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地方高校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

2018-07-22刘星翰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5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跨境应用型

刘星翰

摘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科学发展,紧跟新时代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重新审视目前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性的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改革方向,构建基于传统、立足未来的跨境电商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集群,实现培养落地。这对发展开放型经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跨境电商

1 引言

十九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落实各项工作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也將在新时代思想的指导下继续稳步推进。《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指导地方高校积极向应用型转型,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应用型培养模式并不是对本科院校的“降格”,而是新时代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在需要,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在高等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体现。

在发展转型、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等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下,在“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各类自贸区不断涌现、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等新形势下,国际贸易在贸易理念和贸易模式上正向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方向转变,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广度与深度,也必将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传统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人才要求,如何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需要、顺应未来发展趋势的本科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已成为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紧迫任务。

2 传统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及改革路径

2.1 从业人员结构中发现问题

国际贸易专业本身涉及一系列商务谈判、交易、单证、报关报检、国际结算等细致性的专业实务操作,是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但目前国际贸易岗位的现实从业人员除了来自国际贸易专业外,很多来自于英语专业或者企业内精通业务、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内部人员,而外贸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国贸专业的人员并非主力。经过与多家外贸企业访谈、毕业生反馈,并结合常见的招聘任职要求,表1总结了传统国际贸易相关岗位的从业素质所要求的重点方面,并对目前的三类从业人员进行分类归纳和对比分析。

2.2 市场反馈出的实际需求

虽然有以上缺陷,但经与企业交流,普遍认为在中国企业越来越广泛参与全球贸易的时代,企业面临的贸易机会和贸易风险都前所未有,对国际贸易人才也有极大的渴求。因为非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毕竟未经过国际贸易的专业系统培养,可以从事国际贸易实务中基础性、片面性的工作。但从企业的国际事务的长期发展而言,由于其对各种国际规则、贸易理论、实务等缺乏全面系统性的学习,也缺乏对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专业性判断,对于企业可能出现的危机与争端等更缺乏应对能力。

2.3 传统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路径

2.3.1应用型人才界定。

从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实践型人才的角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首先应具备专业技能,同时需要具备岗位需要的外语及行业技能知识,总体来讲“一专多能”。从学生的就业稳定性来看,也要培养其综合素质,包括职业素养、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创新创业的能力、国际化的视野等。

故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定位:应用型人才是素质教育下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并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能够适应时代变化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不断进步的人才,能够切实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价值的人才。

2.3.2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对于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目前也已有相关论述。但针对企业现实需求和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界定,此处需要指出的是:课程设置应与培养理念相一致,培养能力应与师资配置相一致,学生就业应与市场需求相一致。

首先,课程设置上,应该以确保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发展力为目标,在传统的培养体系之外,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出改革创新。以毕业生就业能力为起点进行“一体两翼”课程设置,既要满足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的培养,即主体知识的学习;也要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及行业产品知识,即两翼知识的学习,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其次,师资配备上,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立足于国际贸易基本知识,着力于知识学习与行业应用结合,核心在于业务实践。而针对地方高校在行业知识课程方面师资不足的情况,可引入地方企业中的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着重增加多种行业、多种产品的介绍。

最后,学生就业上,引进校外企业共建真实实训,建立校企集群联合培养通道,将人才培养纳入企业集群最新招聘,真正实现校企对接。

总体而言,校企集群联合培养既丰富了地方高校师资及课程内容,又增强了学生的实务能力和创新创业的能力,是建设一流应用型地方高校的有效途径。

3 创新型跨境电商人才特色培养路径

3.1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旺盛

跨境电子商务始于2005年,源于个人小额外贸,属于跨境零售。但2012年以来,国家持续发布跨境电商利好政策,例如《关于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关于同意在天津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等,跨境电商发展迅速,目前跨境电商B2B已发展成为主力。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电子商务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在逐步开展国内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对电商人才的渴求不言而喻。以江苏地区来说,跨境电子商务已经开始崛起,跨境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领域的新生力量。

但国内跨境电商人才稀缺,高校的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目前国内对跨境电商的书籍、课程等仍然匮乏,并且欠缺系统性,各高校也缺乏类似的特色课程。地方本科高校应响应国家政策、适应市场发展,发挥船小好掉头的特点,敢于改变教育总是滞后于现实的现状,将跨境电商可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未来目标,体现办学特色,适应地方经济现实及未来发展需要。

3.2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参照帕累托原理,假如将20%的课程设置为跨境电商,从就业角度有可能带来80%的就业收益。具体培养上,可以通过跨境电商这一横向关系联系贯穿企业集群内的各个行业,实現校企联合培养。

目前,以无锡太湖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一方面在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部分跨境电商理论与实践课程:跨境电商理论与实务、跨境电商美工、跨境电商数据化管理、跨境电商物流与支付、跨境电商营销与客服、跨境电商综合实验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打开一条新的国际贸易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竞争力和创新创业的活力。另一方面,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实现校企联合办学,设立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目前已有200余人通过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考试,拿到课程证书。通过考试的学生将纳入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库,并有机会通过阿里巴巴提供的线上就业平台,获得外贸企业的跨境电商岗位实习或就业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真正实现了校企联合培养。

4 结论

国际贸易与多数学科一样,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固化,无法满足企业现实需要。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主动适应市场,改变千校一面、缺乏活力、应用性不足等问题,对传统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体系向应用型进行改革;同时为体现办学特色,可将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专业未来一段时期的特色培养方向,以满足企业对跨境电商新型人才的旺盛需求,最终建立立足传统的特色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其改革路径关键在于引入企业机制,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行业类课程,通过企业师资接近实践;另一方面增强校企集群联合办学,实现实习、录用的长效机制,切实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人才,使得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现实需求实现同步,甚至达到引领市场需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夏建国,周太军.中国制造2025 和应用型大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9):24-27.

[2].刘义杰. 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能力要求的调查研究[J].考试周刊,2016(96):155.

[3]张汝根.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26):250-252.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跨境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