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联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2018-07-20朱求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列酮罗格脂联素

朱求实, 李 盛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武汉 430300)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 disease,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与酒精性肝病(ALD)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NAFLD的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D),列为第三大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涉及到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争议很多,但目前认为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ence,IR)密切相关,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1-2]。NAFLD已被认为是隐源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脂饮食导致IR,从而诱发NAFLD的发生。

脂联素(adponectin)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唯一起保护作用的脂肪细胞因子[3-5]。本研究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大鼠NAFLD,观察其胰岛素抵抗及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罗格列酮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本研究采用罗格列酮干预高脂饮食大鼠血脂的影响,观察罗格列酮对NAFLD胰岛素抵抗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10 ± 10)g,所有实验用大鼠均购自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大鼠分笼喂养,动物房内通风良好,室温18~25℃,相对湿度40%~60%,光照时间12 h。

1.2动物分组及模型的建立大鼠适应性喂养1 w,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余30只为造模组,给予高脂饮食。参考文献[6]建立NAFLD模型。高脂饲料含普通饲料83%,猪油10%,蔗糖5%,胆固醇1.5%,胆盐0.5%。其中基础饲料含蛋白质21%,脂肪6%,碳水化合物55%。共喂养8 w,随机处死对照组和造模组各1只大鼠,检测血脂,取肝脏组织固定于40 ng/L中性甲醛缓冲液中,常规切片行HE染色,于光镜下进行观察。以肝细胞明显脂肪变性确定制备模型成功。造模组剩余29只,随机分为高脂组和罗格列酮组,高脂组继续以高脂饲料喂养,罗格列酮组用生理盐水配置成罗格列酮混悬液,自第9周开始,每天以5 mg·kg-1·d-1剂量灌胃,共灌胃8 w。对照组大鼠及高脂组大鼠在同一时间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

1.3标本采集与检测各组大鼠在实验第18周末最后1 d,禁食12 h后测量体质量,以水合氯醛溶液腹腔麻醉处死所有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取出肝脏,称湿重,计算肝脏指数(肝脏指数=肝脏湿重/体质量),将腹主动脉留取的血液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脂联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ELISA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及肝脏指数的变化实验结束时,对照组及罗格列酮组大鼠体态正常,反应敏捷,食量正常。高脂组大鼠性情温顺,不喜动,嗜睡,活动减少,皮毛黄腻,欠光泽,脱毛较多。高脂组大鼠体质量与肝指数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的肝脏指数较高脂组比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肝脏指数明显升高,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一般指标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高脂组比较,△P<0.05。

2.2各组大鼠脂联素水平的比较对照组、高脂组及罗格列酮组3组脂联素水平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脂组及罗格列酮组大鼠脂联素水平分别为(79.2±13.1)、(64.4±13.9)和(91.5±14.1)μg/mL,经统计学分析,高脂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及罗格列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2.3各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大鼠血清ALT、AG、TC及HOMA-I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罗格列酮组比高脂组大鼠血清ALT、AG、TC和HOMA-IR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各项血清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图1 各组大鼠脂联素水平的比较

组别只数TG/(mmol/L)TC/(mmol/L)ALT/(U/L)HOMA-IR对照组100.51±0.111.25±0.47274.5±24.91.45±0.49高脂组141.65±0.19*2.84±0.65*460.1±154.9*3.52±1.09*罗格列酮组150.82±0.39△2.24±0.43△370.5±242.4△1.87±0.92△F值59.54527.35111.45918.643P值0.0000.0000.000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高脂组比较,△P<0.05。

3 讨论

NAFLD是以肝脏酶学指标升高、脂肪浸润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NAFLD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脂质代谢紊乱,进而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是NAFLD的主要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脂组大鼠血清TC、T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本研究肝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制备成功。肝脏HE染色也显示造模后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以大泡性变性为主,肝细胞脂肪变性面积较大,大鼠肝组织HE染色也显示造模成功。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相关研究认为,脂联素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脂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脂联素促进NAFLD的发生。

NAFLD与胰岛素抵抗有关,NAFLD的肝脏病变程度已被证实与IR水平有一定的关系[7-8]。本研究显示,高脂组HOMA-IR的水平也明显升高,并且模型合并有IR。脂联素通过增强胰岛素对糖异生的抑制效应,增加脂肪酸氧化,从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这一效应是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r)途径依赖性的。罗格列酮是PPARr的高选择性、强效激动剂[9],与PPARr结合后,将提高脂联素水平,降低TNF-α的产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抑制外周脂肪组织分解,使进入肝脏的FFA减小,减轻肝脏TG蓄积,改善NAFLD。罗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相关药物还有曲格列酮、达格列酮等。梁华荣等[10]研究发现,罗格列酮可以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及纤维化。另外,罗格列酮可在体内通过激活靶组织PPARr,PPARr被激活后可促进脂肪细胞分化提高脂蛋白酯酶(LPL)活性,使脂肪酸利用,动物研究结果PPARr可减轻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脂联素水平有关。鲍丽静等[11]通过大鼠模型研究显示,罗格列酮组血清总胆固醇、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均不同程度地低于模型组。王战建等[12]报道,罗格列酮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大鼠合并脂肪肝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干预后,大鼠肝组织病理特征有明显改善,且TG、TC和ALT明显下降,显示其对脂肪肝治疗的效果。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一致,罗格列酮对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减轻肝脏的脂肪变性有明显治疗作用。

在罗格列酮处理高脂血症大鼠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提高,HOMA-IR下降,提示罗格列酮不但能改善NAFLD的脂联素水平,而且对NAFLD的IR的改善有作用,能有效地逆转IR,同时能纠正脂代谢紊乱,纠正NAFLD大鼠肝脂肪变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罗格列酮处理8 w后,不但可以改善脂肪肝大鼠的胰岛素抵抗,而且影响了肝脂质代谢,减轻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IR明显降低,提示罗格列酮在NAFLD的糖脂代谢中起作用,推测罗格列酮改善NAFLD胰岛素抵抗和肝脏脂肪变性的可能机制可能为罗格列酮升高脂联素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列酮罗格脂联素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PPAR-γ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的影响
你看到的是美,我看到的是责任
罗格列酮保护氧糖剥夺复氧PC12细胞通过减少HMGB1释放和上调DUSP8
对不起
罗格列酮联合依那普利对腹膜纤维化大鼠的腹膜功能的影响
自噬与脂联素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关系
脂联素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
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脂联素、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