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由与自觉“双翼”失衡分析网络文学救赎路径

2018-07-18唐伦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双翼文学创作发展路径

唐伦

摘 要: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催生了中国的网络文学,相比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呈现出自身发展的新特征,对当代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互联网普及带来的网络文学剧增并不意味着当代文化的繁荣与勃兴。文化创作应坚守文化自由与文化自觉,而现代文学的发展却出现创作双翼失衡的局面,主要表现为创作自由失度和自觉性缺乏。鉴于此,分析网络文学发展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加强文学研究比较、建立网络文学评价标准和强化文学主体性的网络文学发展路径。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创作;自由与自觉;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5-0103-03

仅从网络文学的产生过程来看,就足够吸引大众的关注。诞生于20世纪末的网络文学,产生在中国文学弱时代,相较于传统文学的创作衰退和纸质阅读的退化,网络文学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江湖到庙堂的华丽转变。从难登大雅之堂的“野路子”成为蕴含巨大文化潜力和经济利润的文坛新贵,使中国现代文化格局实现了重组[1]。网络文学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存在发展中的问题。由于现代技术的加持,快速发展中出现创作自由失度和自觉性缺乏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饱受诟病,这种文学创作自由与自觉失衡的状态急需调整。

一、网络文学发展现状

网络文学产生之后,争议不断,讨论激烈。主要集中在网络文学的质量和格调不高,规模或批量商业化生产,作品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网络文学忽视传统文学元素,过于看重现代基因,许多人认为网络作家玩技术胜于做文学;其中不乏技术成分高于文学和审美成分的作品,人们在网络作品中只见网络不见文学;许多作品的精神担当不够,创作自由度过大,作品缺乏文化内涵,或沉湎于个人恩仇不能自拔,或过于关注自我非理性而忽视社会文学作品的责任担当。总之,这些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网络文学发展中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艺术资源依靠新媒体实现有效的转换需要具备几个条件[2]。第一,新媒体技术不仅仅是文学表达的载体和工具,更应该是文学审视的窗口,是文学创作者观察社会现实的渠道和方式。第二,新媒体中的创作主体是否有能力借助媒体工具发掘文学审美资源,以回应基于新媒介的社会现实。其三,新媒体能否克服自身技术的负面性,在技术主导市场下能理性抵制缺陷,使在新技术上开花的艺术活动不只是新技术的门楣,更应该为人们开辟出艺术审美的新平台,成为文学展示其人文价值的坚实后盾。从这个意义来看,当代网路文学还不能克服自身发展桎梏,还略显稚嫩,存在发展粗糙和不够成熟的问题,整体来看网络文学在文学理念上存在发展缺陷,还存在一定的审美困惑。

二、网络文学创作失衡

(一)网络文学自由失度

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核是自由,在文学创作中追求自由是创造者要表达的精神状态,而网络文学的发展环境和作品本身就是自由的。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在很多时候能够明显感受到其自由超过任何文学发展阶段的自有限度标准。主要表现在创作和接受两个环节的自由失度[3]。

1.网络文学创作自由失度

由于网络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于传统文学,是文学自由和数字技术的结合,其创作自由和艺术展现形式更倾向于网路的基本特性,具有开放、多元、互动、多维、快捷等特点。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载体有着根本性的差别。互联网技术为文学创作者和接受者提供超越时空界限的自由空间,赋予他们张扬个性、自由表达情感的窗口。网络文学的自由发展很大程度上与网络平台的自由、互动、快捷特性相关,培养出大批自由散漫的网文作家,很多时候表现出较低的责任担当。基于空间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作家可以毫无顾忌讳忌地言语。网络作家今何在曾提到:“网络文学创作更为自由,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框架束缚,网络空间更不受拘束,传统文学更像个孩子,而网络文学爱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4]对于这种创作自由状态,一些作者认为是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自由书写,它多元的文化元素打破了传统主旋律的束缚,文化更多地成为一种表达个人欲望、宣泄情感的通道,文学的载道功能和代言中心语体逐渐解体。任何个体可以借由网络平台在没有主旋律压力的掣肘下吐露最真实的想法,做率性的表达和诚恳的互动。

