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2018-07-24王新珠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高中地理教学

王新珠

【摘要】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关于高考全面改革的新政策,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地理高考命题的改革无疑对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新高考给高中地理的教学环境、师生心理带来许多新的变化,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积极思考对策,对个人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与优化,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以尽快适应高考新形势的要求。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 高中地理教学 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70-01

一、新高考制度改革的内涵解析

笔者根据改革意见,归纳出以下几点:一是按照“两依据一参考”原则录取。即依据高考统考成绩和学业水平测试和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综合录取。二是文理不分科。即学生可以依据兴趣和高校的专业限定要求从六门中选择其中三门计入高考总成绩。三是学业水平测试分为合格考和等级考。学生选择的三门科目以等级赋分制计入高考成绩。四是取消本科录取批次。其他的变化还包括增加西部省份、人口大省等的录取比例、增加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录取比例、等在内的十多项新政策。

二、新高考改革后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与变化

首先,提升了学科地位。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此次高考改革,必将会对地理学科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过去的高考中,地理是学生选科较少的学科之一,沦为地地道道的“小学科”。改革前,由于文理分科且文理专业的高校招生比例大致是4比6,包括地理在内的文科科目普遍不受重视。改革后的情况从试点区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17年拟在浙江招生的高校和专业看,只要符合一门选考科目就能报考的专业地理约为60.9%。专业选择的增多,地理学科的地位也就相应的得到提升。

其次,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内容。改变旧高考模式实行“3+综合”形式,考试分值的调整必将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由原来的7个模块减少到5个模块,高考加试题除涉及必修3个模块内容外,还涉及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2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对必修教学内容也进行了分层处理,对相关教学内容作出了明确的分层教学要求。改革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教室固定,教师根据课表走班。改革后由于学生要在6门或者7门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就有20种或者35种组合,学生选课走班将成为必然选择。

第三,对地理教学的影响。改革前文科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是三年,改革后选考地理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在高二学习阶段结束学习任务,最迟也会在高三第学一期结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这样就较以前缩短了一年到一年半,教学时间的缩减必然使教学方法和内容产生变化。地理学考在改革之前是在每年高一第二个学期6月份进行的,而新高考方案下学考时间定在高二第一学期10月底进行,新高考对于选考科目提供了两次考试机会,课堂容量加大课时减少而教学任务没有减少,迫使教师要加大课堂容量以完成教学进度。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

第四,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与评价方式。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课程执行力,依标实施教学,还要具备课程开发能力,能对必修教学内容与选修教学内容合理整合。其次,地理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执教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选择地理学习的意愿。第三,将地理教学内容中的素养价值充分挖掘,贯穿教学过程。同时,学考与高考“两考合一”,要教师更好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与把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更加关注自身的学习和研究。改革前,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的评价方式,都是看分数。改革后,作为高考录取依据之一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采用等级制,相对削弱了对分数的追求。同时,国家还鼓励高校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的录取依据之一。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能只重视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的应对策略

1.重视“双基”教学,培养思维能力。“双基”教学不仅在旧高考模式中应得到重视,在新高考模式中同样应进一步得到强化落实。不管是旧高考还是新高考,能力立意都是主流方向。离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谈能力,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考模式虽然改变,但中学地理大纲并未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因此,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教学,应当一如既往地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教师,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有强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要求学生应该有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思维氛围。另外,教师应该起引导作用,巧妙地让学生用已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推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有效思维。

2.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灵活应对新高考。首先,整合教材内容,调整教学组织形式,实行“走班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加强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其次,提高学科综合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新高考考试模式正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全新尝试,教师要借助满腔热情的“继续学习”,做到常学常新。再次,提高科研素质。高考形式的变化,带来的是对原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的冲击,教师制订新的措施,此为瞻前性研究。

3.倡导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第一,关注地理“研究性学习”。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学会不同的学习方式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让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成为一种教学常态。在探究性学习中关注“图表分析”能力、关注与地理学科紧密联系的“热点问题”、关注“地理表达能力”、关注“最新数据”。在合作探究中关注“案例研究”与关注“地理实验”以及关注“元认知”。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要结合定量与定性的方法,探究地理新问题。

4.教师专业发展与评价方式。高中地理教师将面临着学生选择科目、老师的巨大压力,必须审视自身,提高课堂效率和魅力,提高地理科目的選择率。首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适应新的考试氛围。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只有先适应各种形式的改变,积极地迎接各种挑战,努力地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跟上形式的发展,以适应各种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汤国荣.新一轮高考改革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J].地理教育,2015.06.

[2]鲁爱华.高考方案调整后地理教师应思考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5.(4).

[3]尚已铭.地理高考命题改革对高中地理教与学的导向作用[J].教育探索,2016(12).

猜你喜欢

新高考改革高中地理教学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