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

2018-07-23赵丹妮

艺术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模式人才培养

赵丹妮

摘 要:“产教融合”是促进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模式,阐明了如今校企合作的主要发展方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原则,可以推动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分析能够积极更新教学者与企业人员思想观念的方法,构建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学校与企业互利互惠、取长补短的美好目标,一起培养出实践型人才,以使所谓的人才更加符合国家发展和企业进步必须满足的条件。

关键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指代高等院校与一些企业达成的一种合作形式,主要依据校内设立的专业,积极开展专业对应产业,将产业与相应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将学校创设为一个注重人才培养、重视科学探究、支持技术援助、产业教育一体化的经营实体,促成学校与企业熔于一炉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响应国家号召,符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项国家对教育体系方面决定。

1 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1.1 双元制模式

该模式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学生进入私营企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接受企业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学生在公立的高职院校中正常接受义务教育,而所谓的义务教育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文化基础教育,一种是专业理论教育。双元制模式的内涵是以企业为主导地位,学校与企业的一种分工合作;以实践为主要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融合的一种完善的职业教学模式。

1.2 工读交替模式

在该模式的促进下,英国拟订了国家职业资格的章程,设立了普通教育、普通国家职业资格和国家职业合格证书三类证书等价互换的体制,将学生原来单一狭窄发展之路扩充到三条可自由选择的通道,将职业资格等级融入工作部门和证书等级之中。

1.3 就业合作模式

学生毕业前夕,学校向企业推荐优秀学生,让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的推荐就业模式是学校与企业之间成立最早的合作模式,同时也是如今仍然存在的最为普通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学校与不同层此不同领域的用人企业建立优良的供应关系,这样可以增加学校就业率的同时,不断优化改善就业职位,保障学生学有所用,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进而促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势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校企合作”促进了企业职业培训正式转入职业规划的路线,强化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提升了教师教学工作的时效性,更加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和学生的就业机会。每个企业都存在着它自身的企业文化,以后好的企业文化会培养出优秀的企业人员,学生在企业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会更加严于律己,努力工作,强化自身专业技能,为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创造优良的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开拓学校的教育空间和企业广纳贤才的机会,提升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培养才能的水平。对于企业而言,可以节省二次培训的时间、人力和成本。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企业一致,实现了校企的双赢。

3 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3.1 改变认知

高校和企业要改变认知。高校和企业作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两大主体,必须以认知的角度关注这一职教模式。就作为主体之一的高校来说,首先需要了解“产教融合”既不是单单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口头上说一说,也不是教育或企业发展的缓兵之计,而是针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制定的长期战略模式和主要发展方向。对于高等院校,若想办学有特色,教学有水平,就必须严格按照“产教融合”的理念,适应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形式的转变,深刻了解地方龙头产业、了解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发展壮大,走向更好更高的顶峰。对于企业而言,若想公司水平不断提升,技术人才是关键,而能够满足企业需求,达到企业的高标准严要求,符合整个企业结构特色的实践型人才,只能在企业与学校友好协作下努力培养出来的。由此可见,一家优秀的企业,不会将目光集中于眼前的小营小利上,而是将眼光放长远,将思想放宽,进行一个长效投资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所谓的持续发展。

3.2 完善的法制保障体制

现代社会学生实习时常常会出现“学校主动沟通企业,企业被动接受校方请求,政府无交流无帮助”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現是因为现已颁布的章程对学校、企业和政府应该具备的责任、权利都尚不明确,我国对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实习的规章制度还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不论是学校还是企业或是国家,要想培养出国家需要、企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就要在法律方面做更深的研究,法律条文要更多地表明政府具备的责任,将政府的主导职能在“校企合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3.3 重视实习机会,加强学习能力

学生要重视在企业实习的机会,这不仅是一次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机会,还是一个可以接触更多在学校接触不到的知识的学习阶段,通过企业实习的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进步,达到“校企合作、产胶相融”要求的相应水平。以化学专业为例,如果让学化学的学生去一个私立的教辅图书出版社进行实习,在实习期间,学生不仅仅要有极强的化学专业水平,保证图书内容准去无误,更要对突出的出版流程做到心中有数,但在学校期间,学生学到的知识相关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对于图书的出版流程一概不知,这时就需学生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重视这份实习工作,在实习期过后,学生的有关化学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的同时,更多的是收获了在学校无法接触到的出版行业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学生成为全能型人才。

3.4 构建稳定的经费投入体系

为保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性进行,就必须构建稳定的经费投入体系。在一方面,校方及合作企业方作为两个主要角色,必须积极投入资金,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校企双方在遵守中央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前提下,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及要求,向中央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申请校企合作的专项基金。此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当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的进步,此专款的数额也应及时地做出合理的调整。在设立专项基金的同时,中央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合作的校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在鼓励企业招收高等院校人才的同时,对接受高等院校人才顶岗实习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激励奖金,总之,构建稳定的经费投入体系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师都拥有着较高的学历,较高的知识水平,但是这些教师大多数都只有在课堂内教书的本事,缺少相应的社会实践,甚至不了解本专业行业背景,这就是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师资队伍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的地方。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必须有要求教师在具备原有教学能力及专业能力的前提下,深入实践,亲自投身企业实践中去,提升教师自身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培训来提升教师的社会实践水平,学校聘请社会实践丰富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培训与实践相结合,打造一个强大的师资队伍,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高等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校与企业之间长久有效的合作,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破解高校教育弊端的一剂良方。因此,高等院校培养综合实践行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这一模式,同时,这一模式是推进职业教育活力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丁治文.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实践研究——以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视角[J].求知导刊,2015(17).

[2] 孟源北,查吉德.高职院校发展与校企合作的互动关系[J].高教探索,2013(03).

[3] 丰硕.我国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 2011.

[4] 周永莲,张方林.校企深度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5(02).

[5] 刘赟,杨秀军,黄远友.论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模式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