网络最终成为自由文学创作者的圆梦空间,网络似乎成为可以信手涂鸦、无拘无束表达观点、宣泄情感的涂鸦墙[5]。网络文学作品的走红往往出人意外,作家本没有功利心的自由创作,却无心插柳。作者追求自由创作,很多时候为人们回归本真提供可能,但同时也带来了个性膨胀和创作自由失度的情况。尤为重要的是,这种情况可能无意识地助长了非意识形态的形态化,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和作家艺术承担淡化的价值危机。网络作品有失厚度和深度,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思想、历史和人文等价值路径,使文学作品中的大气、深刻、庄严等艺术风格和文学成分逐渐淡化,创作者也更是抛开尊重艺术创作、敬重历史、回归本心、张扬审美的社会道义和责任。网络文学创作宣称的“极度自由”“本真”,就是导致创作失度的根本原因。

2.网络文学接受失度

网络文学正是借由网络平台才诞生的,网络空间是其作品发表的阵地,可以说网络平台承载着网络文学的繁荣与勃兴。但网络文学繁荣的背后,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并看清这样的事实,就是网络平台没有筛选程序,无视文化标准,网络接受作品的包容度太高。在没有网络文学审查制度的前提下,作为一种崭新的超自由媒介,所有网络作品都能在网络平台中找到自己的“栖身之地”。据统计,现在纳入网络的作品只有1/3可以称之为网络文学,其余都是準文学。这种不加过滤筛选的审查机制,使网络文学质量无法保证,作品质量层次不齐,泥沙俱下,发表作品的“门槛”低和作者队伍资质的良莠不齐难辞其咎。蔡智恒曾评论说,上网文学阶段的网络文学作家整体呈现年轻、业余和文化背景不同的特点,创作的作品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网络文学不具有特殊的内在规范,往往成为一些渴望功成名就作家的利益和传播工具。在他们成名之后,又会回归纸质文学。一些网络文学作家在得到社会认可后,甚至不承认自己是网络作家的事实,他们还是很渴望得到主流文学界的认可。

(二)网络文学缺乏自觉

文学的自觉性是指出创作主体在从事文学创作的过程中,着眼于文学计划和目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应经审美作为文学活动的终极追求。但网络文学在这方面明显逊于传统文学。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缺乏文学自觉意识,休闲游戏心态严重,功利化倾向明显。

当前,更多的网络文学出现媒体融合的趋势,逐渐摆脱论坛或者驻站作家的情况,形成以“微博”“博客”等为媒介的网络文学,不少作家有自己的作品传播渠道和特定群体的受众。一般来说拥有独立渠道的网文作家名气不小,更加重视通过博客发表进行作品首发,通过网站分享等吸引访问量,获得可观的收入。典型的付费网站如“起点中文网”,许多作家在这里创造了网络文学点击量传奇。他们的文学作品类型和题材主要包括玄幻、架空、灵异、仙侠等。目前,这些作家还没有得到主流文学界的认可。处于转型期的网络时代风尚加剧了创作者对名利和金钱的追逐,相对缺乏文学责任心。当文学搭上网络技术快车的时候,怎样实现技术和艺术的融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网络文学应该坚守还是漠视文学审美都是应该解决的问题。网络文学造就了大批影视化和电视剧热门IP,而不少热门知识产权缺乏审美和文学性,只是数据流量的数字而已,甚至降低了人们的审美品味。不少作品是缺乏生活经验和观察的伪文学,缺乏文学作品应有的艺术追求,作品中看似“真情挥洒”的真实自我流露,没有以文学作为基本航标,这种失度乃至失控的个人情感表达最终会在艺术本体论上付出代价。网络作品中若持续缺乏生活积累以及人文关怀,将难以承担文学的价值使命,沦为缺乏美感的宣泄文字而已。

因此,网络文学活动应该树立创作主体的责任感具有艺术承担,以坚实的人文艺术为后盾,思考网络文学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构建命题。

