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约校院两级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谐运转的主要因素分析

2018-07-24涂俊芳鲁先文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涂俊芳 鲁先文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实验室推行校院两级管理已是大势所趋。对于转型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一定要处理好实验室管理相关部门、人员、设备、课程和管理角色等之间的关系,要在权责利相符的基础上分权分工,才能实现校院两级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和谐运转。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和谐运转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010-02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办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它既是教育教学、科研以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施的主要基地,也是基础课实验教学有序开展的基本场所[1]。许多原本招生规模较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本世纪初以来学生人数快速增长,办学规模呈现出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学校内部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2]。为此,很多应用型院校都在推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重新划分校级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之间的职能分工。校级部门由过程型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真正实现管理中心由上到下的转移[3],重点做好研究、规划、协调、评估、监控等方面的工作。而二级学院在学校领导下成为自我发展、自我负责、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2]。然而,当前也存在着一些制约两级管理体制和谐运转的因素,影响了两级管理体制的实施成效,使整个学校的实验室管理陷入了强力引导被动执行的局面[4]。

就淮南师范学院来说,自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院、淮南师范学校三校合并升本以来,实验室的发展经历了“校—系—室三级管理”、“校—系两级管理”、“学校直管与校—系两级管理并存”三个阶段,完成了“办像—合格—上水平”中的两个跨越。期间,实验室建制经历了多次调整,除了2015年5月份才完成的学院史上规模最大、也是距今最近的一次调整外,另一次较大调整则是在2009年,目的是为了适应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进一步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资,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建设效益(院教字[2009]6号)。调整后的实验室分为6个院级实验(实训)中心(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传媒实验中心、计算机中心、教师技能实训中心、分析测试中心),11个系级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专业化学与化工实验中心、电气信息科学实验中心、计算科学实验室、生命科学实验中心、经济与管理实践中心、教育与心理科学实验中心、体育科学实验室、美术与艺术设计实践中心、音乐实践教学中心以及语言实验室等),其中传媒实验中心、计算机中心、教师技能实训中心、分析测试中心采用的管理方式是院级直管,其余的则是院、系两级管理且以系管为主。上述调整初步缓解了“校—系”二级管理对人员编制、人力资源配备、教育经费等方面的要求与新建应用型本科学校客观条件有限之间的矛盾,资源利用率得以提高,实验室对教学、科研、学生科技活动等也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自2012年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上述实验室设置渐渐名不副实,尤其是2013年以来中央和省财政对学校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实验室建设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经费显著增加,项目立项也逐年增多,实验室及实验教学条件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实验室建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还兼顾科研、创新、实验室开放、大型仪器共享、技能培训等,这对实验室建设及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实验室管理的运行机制的效率仍然偏低,若要达到校院两级实验室管理运行的和谐互动困难重重,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关于实验室管理相关部门(教学与教辅)。很多人认为实验室管理就是管理部门与各二级学院的实验(实训)中心之间的单线关系。其实所有保障教学运行的包括经费预算与财务结算部门、物资采购与管理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全都围绕教学而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责。对于实验室管理来说,不单是实验实训中心与二级教学单位之间的关系,很多工作都需要财务处参与统筹、总务与资产管理处参与过程管理、后勤集团参与后勤保障等。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先把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关系理顺,才能有效促进管理的和谐。

2.关于人员(专业负责人与实验室主任)。很多人认为只有实验室主任、实验分室负责人才与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相关,实际上所有与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执行的人员都与实验室建设管理有关;所有参与实验课程开设、评价及从事实验课教学、教研的人员都与实验教学管理相关。例如就专业负责人与实验室主任的关系来說,专业负责人负责协助院系领导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校教学[2013]19号),实验室主任负责实施实验室建设规划等(淮南师范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工作管理办法(讨论稿)),专业建设规划当然包括专业实验室建设,这必须由专业负责人来制定,然后交于实验室主任统筹申报、执行及日常管理。实验室主任还应协助专业负责人组织审定或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更新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在共同目标(使教学工作上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各参与者需要各司其责、相互协调,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和谐互动。

3.关于设备(科研与教学)。很多人将科研经费与教学经费看成是“自己的”与“公家的”的区别,前者在使用时慎之又慎,后者则交给学生放心大胆。导致这种区别对待的原因除了认识层面上的,还有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维护制度上的。另外,很多实验室注重设备的申报购置,却忽略设备的使用、维修维护,导致经费不足与设备使用率不高并存的情况发生。另外,由于实验室设备未被及时登记入账或其他管理疏忽,还会导致设备闲置、重置的不良结果……这些问题,除了要让老师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外,只有从健全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申购、使用、维护维修管理制度上来解决了。

4.关于课程(理论与实验)。有人认为实验课仅是理论课的辅助,在教学地位上远比不上理论课。实际上,在当前提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下,实验实践课程的作用越来越大。

5.关于管理角色(一级管理与二级管理)。提倡的是“以学校为主导、二级学院为主体”,但实际上很多二级学院通常仅按照校级部门要求完成有关工作,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情况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等、靠、要”的观念,依赖上级部门予以解决。看看学校公布的管理文件,由二级学院制订的少之又少即可见一斑。

6.关于责、权与利。校级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要进行适度地分权和分工,这种分权分工应建立在权、责、利相符的基础上,否则校院两级管理主体将会相互扯皮,推诿责任。但是,二级学院都有争取自己的权与利最大化的趋利行为,本位主义倾向明显。在二级教学管理体制中,校级部门和二级学院类似一种委托与代理关系,它按照校级部门的目标和要求完成教学管理工作,但也存在只顾自身利益,做出损害学校整体利益的机会主义的可能性。例如,对校级教学管理部门布置的工作虚以应付、对自身没有经济利益的工作要求阳奉阴违,为增加本单位收入而做出与学校政策和学生利益背道而驰的行为、为避免学校扣减本单位的奖励而隐瞒掩盖教学管理和教师的失职行为。

上述几种关系处理的不好,将使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校院两级管理已是大势所趋,但两级管理部门若无法实现和谐互动,必将严重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构架促进校院两级实验室管理和谐互动的机制,协调兼顾两方利益,发挥两方面在实验室管理上的积极性,实现双赢,才能使高校的办学工作更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漪.引入ISO9000标准模式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卷缺失(2):98-99,111.

[2]梁宏中.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和谐联动机制的构建[J].教育教学管理,2010,(2):59-61.

[3]胡春光,黄文彬.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卷缺失(4):5-7.

[4]鞠蓓蓓.从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J].江苏科技信息,2015,卷缺失(2):29-30.

猜你喜欢

实验室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