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8-07-18杨旭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提升途径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杨旭

摘 要:我国的教育改革活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尤其是在推行素质教育这一方面,依照全新的与素质教育相关的教育政策提出的全新的要求,教师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之中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技能,同时还要让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提升。而在过去的教育活动之中,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并没有给予实践能力培养活动足够的重视,这也使一些畸形化的教育现象逐渐出现在我国的教育行业之中。为了使我国的学生能够拥有更为全面的能力,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多种学习活动有效结合。基于此,根据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对其提升实践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途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5-0078-03

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促进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阶段。这样,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迫在眉睫,因为其是促进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引导中小学生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统一起来,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向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有利于丰富教育内容,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实践已成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仅对理论知识巩固和加深,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全新的教育政策被推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的教学理念都有所改变,其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成绩,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借助多种指标给出了更为全面的评价,社会实践能力也被添加到中小学生的评价系统之中。这种改变是我国教育领域之中出现的一种积极的改变。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教材之中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在有实际需求的时候,将知识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一些与实践活动相关的课程被开发出来,教师需要借助这些课程与其他的课下活动来充分地使学生掌握更为全面的实践能力,本文对提升中小学生实践能力的相关教育工作进行分析。

1 社会实践能力概述

从实践能力的根本属性来看,实践能力并不是单一类型的能力,而是一种具有综合特点的能力,它的因素包括个体在实践中的基本心理和生理机能,它不指向解决具体问题,但是却影响具体问题的解决效果,构成个体实践能力的心理和生理基础。一般情况下,实践能力因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平衡、不间断发展的状态,它的发展水平和人的身心成熟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年龄、知识、阅历和受教育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提升实践能力不仅仅是提升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使学生形成一种能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在提升教育对象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时候,需要先对实践能力培养这项教育活动的基本内涵有充分了解。在校期间,教师需要使学生具有三种最为基础的智力,包括实践智力、创造性智力以及分析性智力。这几种类型的智力均是无法仅仅借助书本就能获取的。教师要打破书本给课堂设置的局限。在三种基本智力之中,实践智力是具有基础性的智力,同时与创新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之间存在不可切割的关系。在我国的现有教育政策之中,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这两种能力也是被放置在一起的。在学生获取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之后,教师要引导其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这种认知能力,借助认知能力来提升实践能力,而在实践活动之中,学生具有的创造性思维会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学生可以对认知能力进行创新,与此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将创新能力与认知能力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提升教育对象的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虽然当前的教育政策要求教师将实践能力培养也放到教学方案中,但教师仍旧不能忽略知识技能的基础性,只有先有扎实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才有可能拥有实践能力。学生可通过亲身观察、体验,认识社会和发展规律,可培养健康的人格,磨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思想素质进一步提高,把自身成长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基本构成分析

从现有的实践能力课程来看,社会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2.1 学科实践能力

使学生掌握学科实践能力是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实践能力的主体。虽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理论性相对较强的知识,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始终是对其进行应用,学生在语文、数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获取的学科实践能力均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被应用到生活之中。在过去,学生学习各个学科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之中,教师已经开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甚至一些学校也将实践能力添加到学科考试体系中,学生在完成课本学习任务之后,可以在实际生活之中灵活运用课本的知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倡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主动参与和他人进行交流合作,这样各个学科的实践价值也就被实现了。

2.2 生存实践能力

身处现代社会,学生最应当具有的一种能力就是生存能力,只有具有基本生存能力,其生活才能有所延续。对学生的生存能力进行培养也可以被理解为使学生在合理教育活动之中学会独立。现代社会中,中小学的课业、学业压力依然沉重,备考压力大,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过于关心,很多教育对象受到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生活体验与社会体验匮乏,热衷于网络虛拟交往而缺乏现实中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极差,一旦发生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反应并不是选择解决方案,而是对其他人进行依靠,寻求帮助,生存能力堪忧。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社会实践类型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拥有主动处理问题的意识,不仅能够依靠意志力提升自律能力,还能宽容地对待其他人。生存能力除了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包括身体素质,如果身体不健康,学生也很难以正常的状态进行生存。除此之外,中小学生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危险环境中保护自己。

2.3 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完成比较复杂的任务、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所具备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完成复杂任务和解决综合问题,尤其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问题中有新的设想、新的构思、与众不同的答案或解答方法,常常涉及包括社会、经济、技术、环境、心理等各种问题,往往要运用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小学教学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3 现状和发展动向

3.1 校内外对社会实践能力认知增强

现在,全社会和学校积极地组织开展活动,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希望孩子通过锻炼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能够顺利完成校内与社会的角色转换,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具有竞争力。学校现在也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打开视野、增加社会经验,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各级各类学校都能够认真执行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家长也逐渐提高了认识,开始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学生本身对于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的认知和参与的积极性也普遍增强,这些都是保证社会实践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

3.2 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的活动形式日趋多样化

现在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们呈现了社会的最新动态以及科学研究的最前沿的信息,能够直接接触和观察新鲜事物,开阔眼界,所以学生对其观念与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视,学会了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相结合。