三、网络文学实现自由与自觉平衡的发展途径

(一)加强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比较研究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學出现了井喷式的规模增长,不仅文学的创作主体发生了变化,逐渐呈现出年轻化、个性化、非职业化等特征,网络文学也正打破传统文学的写作特点,网络语言的特点对传统的文学话语与文学形式形成一定的威胁与解构。并且网络文学的受众多为年轻群体,并拥有自己固定的粉丝群,可以说,网络文学的发展相对传统纸媒,是一种适应经济生活变化的必然趋势。传统文学也应该审视自身的缺点并加以改善,网络文学是当下时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的繁荣也是文学的繁荣,可以促使文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更加规范网络文学,以正确的价值观去引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媒介文学,是更多人应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应该承认网络文学中部分原创作品是文学,写作工具的转变并没有改变文学的本质,更是标志着创作主体的新飞跃。在此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将传统纸质文学和网络文学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比较。网络上关于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争论依旧甚嚣尘上,但无论如何,网络文学是由一定的文学观念和特有的文化特征决定的,这个特征不过是对传统文学的解构而非顺延,作为文学的一种新类型,是文化景观中崭新的一景,只不过二者具有不同的文学性和风格。网络文学称之为文学,但文学色彩逐渐淡化也是事实,与非文学之间的界限更加不明显,其文化功能和责任担当应该得到强化。主流文学界自网络文学诞生以来,一直关注着网络文学的发展,但对于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比较研究比较滞后,传统文学的知名作家等文学名家对网络文学认识不足,没有重视该领域,发挥的指导作用不大,在近几年逐渐有学者展开探讨。其实比较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到底是不是文学这一悖论,并保留文学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理论上实现百家争鸣,坚持艺术花园中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竞相绽放,二者具有共同的文化血脉,做到网络文学理论争鸣,为文学的繁荣、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二)建立网络文学评价标准和体系

由于网络文学的发展依赖互联网技术,对网络文学的评价形式和标准没有统一。与传统文学批评相比,网络文学批评呈现更加自由化、快捷化、反权威,互动性强,评论直接简洁等特点。但也同时存在批评不深入,往往浅尝辄止,存在全盘否定、游戏化、抵触情绪高涨等质量问题。基于此,网络文学批评也受到权威界的质疑。我们似乎更能感受到网络平台“自由”所带来的困惑,过度自由的网络空间使得网络文学也在呼唤批评标准的出现。

去年怀化会议中,欧阳友权针对目前网络文学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探讨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对推动网络文学发展的意义。会议上进一步细化和明朗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对网络文学出现的时代现象进行了讨论,并对网络文学评价标准和体系的构建基本前提做了重要分析。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和批评标准涉及很多问题,不同环境适用的评价标准不一,可能是思想标准或艺术标准,也可以是真善美标准等,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的建立应该也是一个关于真理的追求,关于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不应该是僵化、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无限的追求,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更应该一直在路上。

基于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应该关注文学界的发展,对网络文学的发展经历、时代背景来进行研究。未来的网络文学以知识传递为己任,面向更广泛的网络受众,并提供文化服务,而这刚好符合网络文学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网络文学载道观相对淡化,并且以休闲、娱乐为主流,更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对于网络文学发展趋势的掌握可以更好地构建评价体系。因此,网络文学的研究问题更应该回归网络平台,进行网上阅读,对作品要熟悉,对作家要了解,对网络文学的基本思路要研究。这样网络批评标准和批评体系才能有理有据,批评文章才不仅仅局限在圈内人阅读,受众也会更加广泛和有价值。

(三)发挥网络文学的主体性作用

多元网络文学发展下,应该呼唤文学主导精神,让网络作品的传播者、发行者等不同的主体发挥主体责任,为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指引方向,使网络文学在技术霸权下不至于丢掉艺术本体。当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文本形式逐渐出现多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依靠高新技术向图文时代转型是必然选择,更是表征现实的后现代文化精神的转型。转型期的网络文学创作更应该发挥好主体责任,发挥网络文学的载道价值。

网络文学经过多年发展其规模和形式仍具有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作为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网络文学的不成熟不应该成为质疑文学自身的历史认证,尽管存在落差和不如意,但网络文学在发展中会更好地表现和证明自己。文学界刚应该抱着宽容的文化心态,帮助网络文学更规范化,在文化建设中施以援手,完成文学的华美转型。

参考文献:

[1]唐祖敏.自由与自觉“双翼”失衡的网络文学救赎[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6):57—60.

[2]谢世杰.从江湖到庙堂——多元化格局中网络文学的现状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7(3):249.

[3]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中国网络文艺的构成景观与发展问题[J].艺术百家,2016(4):7—21+71.

[4]杨震.国内网络文学发展现状探析[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3.

[5]谭伟平.论网络文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怀化学院学报,2016,35(9):19—22.

(责任编辑:陈 树)

猜你喜欢

双翼文学创作发展路径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遥寄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双翼共振的运营商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