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记》中的音乐教育思想

2018-07-23刘晨曦

艺术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乐记音乐美学教育

摘 要:《乐记》是产生于我国封建社会早期的一部音乐理论著作,对后期的音乐美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对哲学思想也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它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音乐美学史上都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乐记》的音乐教育思想能够总结为两个字——礼乐,“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与“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都用儒家传统的“教化说”来表明音乐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乐记》中极力阐述了音乐对政治、道德、人格的教化作用。

关键词:《乐记》;音乐美学;教育

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来达到净化心灵和完善人格的目的。音乐教育应该把道德培养作为教育目标,因为道德表现的是人整体的生命素质质量,通过音乐教育能够发挥它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而这一点在早期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就已论述过。

1 政治教化

《乐记》中提出:“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表述了音乐对政治社会有教化的作用。“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我们能够通过音乐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好与坏,不同的政治环境必然会产生相对应的音乐,再次表明音乐与政治有密切联系。

同时,我们也发现通过音乐可以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历史中统治者利用音乐的喜乐、哀怨去表达他对政治思想的映射,更深刻地体现了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也肯定了音乐对上层建筑具有的影响力。《乐记》主要以哀乐、以情为本,虽有其合理之处,但实际上强调的是音乐与政治伦理相通的情感,它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论证音乐艺术巨大的社会功能,这是儒家乐论最鲜明的特点。

音乐艺术与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品德人格息息相关,并且互相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每朝每代的更迭兴起都必然伴随制礼作乐,历代王朝都将“乐”看作其文治武功的象征。从某种程度上讲,音乐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所处时代、地域的社会风气、道德风貌,还能够反映当时政治的利弊与变革以及社会的时局变化。

2 道德美育

《乐记》中,音乐教育思想对于维护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乐教有治国理家的功能,它为历代王朝的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所谓“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统治者利用音乐能影响他人的作用,来纠正社会风气。

音乐的教化作用能够在一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上体现出来。在远古时代,民风开化,乐多粗犷,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乐朝着雅乐不断改善和发展。乐的改善和发展也推动着民风不断进步、社会更加和谐。每个朝代的乐不同,所以民风也不同,或浪漫,或庄重,或典雅,或粗俗。这些都是乐在历代王朝的不同体现。因为人在不断地进步,音乐也被赋予了时代的定义,从平民之乐到登上大雅之堂,乐在礼的引导下,一步一步,不断增强它的教化能力,在服务政治的前提下造福百姓。[1]《乐论篇》道:“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者相亲,异者相敬。”指的是用于教育的音乐,不是单用来满足人的耳目之欲,而是用来疏导和节制人的好恶欲望,使人能反人道之正而成为品德高尚的君子。因此证明了礼和乐虽是不同的人文文化,但它们都有教化人民群众向善,治理社会中不良风气的作用。

《乐本篇》记载:“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用富有崇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教化民众,社会就会更安定,人民就会更快乐,政体就会更和谐。

3 人格完善

由于音乐可以作为道德的媒介,因此历代王朝的人制礼作乐教化人民群众。“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着其教焉。”乐教思想旨在教化乐之背后的道德、哲学,从而使民众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社会风气变得正直,良性气息得以蔓延,实现真正的和谐社会。

《乐记》在其首篇《乐本篇》中,即从人性论的角度表明,人们如果不经礼乐的教化就不能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因此修习礼乐对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历代王朝的统治者用礼教来规范行为准则,用乐教来净化心灵、完善人格。《乐记》之所以认为“乐”有感化、育人的作用,是因为“乐”具有“德”的内容,并且能够充分体现儒家的思想品德。“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这里的“德”主要是指儒家思想品德中倡导的孝悌忠信、仁义礼智之德,即因为音乐的内容是以弘扬上述的“德”为中心,所以,它可以使人们通过音乐的审美教化,达到净化心灵和人格完善的目的。

总而言之,《乐记》所阐述的音乐理论范围广阔,对我国古代道德教化、社会风气的改善、政治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小军.《乐记》乐教思想论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2] 乐记·乐本篇[M].吉联抗,译注.音乐出版社,1958.

[3] 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4] 杨婷.乐记中音乐美学思想的探究[J].平原大学学报,2007.

[5] 易薇.论乐记的音乐美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

[6] 蒋孔阳.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7] 修海林.中國古代音乐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刘晨曦(1991—),女,新疆昌吉人,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乐记音乐美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乐籍西译:五种《乐记》西文译本、译者及其传播
题解教育『三问』
Towards Semiotics of Art in Record of Music
论《乐记》的辩证思维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综述现当代学者对《乐记》中音乐美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