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深入社会大课堂的创新研究

2018-07-24罗石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

罗石春

摘要: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它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适应教学素质化趋势、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深入社会大课堂应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入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深入社会;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040-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出台了有关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宣部、教育部2005年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加强和改进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课程设置新方案(“05方案”)。“05方案”明确提出,要切实提高“两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优化课程内容的同时,积极引入并强化社会实踐环节,构建理论与实践协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指出:“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因此,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研究,切实推进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紧迫需要。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深入社会大课堂的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贯彻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根本要求,是适应现代性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在实践中锻造青年人才的要求[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社会大课堂是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通过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丰富了教学内容,延展了理论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感知;丰富生动的社会素材、尖锐具体的热点关注,可以加深学生对许多抽象理论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感、吸引力和教育功能,从而实现“灌”与“启”、“输”与“导”的有机结合。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实践教学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究其实质,它是一种参与和体验式的教育。实践教学强调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出发,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以及从实践中亲自感受和体会,因而相对于传统课堂理论教育的被动接受,更易为主体参与意识强烈的当代大学生所接受。

3.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的大课堂里作为独立自主的人格主体参与教育活动,置身相关社会情境之中,投身社会生活,观察世界,思考社会问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所学理论;在观察与思考中,找到评价自身价值的社会尺度,找准自己的恰当位置,凭着个体的理智与激情去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自己的行为,获取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价值选择,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深入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概述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把实践育人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把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1)确立主题,凸显实践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作为教学内容有机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主题,要精心选择。每个学期我们都会根据课程标准及其教学目的要求和大学生的具体实际,面向社会,结合形势政策动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确立社会实践主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实施方案,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近年来,我们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教学活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我校相继开展了“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调研和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深入廉政建设基地——“开闽进士”薛令之的故乡廉村,探研廉政资源,领悟廉洁自律之境界;开展了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老敬老关爱老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走进溪尾镇弘林养老院献爱心,近距离观察我国社会老龄化现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以“美丽乡村生态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带领大学生走访中国最美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棠溪村、“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坦洋村等。(2)精心组织,认真指导。①加强动态指导,组织实施:我校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进行组织和安排,以班级小组为单位(6—8人),针对实践主题,通过理论学习,全面了解钻研教材,搜集材料,做好社会实践中需要访谈的内容及问卷调查的准备;要求大学生带着问题走出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书》等;同时制定社会实践活动安全预案,要求课任教师务必做好全过程的组织辅导工作,全程必须有校医跟队,以确保在实践调研过程中的人身安全。②加强宣传,网络覆盖。我校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QQ群、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和工具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可以调动全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全组成员各自在实践过程中明确自身所充当的角色。③成果跟踪,综合评价。社会实践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学生对实践成果的内化,因此,社会实践不是一实践结束就完成了目标的,还必须对实践成果进行跟踪巩固。一是指导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我校在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后,组织指导学生怎么组织材料写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并制作PPT。各小组将调查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形成颇有价值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个小组要上交活动记录,每个学生上交一份3000字左右的社会调查报告等。二是成果汇报。每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都组织成果汇报、评比、表彰大会等活动,依据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课堂发言、实践表现、社会调查报告、PPT制作等综合评定成绩,以巩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2.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增强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收到实效,必须全方位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引导学生广泛、普遍地参与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升华思想、磨炼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结合区域优势,我院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建好四类社会实践基地:第一类基地是“滴水穿石弱鸟先飞”闽东精神实践基地,有习近平同志四下基层的下党村,也有党建基建工作对接点,也有争创小康示范村。如1996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临徐江村指导灾后重建工作,题下充满殷切期望的“徐江新村”四个字。有习近平总书记走基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福安市上白石镇郑家山。1997年,宁德地区争创小康示范村现场会在郑家山召开,时任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欣然写下“积极探索山鄉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叮嘱干部群众要利用好104国道,发展各种行业,共同致富奔小康等。这些都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成果,也是我们了解中国农村变化、农村改革历程的最好窗口。第二类实践基地是廉政教育基地。廉村是福建省少见的古文化村,据我们了解,全省各地以村命名的这类基地实属少见。这里是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的故乡,为嘉许他的廉洁清正,肃宗敕封他所在村为“廉村”。加上继廉村廉政教育基地之后,福安市在市文化馆一层又建立一个廉政教育基地——福安市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我们作为当前乃至今后教育学生走向社会必须保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教育的基本点。第三类实践基地是闽东苏区革命旧址所在地——素有“闽东延安”称誉的福安柏柱洋村,既是土地革命时期闽东革命斗争的中心,又是当时全国十八块革命根据地之一的闽东革命根据地首府。至今保存着许多较为完整的革命活动旧址,成为后人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重要场所,成为爱国主义革命理想教育的重要基地。第四类实践基地是有着“福建省生态文化示范村”之称的福安市潭头镇棠溪村,毗邻融典型独特的地质景观和优雅古朴的人文景观于一体的世界地质公园——福安白云山。在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双重冲击下,可以深刻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当今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四块基地的落脚点都在学院附近的几个乡村,路程不远,形式各一,交通方便,便于组织。每类基地既可以做为系列主题社会实践教学的地点,也可以作为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基地。由于实践经费开支也有保障,学院按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项经费用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确保了学生全员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深入社会大课堂的思考

1.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规范化、稳定化、长效化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实践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学生社会实践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继续强调要“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要积极联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驻军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因此,需要选择一批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适当投入,加强建设,并对实践基地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要求和效果[3]。实践基地的选择以短程距离为主,以结合地方教育资源为特色,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是提高实践教学的现实性途径。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教师队伍建设是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效果及发展前景,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成正相关。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与社会实践交往能力,以保证在实践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走到哪里,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就跟进哪里”[4]。

3.提高专项补助,设立专项经费。经费是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保障,包括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学生实地调研资助、宣传报道、成果交流和展示、成果汇编和出版、优秀调研成果的奖励等。学校必须申请专项经费,提高专项补助,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足够的经费。

4.实现实践教学深入社会大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实践教学深入社会大课堂的形式多样化。开展多主题活动,参加社会参观活动,深入了解和谐社会建设情况,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参加社会调研活动,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感恩意识。

5.开展实践教学的成果汇报,做好总结评估工作。成果汇报课是对学生实践过程的整合再现以及提高。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吸纳。学生总结实践成果,并把实践成果升华为自己的内心感受,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应该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缺点及经验教训等几个部分,总结其经验教训。这样一方面深化了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成果、问题的认识和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今后可以更好地开展类似活动。

参考文献:

[1]汪馨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1).

[3]李林英,宋桂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65-69.

[4]乔树森,朴素艳.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79-8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