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产教融合机制构建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8-07-18亢利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机制构建对策

亢利平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任务。高等职业教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就业创业,但还存在政策措施不落地、行业企业不积极、合作模式不清晰等问题。高职产教融合机制构建的对策是:强化产教融合的政策体系支撑,强化行业的地位作用,建立“利益相关”的企业参与机制,构建区域化的产教融合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高职产教融合机制,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高职产教融合;机制构建;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5-0060-02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任务。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文件的引导下和行业企业的参与下,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合作育人、实习实训、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学生就业创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1]。高等职业教育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推动教育和产业、学校与企业统筹融合,通过构建高职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高职产教融合的问题分析

1.政策措施不落地问题。虽然国家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但是在实施层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传导机制、具体的措施办法和适宜的操作路径。首先是政策没有形成链条向下传导,地方普遍缺少与国家政策相配套的政策文件,持续推进产教融合的政策环境尚未形成;其次是已出台的政策缺乏具体落地的措施,有的政策制度仍然偏于宏观或中观层面,高职院校在操作层面上难以把握,存在从文件到执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再次是多头管理难以协调落实到位,产教融合不是教育一方的事情,涉及到行业及相关主管部门,一些政策需要多部门协调才能落实,特别是一些改革创新项目如混合所有制试点等,需要统一明确的政策要求才能推进。

2.行业企业不积极问题。从行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看,还存在行业作用不突出、不到位问题,行业部门、行业组织缺乏对企业和高职院校互利发展的指导协调,地方性的行业指导委员会或不健全、或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从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方式看,由于企业在用人需求、职工培训、技术研发等方面诉求不一致,企业会根据自身需求与职业院校选择性合作,校企之间长期深度合作的基础比较薄弱。从行企校合作发展的动力看,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没形成,以经营为主体的企业缺乏利益支持情况下,不少企业缺乏参与产教融合的发展动力,即便是响应国家政策参与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也多半是浅尝辄止,不愿与校方展开深入合作[2]。

3.合作模式不清晰问题。一是合作方式创新少,一些合作项目依然处在“订单”“冠名”培养中,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等创新项目政策层面难以突破、推进力度不够。二是合作深度不够,有的校企合作覆盖面不够,只在部分教学环节上有企业参与;有的校企合作层次低,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的形式仅限于学生的顶岗实习[3]。三是融合机制未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机制建立,依赖于双方相互需求和服务的对等诉求,但目前学校对企业的需求度高而服务企业的能力差,高职院校科研创新优势不明显,科技服务能力较弱,在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中难以发挥重要作用[4]。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尽管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仍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政策机制尚不完整、行业组织作用不够、动力机制尚未形成、实施路径亟待创新,需建立更加完善的高职产教融合机制。

二、高职产教融合机制构建的对策

1.强化产教融合的政策体系支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出在职业院校建设上实施产教融合工程,“支持一批中高等职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技术技能实训设施”,引导职业院校对接产业需求培养人才;提出加强财税用地和金融支持政策協同,“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要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积极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提出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和企业建设,“支持若干有较强代表性、影响力和改革意愿的城市、行业、企业开展试点”,先行先试,评价引导,以评促建。贯彻深化产教融合的意见精神,首先是地方要制定与国家要求相一致的政策,出台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确定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条件的地区要推动出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地方性法规,对国家政策文件确定的重点任务落实和创新突破领域,地方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建立覆盖国家、省、地市的完善政策体系;其次是要有协同推进的措施办法,产教融合政策的落实需要政府多个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学校同步发力,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对产教融合政策涉及的财税用地和金融支持等关键环节,教育行政部门要协调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制度措施。高职院校也要利用国家出台政策法规的有利时机,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举措,打通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2.强化行业组织的地位作用。一是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在目前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的基础上,也要建设好省级层面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解决行业指导“上热下冷”的问题,使区域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紧密对接。二是提升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地位,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建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长效利益机制[5]。三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借鉴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经验,使行业组织在职业院校发展上的作用从行业用人需求引导过渡到办学指导;鼓励行业的职业教育办学行为,使行业从协调职业教育发展转变为职业学校办学主体。

3.建立“利益相关”的企业参与机制。企业作为经营主体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改变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的现状,一方面要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价值感,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企业参与的动力机制。一是建立校企互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中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能够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抑或组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波及的一切个体及群体”。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三类,分别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6]。在企业成为学校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同时,高职院校也要提高在职工培训、技术服务方面的能力,尽早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二是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校企合作不仅局限于高职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上,也要在关乎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生产项目承接方面发挥作用,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实现人员互相兼职,相互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7]。三是建立激励企业参与办学的长效机制,完善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改善企业对高职教育的投资环境等,真正实现企业愿意参与高职院校办学,企业能够享受参与职业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实现企业和高职院校互利共赢,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

4.构建区域化的产教融合机制。宏观政策措施的接连出台可以看出,国家层面的产教融合机制逐步完善;从产教融合实施层面看,尽管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在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方面积极推进并取得较好成效,但在产教融合深化、关键政策环节上仍然难以突破,“两头实中间空”的问题较为突出。构建区域化的产教融合机制,就是要立足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搭建政策落地的有效路径。一是建立以产业为核心的产教融合平台,建立行业协会主导、优质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主体的产教融合联盟等组织,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支持地方产业集群发展。二是建立以区域为主体的综合性产教融合平台,建立地方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区域高职院校联合组织的产教区域合作平台,以高职院校专业链建设支持区域产业链发展。

产教融合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方针,深化产教融合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的政策环境,构建衔接沟通的产教融合组织体系,建立完善的高职产教融合机制,才能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12-05.

[2]周绍梅.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症结与破解[J].教育与职业,2018(2):8—14.

[3]曹雪梅,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8(9):44—46.

[4]徐叶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4):41.

[5]吴清华.提升行业指导能力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5—158.

[6]邵堅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2):43—47.

[7]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02-12.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机制构建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风险社会治理下网络理性参与机制构建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机制构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