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社会的不断进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精英时,已经很注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那些专业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具备多种能力的全才才更加受欢迎。事实证明,那些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的人必将在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占有很大的优势。相反,社会实践能力不强或者不具备社会实践能力的人将会在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被淘汰。

4 提升方法分析

4.1 树立合理的培养观念

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是我国人才发展的大计,学校与教师首先需要提升对于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避免使与社会实践课程相关的课程流于形式,常见的三种错误行为包括没有把握好实践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平衡,有的教育人员将动手能力直接看作实践能力,将知识技能与实践能力以不合理的方式割裂开。在过去的实践教育之中,虽然开展了这类课程,但是课程重心主要集中在劳动技能类型的课程上,学校需要注意到实践能力具有的综合性,借助更为丰富的途径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方面的能力获得提升,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4.2 创设适合的实践环境

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更有利于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的环境,包括安全度极高的实验室、图书资料室以及电子阅览室等,学校还需要积极购进教育器材,如果学校的条件允许,还可以创设校内小型实践教室,定期将学生带入到实践教室之中动手操作。

这种优质的实践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更为强烈的实践意识,在模拟的环境之中,学生可以在学校为其创设的相对安全的模拟化的社会环境之中进行更为真实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环境非常适合自我保护能力相对比较差的小学生,使其能够逐渐适应社会。

一些学校还会在长假之中组织学生到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炼营”就是一种可利用的实践能力锻炼活动,学生在这个环境之中,需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处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学校还会在其中加入一些军训活动,学生可以在相对比较苛刻的环境之下锻炼自己应用的意志力,短暂地脱离原来的生活环境,大部分学生可以快速成长。从教学形式来看,也可以将这种实践能力培养工作看作情景式教学。

4.3 对原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挖掘

没有课程资源,任何课程都将无法实施。开发贴近生活的课程资源和实践活动指南都是至关重要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设有“综合性学习”项目、初中数学教材中设有“数学活动”项目,师生可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统一教材、教参和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灵活性较强。综合课程教材不同于学科课程的教材,它没有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而应是与学生的经验相符合、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与学科课程相关联的活動指南,它至少应包括相对统一、系统设计的活动领域、活动主题或主题范围、活动基本要求与方法等内容。

4.4 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给予中小学生更多的应用知识技能的机会,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改革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中小学应当广泛采用探究教学模式、体验—反思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技能训练模式等,引导学生采用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自然情境、社会情境或特定的活动场所中,开展调查、考察、实验、测量、劳动、服务、制作、资料收集、社会宣传、表演、总结、交流、反思等实践性学习活动,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积极的情感体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和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5 开设实践活动课程

提升教育对象的社会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设社会实践类型的课程与活动。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可以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的学科领域整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将各学科知识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教学,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知识和能力为一体,从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出发,把学校课本的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恰当地整合与互补,在学校、学生、社会三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从而使得学科领域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可以得到整合、延伸、重组与提升。

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烹饪、缝纫、雕刻等实践类型课程,学生可以在这类课程之中获取一些可以直接应用到生活之中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在这类课程之中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家长,以此来提升教育对象的成就感;对蔬菜种植、动物饲养等活动进行观摩;还可以开展一些与实践能力相关的技能竞赛,例如“包饺子大赛”“系鞋带比赛”等就有趣味性的竞赛;教师在布置假期作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完成一些具有实践价值的活动,包括给孤儿院、养老院提供服务,在家长的陪同下销售教育类的报纸等。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学生以相对积极的方式接触社会。

4.6 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模式

校内教育注重的是学校书本的教育,而校外教育可以使学生素质和技能得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实践基地在教育方法上更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这是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的区别。

实践活动基地彰显实践活动的内涵,它主要由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为重心的实践性课程。校外实践基地教学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模式,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调查、访问、探究、考察、服务、操作、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等方式。因而,社会实践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社会实践基地恰好能体现实践活动的内涵,帮助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 结束语

本文对于中小学生应当具有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实践能力培养这项工作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其中的几个基本内容进行了研究,最后列举了已经证实确实有效的提升方法。实践能力是中小学生应当具有的最为基本的能力,处于这两个阶段的教学对象已经初具独立能力,但是很多学生还存在依赖度过高的情况,教师与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改变学生具有的这种不良习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需求来确定实践活动的外在形式,选择更容易被教育对象接受的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在安全的条件下,让学生进入到社会之中,将学习范围从校园扩展到社会。

参考文献:

[1]何泉,杨华,何君虹.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J].基础教育参考,2013(8):10—14.

[2]崔榮德.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科学导报,2016(4).

[3]戚伯芳.试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2016(45):228.

[4]王永仁.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几点举措[J].都市家教月刊,2014(3):5.

[5]卢晓东.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和科普实践能力[J].科技传播,2015,7(12).

[6]向红.福州市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12):24—27.

[7]李宝山.中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5(8):157.

(责任编辑:蒋 琰)

猜你喜欢

提升途径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