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业品牌实力提升研究

2018-07-25初云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6期
关键词:高考改革品牌专业

初云玲

摘要:专业品牌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在高考录取批次改革的背景下,专业品牌的打造,既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专业品牌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而提出专业品牌建设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品牌;专业;建设;高考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076-02

一、高校专业品牌实力提升的紧迫性

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大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力度,创造条件淡化并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分批次高考录取制度改革,将专业推到了高校招生一线,一些就业红牌专业不能再凭借着学校的影响力和高考录取制度的庇护生存了。

高考生在报考大学专业时,更注重自身兴趣和专业品牌实力。这促使高校要办出更多有品牌、有特色、高就业率的专业,来竞争优质生源。高校专业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有计划地进行专业品牌推广。

二、专业品牌实力提升遵循的原则

专业品牌实力的提升,意在建成使学生信服的专业、高就业率的专业、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业。打造专业品牌应遵循创新性、激励性、可持续性的原则,激发专业建设活力,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1.创新性原则。挖掘“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专业闪光点,使专业具有与众不同的“色彩和风格”。可以从专业课程的优化设置、教学模式的创新、专业品牌活动、专业技能比赛等方面寻找创新点,如专业建设理念上的独特性、专业就业方案的创新性、课程培养方案的示范性。

2.可持续性原则。专业品牌实力的提升要注重专业的生命力、发展前景的规划,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专业竞争优势,并建立科学的专业评价系统。提高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需要建设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专业品牌,不断优化专业的教育资源,积极对外开拓合作,挖掘专业的生长点,促进专业品牌的成长。

3.前瞻性原则。根据社会的未来发展,积极规划专业的发展,在专业的内涵与外延上拓展生存空间,提高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高校专业品牌实力提升的建设方向

高校专业品牌实力的提升,应该内外兼顾地进行建设,既要建设好内部的专业课程、专业师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的内容;又要进行外部的专业宣传,提高专业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专业品牌形象。

(一)专业内部品牌建设

专业的内部品牌建设也就是通过专业内涵的建设,提高专业学生与专业教师的凝聚力和认可度,激发学生和教师对于专业的热爱。内部品牌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战课程的优化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是创建品牌专业的第一步,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点在于利用实践课程与社会实践平台的无缝对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为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一些专业经过反复实践和论证,确立了“实践即实战”的实践教学理念,充分發挥行业特色鲜明的优势,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教学环境、两种教学资源,稳步提高实验(实训)教学占比、实验室使用效率、开放程度和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实验(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衔接与有效贯通。实战型实验室建设方面,专业应该充分利用好现有实验室,加大硬件、软件的投入力度和设备的更新升级,不断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打造专业品牌。专业还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积极建设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使这些校外实习基地,成为专业实战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之路,形成以校企结合为主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立足地方,以社会行业为重点,寻找与专业相关的、有一定规模的、经营管理规范的社会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2.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专业教学强调应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紧随国内外学科的最新潮流和动态,及时掌握最前沿的行业信息,积极搭建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的交流平台,开拓专业视野,提高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融课堂教学、教书育人、科研活动、社会实践为一体的知识、创新、能力型教学新模式,整合、提炼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充分利用案例教学、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总结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健全以课程实训教学为基础、社会实践为拓展、专业实习(实训)为核心、学生毕业设计为检验的四个实验教学环节。(2)实施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三个逐层递进的实习教学层次。(3)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四种实践教学模式。(4)积极搭建校内实验室、“双能型”教师工作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三大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多年的实践,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在专业实践教学、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专业品牌建设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一是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理论水平;二是要通过挂职锻炼等途径,提高实战能力,从而构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学习型教师团队,这些优秀教师为专业品牌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将自我培养师资和引进师资相结合是壮大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加大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如分期派送专业教师参加全国各类研讨会、比赛培训会、学术年会,以及邀请行业精英进行讲座、优秀毕业生代表分享创业经验、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来校交流等,但基于许多主客观原因,以上这些交流情况离专业预期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学生的就业与专业能力的强弱是专业建设成败与否的重要指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很多高校开始开设就业课程,各个专业也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就业课程。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政策,把创业类的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二)专业外部品牌建设

高校专业要建立知名度必须积极进行自我宣传,专业的自我宣传是高考生了解行业和未来职业最可靠的信息来源。专业宣传也是高校毕业生的需要,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了解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毕业生所在院校和专业的了解,高校打出品牌专业并得到企业的关注,对毕业生是极度有利的。

1.通过专业品牌活动和竞赛平台,提高专业社会份量。品牌专业的社会份量代表市场的占有率、影响力。专业应该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集中广告、公关、新媒体等多方研究与实践力量,结合地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立足地方、联手行业、产学合作”,每年定期举办有影响力的专业品牌活动,并依托国内各类大学生竞赛平台,“真题真做、以赛促学、以赛验学”,着力培养优质的、有竞争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2.借助社交媒介,强化专业的识别度,提高专业知名度。首先是社交的运用。新媒体时代,人们每天活跃在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上。根据目标受众的喜好,有效地选择社交平台投放专业广告、开展专业品牌活动,是宣传成本低且效果显著的媒介选择方式。很多知名专业都建立了微信公众号或者开通了微博,专人负责每日更新,且粉丝量颇高,对于专业品牌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其次是提高专业识别度,树立专业良好的形象。

3.提高专业品牌的社会份量。专业品牌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品牌化建设就要加快专业的品牌化运作实现过程。专业品牌的社会份量包括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以及目标消费者的涵盖面有多广,是一个省、一个地区,还是覆盖全国。专业的品牌只有在不断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前提下,才能不断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和社会的认可度。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专业的品牌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有效提升品牌力是大学专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总之,专业的品牌化,既要注重专业的内在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也要加强专业的外在建设,注重在同类专业中的表率、示范与辐射作用,突出专业品牌建设与改革的亮点和特色,带动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以全面提高专业品牌的社会知名度。

參考文献:

[1]王恒.我国大学品牌战略构建:从内涵解析到要素组合——基于市场营销学的分析[J].江苏高教,2010,(06).

[2]张奇,刘永金.校企深度合作,着力建设专业品牌[J].时代教育,2012,(11).

猜你喜欢

高考改革品牌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