm患者进行研究,多数患者出现头痛、视力障碍、癫痫、精神症状、感觉运动障碍、小脑功能障碍、嗅觉障碍等临床表现,对其进行CT或MRI检查,发现19例为嗅沟脑膜瘤,占24.05%;15例为鞍区脑膜瘤,占18.99%;15例为蝶骨嵴脑膜瘤,占18.99%;6例为岩斜区脑膜瘤,占7.59%;24例为后颅窝脑膜瘤,占30.38%。说明对于不同部位的脑膜瘤,可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后颅窝脑膜瘤多伴有感觉运动障碍及小脑功能障碍,嗅沟脑膜瘤多伴有嗅觉障碍。因此,对于不同部位的颅底巨大脑膜瘤,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选择是否进行手术,对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颅底巨大脑膜瘤通常伴有压迫症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近年来,临床提出一种新理念,颅底巨大脑膜瘤采用微创手术进行切除,主要为最大限度切除病变,同时保护周围组织及功能[14]。但研究发现,对于颅底巨大脑膜瘤,显微手术不应仅仅表现为小切口,而应根据不同部位脑膜瘤选择不同入路进行手术[15]。神经影像导航技术的出现,对设计手术切口、选择手术入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可以降低对周围组织的损害,同时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以嗅沟区颅底巨大脑膜瘤全切率最高,术后死亡率最低,复发率最低;而治疗效果以岩斜区颅底巨大脑膜瘤最差。结果说明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颅底巨大脑膜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

脑膜瘤为一种良性肿瘤,是否根治性切除是影响术后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18]。术前完善相关检查,了解瘤体大小、质地及其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进而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准确、高效地切除瘤体[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随访1年,发现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发生率为32.91%;其次为脑脊液漏及颅内出血,分别发生6例及5例,分别占7.59%、6.33%。结果说明,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颅底巨大脑膜瘤切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该手术虽为微创技术,但对患者仍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术后可出现并发症,因此,在脑膜瘤切除过程中,应充分了解瘤体,注意对血管神经等的保护,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颅底巨大脑膜瘤的血运丰富,解剖结构复杂,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根治性切除,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脑膜瘤瘤体
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及研究进展*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肛门内镜显微外科手术用于直肠少见肿瘤治疗的临床价值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右美托嘧啶联合纳布啡用于脑膜瘤手术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显微外科在口腔医学教育中教学设计与培训时机的探讨
母牛吊球病切除手术治疗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