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完善对策

2018-07-18曲海燕李玥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活垃圾回收分类

曲海燕 李玥莹

摘 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促进资源二次利用,更是减少垃圾生产量、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我国现阶段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在基础设施建设、分类处置方式、废旧資源回收、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按照十九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整合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城市垃圾分类管理,减少垃圾的最终处置量,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减轻环境压力。最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力、公民为主体的垃圾分类治理体系。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回收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5-0154-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垃圾处置,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群众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良好的生活环境,建立清洁、先进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系统包括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合理配置,协调衔接,才能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将从政府、企业、公民的角度分别讨论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及处理,分析垃圾分类的作用与掣肘,研究全民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完善对策。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概述

1.城市生活垃圾及分类的概念

垃圾是人类生活、生产中必须产生的遗留废料,是人类新陈代谢排泄物和消费品消费后的废弃物品。《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定义是:城市中的单位和居民在日常生活及为生活服务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垃圾。目前,我国的相关研究对城市垃圾分类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应用得比较广泛的定义是: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利用价值以及环境影响等,并根据不同处理方式的要求,实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行为。

当今世界上垃圾处理技术多种多样,但是没有哪一种处理技术可以高效无害地处理混合垃圾,根本原因在于混合垃圾的成分复杂,单一的方式无法兼顾每一种成分的处理。而缓解这种尴尬局面的有效措施就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但垃圾末端的分类很难进行,只有在投放、收集的源头进行分类,才能发挥垃圾分类的最大作用,提高垃圾处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作用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垃圾产量将达约3.23亿吨。可见,垃圾处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目前,在垃圾处理方面,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也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理进程。

生活垃圾是每天都会产生的,人们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种类明显增加。混合垃圾带来的危害后果日益凸显,使垃圾分类被提上日程。生活垃圾分类给垃圾处理提供了方便。垃圾分类是垃圾有效处理的前提,无论哪种处理方式,如果能做到垃圾分类,都会减少处理时间,降低成本。生活垃圾分类对资源二次利用具有重大作用。垃圾二次利用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而充分二次利用的前期就是垃圾分类明确,这样避免了从混合垃圾中分拣的过程,降低了二次利用的成本,使其具有市场优势。相对于单一形态垃圾而言,混合垃圾无论是填埋、堆肥还是焚烧,都会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危害,而且很难处理与修复。生活垃圾分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大气、水、土壤的保护手段。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体系现状

我国的城市垃圾管理体系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管理,即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国务院建设部门和政府的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工作的监督管理。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比如2003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中,规定了14个垃圾类别标志;2004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及评价标准》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方式、分类要求、分类操作及评价指标等提出行业标准;2010年《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中将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纳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范畴,推进了资源二次利用和垃圾减量;2011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中加大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力度,计划到2030年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此外,各个城市也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管理办法,可见我国对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视和决心。但是需要关注的是,一方面虽然制度逐渐完善,但是监督力量不足。另一方面垃圾分类不能仅靠国家的倡导和推行,社会力量也不可忽视,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公民的源头分类均是垃圾分类处理的关键环节。

2.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技术现状

我国目前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和回收利用,其中以填埋为主。填埋作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其技术不断革新,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现在已经推行垃圾预处理技术,使垃圾在处理前得以分类并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恶臭气体和渗滤液一直是填埋技术革新的重点。目前我国已经出现填埋场气体收集和渗滤液收集技术,对于填埋场的环境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填埋技术如何革新与发展,都需要以垃圾分类为前提,而垃圾的末端分类无疑又是一大难题,对于混合垃圾分类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做好垃圾的源头分类,才是支持填埋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

堆肥运行的成本本身较低,但是对进料的精纯度要求很高。我国堆肥设备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我国垃圾的主要特点是混合收集,比国外垃圾的成分复杂,很难分类。这就大大增加了堆肥的成本,也间接对垃圾肥的销售造成了影响。市场是促进科技进步的推动力,解决好垃圾分类问题,降低堆肥成本,促进销售量的提升,才能推进垃圾堆肥的科技创新。

焚烧。很多城市生活垃圾含有一定的可燃成分,比如果皮、纸张、厨渣等,适宜焚烧处理。焚烧不仅能减少垃圾数量,还能利用产生的热能发电,节约能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经过长期研究、应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目前技术比较成熟,应用也很广泛。但在处理垃圾时常因其种类混杂、含水率高而增加燃料的消耗,增加处理成本,而且还会增加产生二噁英的风险。

回收利用。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回收利用无疑是最理想的处理方式。生活中的回收过程主要是靠回收站和垃圾清扫收集后的分类利用。垃圾回收利用有利于降低资源浪费,减少生活垃圾。但其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一方面得益于垃圾分类,另一方面则是减少不可再生利用的垃圾制造。

三、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相关部门建设、监管力度不够

垃圾分类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很多年以前,我国各个城市就开始使用分类垃圾箱,这是最直接的垃圾分类体现,也是第一次将垃圾分类的概念传输给每一个公民。但是却并没有注重后续的运输、收集、处置的分类管理,使人们处于萌芽阶段的垃圾分类意识被磨灭。政府的目的是好的,但是后续监管并不到位,分类垃圾箱的垃圾往往被一起混合收集运输,导致政策没有有效落实,垃圾分类政策中断,目前的分类垃圾箱中,每一侧都装有混合垃圾。另外,垃圾站分类不细化,导致很多的垃圾无处可放,比如家电、电池等特殊垃圾没有专门的回收渠道,只能与普通垃圾混放。

