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8-07-22张百菊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5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培养模式探析

张百菊

摘 要:地方高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对于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我国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7年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印发了《“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从中看出我国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是适应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文章探讨地方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旅游管理;培养模式;探析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支出结构发生了变化,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这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旅游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690所,比上年末增加172所,在校生44.04万人。2017年6月27日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印发了《“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发展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充满活力、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人才队伍。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国家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是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基础,同样也是地方高校培养旅游人才的目标,这能够直接促进本省旅游行业的发展和本地区的经济建设。

二、某高校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某高校创建于2000年,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是一所以文科为主的多科性民办独立学院,学院设有9个教学单位,以旅游管理类专业集群为优势特色专业集群,为旅游及相关产业培养人才。旅游管理专业下设旅行社和景区管理两个方向,近十几年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旅游人才。在面对我国旅游业发展黄金期,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同样存在发展的瓶颈,因此某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某高校目前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脱节

作为地方民办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龙头专业,学生大部分毕业后直接进入到旅游行业工作,极少数学生会考取硕士研究生进行深造。地方民办高校为社会培养的是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但是从实际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平时授课和考核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较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难以适应具体的工作,用人单位也会对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产生质疑。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校内实践性环节缺失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理论知识的讲授也要有实践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通过调查发现,在课程的设置中实践教学环节学时较少,例如在《旅行社经营管理》这门课程中,学生无法到实体旅行社进行参观走访,学校也没有一定數量实训室让学生进行旅行社管理平台的操作演练。校内实践性环节的缺失会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结构单一、创新意识薄弱、动手能力差。

(三)旅游管理专业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师资队伍

为了培养高水平的旅游人才,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跟上,某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情况如下。职称分布情况:教授3人、讲师9人,行业专家4人;年龄分布情况:30~40岁9人、40~50岁4人、60~70岁3人。从中可以看出职称结构不合理,年龄分布不合理。大部门的专业教师拥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教师缺乏,并且学缘结构也不合理。师资队伍的现状不利于学院的发展并阻碍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同时也不利于创新思维、学术争鸣、团结合作。

(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通过对旅游企业的调查发现,旅游企业缺乏具备专业素养和拥有相关资格的人才,旅游企业在选聘人才时优先考虑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这是目前某高校所培养的旅游人才所欠缺的。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上还不能完全使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内容和实践技能,并且学生的导游员资格证通过率不高,影响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带团实习,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

(五)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安排不合理

目前某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行3+0.5+0.5模式。其中三年在学校学习,半年时间通过学校安排指定的实习单位实习,半年时间学生寻找相关企业自由实习。表面看学生的实习时间比较多,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难以将学生全部安排到旅行社和景区实习。酒店由于对人员的需求量比较大,所以很多学生会进入酒店实习,这样就很难接触到景区和旅行社,并且实习薪酬低于行业水平,实习指导教师远程指导,对学生的关注较少,学生会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

根据对国家“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的解读,并且针对院校所处的地区和在同类院校中的地位,明确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力求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一致。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理论知识传授固然重要,应用型人才培养还需要实践技能的提升,可以在某些课程设置实践环节 ,比如校外实践环节,通过合作的旅行社提供参观的机会,让学生走访各旅行社,然后请工作人员介绍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并让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加强学生对旅游行业认知,从内心重视对自己实践技能的提高。

(二)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的资金投入

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目前拥有三维实景模拟导游实训室、旅行社实训室。目前三维实景模拟导游实训室大部分用于模拟导游的训练,旅行社实训室过于陈旧基本闲置,学院应该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实训室建设,比如购买旅行社常用的操作平台软件,让学生在校内就接触到旅游行业中常用的软件平台,能更好地适应行业的需求。再对旅行社实训室进行翻新改造,目前市面上增加了很多旅游体验店,甚至出现了无人旅行社门市体验店,要紧跟时代脚步,让学生在校内接触到最前沿的旅游行业信息和技术手段。

(三)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旅游人才,壮大师资队伍

某高校应该通过制定富有吸引力的人事政策引进高层次的教师。师资力量是培养高水平的旅游人才的保障。可以通过提高薪酬水平、安家费等政策扩大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特别是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高职称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有丰富旅游行业经验的经理人。他们会带来国际和国内最前沿的旅游教育理念和明确的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创新思维、团结合作、百家争鸣。

(四)优化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为了使培养的旅游人才顺应时代的发展,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毕业后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某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需要进行调整,比如专业課程要对旅游英语课程增加课时,考取导游证的课程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加强课外辅导;适当增加选修课程的数量,比如野外生存技巧、茶道与插花、口才提升等兴趣类课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这样有利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增强考取导游证的信心。学生考取导游证后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带团锻炼。

(五)加强与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单位沟通

某高校应争取与多家旅行社和景区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尽量将学生安排到旅行社和景区实习,并且提高学生的实习薪酬水平,多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学生在外实习应选派专业教师进入企业跟踪,实习结束后教师要将学生的实习情况写成书面报告提交到学校,方便学校对实习企业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制定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结语

某高校作为地方民办院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旅游人才的任务。全域旅游时代下对旅游人才的要求是具有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地方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某高校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并重视实训室建设,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重视学生专业实习,要逐步探索出以旅游管理专业为特色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光明,聂铭,吴跃辉.地方高校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以昆明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

[2] 余佳华,傅先兰.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皖西学院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13(10).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培养模式探析
VR阅读探析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