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习错误资源化的有效策略

2018-07-23王恒干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资源化有效策略

王恒干

摘要: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正确面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剖析原因,寻求对策,让学生在识错、知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会方法,发展思维,促进学习。

关键词:学习错误 资源化 有效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各不相同,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其不可预见的学习错误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状况,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具有宝贵的教学研究价值。面对学生的学习错误,教师如何能够将其“资源化”,变废为宝,有效地加以利用,实施再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以“资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错误,积极引领学生充分展现数学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探索错误产生的内在原因,寻求有效策略,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实现“再创造”。

一、积极发现“错误”,引领学生在寻错中反思学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正确可能是一种模仿,但错误却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经历,真实而自然,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学生的学习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思作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剖析错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从错误中反思,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再学习。

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计算并验算:36.8÷2.6。让学生尝试计算,结果会出现不少错误,有的学生得出的商是1.4,有的学生得出的余数是4。针对这一较为普遍而典型的错误,老师及时把它呈现出来,引领学生自主观察、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再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问题的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发现了多种判断错误的方法:验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说明商是错误的;余数4比除数2.6大,而余数不能比除数大,显然余数是错误的。接着,带领学生分析反思错因,寻找正确的商和余数。引导从算理和法则的角度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商不变,但余数是随着扩大了10倍,所以正确的余数应把4缩小10倍,得0.4。这样,既从法则的角度让学生知道计算的方法,又从算理的角度让学生真正明白错误的原因,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课堂上学生犯错误不要紧,只要不犯同样的错误。”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教师要有错误资源化的意识,把学生的学习错误当作教学的宝贵资源,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发现,剖析反思,真正把“错误”当作一种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来开发和利用。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寻错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反思学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充分辨析“错误”,引导学生在析错中发展思维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被发现。”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教师要善于挖掘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用欣赏的眼光赞赏和肯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和期待,在学生出错处给予恰当而巧妙的引导,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错误,组织讨论辨析,让学生从析错、纠错中突破学习瓶颈,完善认知理解,发展数学思维,享受理性思考的快乐。

如在教学解决问题:4名工人3小时加工120个零件,某车间有12名工人,他们一天8小时能够加工多少个零件?多数学生能够根据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式解答,算式为120÷4÷3×12×8=960个,有一位学生却列式为:120÷4×8×(12÷4)=720个,老师发现该学生的解法虽错但有创新之处,便引导学生观察、辨析、讲评。在众多学生一致认为错误时,老师请该生自己辩解,大胆说出想法:“这个车间的人数是条件中人数的(12÷4)倍,前两步表示4名工人8小时加工的零件。”这时该同学似有顿悟地说:“120÷4”不正确,应改为:120÷3×8×(12÷4)。老师及时表扬了这个学生善于思考的精神,同时也组织其他学生充分讨论,感受其方法的创新之处。在该生错误解法的启发下,其他学生思维也激活了,不再限于“常规思路”,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再思考,并列出了120÷4×12×(8÷3),120×(12÷4)×(8÷3)等多种解法。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迸发,沉浸在数学思考的成功喜悦里。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犯错的过程,也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学生出错了,教学就会有生成。通过“尝试错误”的活动,引导学生比较、思辨,学生发自内在“纠错”欲望驱使下的探究活动,更能体现数学课堂的鲜活性与生成性。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最大可能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留给学生充分“讲理”的辨析机会,顺应学生的思维,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细心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发展学生的思维,彰显数学教学的思辨色彩。

三、巧妙诱导“错误”,引发学生在纠错中深化理解

常言道:“教室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是伴随着学习错误一起成长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既要有“容错”的气度,还要积极思考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甚而,针对学生常会易犯的错误,人为的设置一些“陷阱”,诱导学生“犯错”。当学生误入“陷阱”还不知所以,洋洋自得时,适度指出他们的错误,引发学生辨别分析,纠错改错,促其幡然醒悟,以达到“悱愤”的最佳学习状态。利用学生学习的错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其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而有批判性的再思考,能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成长。

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在空圆锥里装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看看几次可以裝满。学生分小组操作,然后讨论交流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学生实验结论很多:“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倒入空圆柱中,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我们认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四分之一,因为我们倒了四次才差不多满”;“我们不到三次就将圆柱装满了”等等。面对学生纷繁不一的结论,教师适时引导说:“答案怎么会各不相同呢?老师也来做一做,你们可要仔细观察啊。”于是,老师用空圆锥装沙子,倒入空圆柱中,两次装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引发了学生的激烈讨论,最后发现原来实验用的圆柱和圆锥大小不一。重新调换了圆柱与圆锥再实验,结果三次正好倒满。经过山重水复,学生柳暗花明,恍然大悟: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的三分之一。由此,学生对于圆柱圆锥等底等高的前提条件,在老师的巧妙诱导中再度强化了认识,深化了理解。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数学错误是伴随着数学学习而产生的。对于错误,教师要站在数学资源的高度上予以审视,挖掘内在的“创新点”寻求“资源化”策略,因势利导,巧妙灵活地实施于数学教学中,,发挥数学错误的内在价值,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再创造”提供适合的契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在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索中,学生有错误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陪伴学生经历学习错误资源化的过程,发展数学的理性思维,深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积极彰显“错误也是数学课堂真实的美丽”。

猜你喜欢

资源化有效策略
生计资本对江汉平原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影响研究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分析
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探析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