2.垃圾处理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形式单一

我国垃圾处理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初期,现有的垃圾处理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小,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活力。垃圾处理企业的现有规模落后于日益增长的垃圾数量,更无法达到分类处理的要求,导致很多混合垃圾被利用单一的方式进行处理,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以及无法修复的后果。我国目前垃圾处理企业的形式单一,都集中在最后的处理阶段,而收集阶段、运输阶段则主要依靠小型收购站和环卫清扫部门。小型收购站多以便运输、利润多的物品为主要回收对象,造成了回收种类的缺失,导致很多可回收的资源被浪费。

3.公民垃圾分类认识不足

我国公民的垃圾分类认识不足,根源在于环保意识差,抱有事不关己的态度。但如今,随着雾霾天气的加剧和饮水危机的频发,人们切身地感觉到环境问题就在自己周围,环保意识有所增强,不过目前还很少有人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一方面,我国目前年轻人很少卖废品,或是因为家里整洁无处积攒,或是因为怕别人嘲笑生活贫困。造成了很多有用的资源没有得到二次利用,不仅浪费了资源,同时也增加了垃圾处理的困难和成本。另一方面,厨余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混放,造成所有垃圾的含水率升高,为垃圾末端分类和处理制造了难题。

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完善对策

1.政府进行规划建设、监督与引导

注重规划建设的整体性。对于城市垃圾分类的规划,要具有整体性,不能孤立每一个环节的建设,要在整体的框架下,充实每一部分的细节,使各环节环环紧扣,不能因为某一个环节的脱节导致整个体系不能完整进行。比如,从城市垃圾分类的环节方面考虑,要首先确定需要规划的内容是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然后再针对每一步进行详细分析,既要分析每一部分的可行性,也要分析各部分之间的衔接问题。即使每一部分都完成得很好,但是衔接不恰当或不及时也会导致目的无法实现。

注重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在制定垃圾分类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方案是否实际可行,规划的内容不能只是假大空的形而上学,要以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技术为前提,根据各地方不同的环境形势制定可行有效的规划方案。比如北京市新出台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从工作目标、板块建设、整体发展思路入手,对生活垃圾分类作出了详细规定,这就充分体现了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为其他各省市做了表率。但是,此类方案尚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实施,我国垃圾分类全民化仍有待建设。

加强相关部门在实施规划过程中的引导、指导与监督。作出合理规划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为了让规划方案顺利实施,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指导与监督。要给予处理垃圾分类的企业一些合理优惠政策,引导市场方向,大力扶持促进公益的企业发展,政府不能在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这就需要企业的参与,而企业的加入往往以利益为前提,所以要尽可能地给予支持,引导促进相关企业的成立。在垃圾处理企业成立后,要加强对其的指导和监督。一是避免企业因利而偏离方向,不按规定程序经营;二是一旦企业违反相关规则,可以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

2.垃圾处理企业进行改革

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化。有利益才有动力,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垃圾的源头分类,因为垃圾末端分类的成本较高,所以如果从收集就交给同一个企业负责,为了节约资金,企业一定会尽量做垃圾源头分类。

垃圾处理企业规模化、技术化。小规模的企业,技术发展相对缓慢,操作较原始,且小规模企业往往成本会偏高,为了促进城市垃圾分类,必须推进垃圾处理企业的规模化。技术是垃圾处理的基础保障,尤其是面对种类复杂的生活垃圾,技术革新是必然趋势。且我国垃圾处理企业发展环境客观,将迎来黄金发展的十年。

垃圾处理企业便民化。垃圾处理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方便群众,因为公民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最大制造主体。垃圾处理企业的便民化主要体现在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垃圾制造的再生产业上,再生产品应新颖、实用、安全,适合公民购买,从而增加企业收入,促进企业发展。

3.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促进公众养成垃圾分类投放习惯。家庭垃圾是生活垃圾的最大组成部分,促进公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垃圾源头分类的最直接有效途径。垃圾混合投放与我国一直以来的习惯有关,目前,垃圾分类尚未在全民范围内受到关注和重视,养成分类投放习惯是一个过程,需要综合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公民要牢记“我能做的就是做我能做的”。

公众确立环保消费观。目前网络购物盛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水平上涨,购买力增强,导致生活垃圾的数量也日益增长。 全社会要形成消费新时尚,一方面减少过度消费,减少垃圾制造量,另一方面提倡购买再生产品,减少购买一次性产品,促进垃圾回收利用。

保障公众监督权。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才刚刚起步,尚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公众的参与不仅仅体现在自身做好垃圾分类投放,还体现在监督权的行使。公众可以利用各种合法平台提出建议或监督表现,促进政府合理科学地执行相关政策以及社会各方自觉分类处理垃圾。此外,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监督,同时也是一种垃圾分类宣传,让公众充分参与到垃圾分类处理行列中,增强公众的主体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马诗院,马建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現状及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7(1).

[2]何晟,吴军,任连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处理[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

[3]李金惠,王伟,王兴涛.城市生活垃圾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4]高顺枝,罗兴章,郑正,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思考[J].环境卫生工程,2009(1).

[5]薛强,陈朱蕾.生活垃圾管理与处理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黄小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J].绿色科技,2012(4).

[7]刘长礼.城市垃圾地质环境影响调查评价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8]梁顺文,王翠萍,刘鸿雁.深圳市有机垃圾产生现状及资源化利用方式的探讨[J].贵州化工,2009(6).

(责任编辑:蒋 琰)

猜你喜欢

生活垃圾回收分类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艺和设备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