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应用探讨

2018-07-18孙桂岩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精细化高职院校

孙桂岩

摘 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将教学工作做精、做细、做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效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保证学校健康稳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细化;教学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5-0057-03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学管理人员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征、学生特点等,依据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学校各种教学活动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1]。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否科学、严谨、有效,将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坚持精细化管理,即严格遵循相关教学文件的规定,精心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做到管理细化、精益求精。同时,还要进一步明确分工,细化职责,从而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管理工作。

一、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管理模式或管理方法,而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工作过程的流程化、工作环节的标准化、考核评价的细微化,使管理工作精确高效有序地进行,最终获得精品的结果。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是新形势下国家大力建设高职院校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更加注重教学运行的过程管理,更加追求运行过程中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高效性。在教学运行过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克服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无序性,通过将教学运行中的各个环节做精做细,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形成严谨的学风、教风,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院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的特点

(一)更加注重工作過程的流程化

高职院校的精细化教学管理更加注重工作过程的流程化。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将教学运行中的各环节形成流程,对流程中的各节点的标准进行细化,对任务的分工、任务的责任划分、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及执行标准、评判的依据等都有明确的规定。通过将工作过程流程化,使整个教学运行更加流畅,效率和质量更高。

(二)更加注重信息化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高职院校的精细化教学管理必须依靠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化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现代教学管理系统平台,将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更加注重工作标准的制定

为保证精细化教学管理的执行力,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标准及规章制度,并将其做精做细,从而保证工作中有章可依、有法可循,提高管理质量。

(四)更加注重对管理过程的考核评价

精细化教学管理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作为管理主体放在首位,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将教学管理工作的每项任务进行细化考核、量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高职院校实行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职院校通过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确定适合企业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标准,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符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2]。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进行精细化管理,能够使各项工作任务得到规划,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保障[3],能够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有效有序进行,从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能力

高职院校通过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教学管理中,对每项教学管理活动都制定严格的执行标准、工作要求和时间流程,同时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使其在执行的过程中严格遵守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能力,使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都能够有效落实。

四、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一)教学管理忽视现代理念,缺乏创新

我国职业教育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是由中职学校转型升级而成。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依然延续中职学校的管理方法,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管理过于僵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目前,一方面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仍然具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灵活性不够,缺乏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不能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做出调整;另一方面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仍停留在维持基本教学秩序上,忽视对现代教学管理理念的探索[4],缺乏改革性和创新性。

(二)教学管理不够顺畅,缺乏效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普遍采取校院(或院系)两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为了调动院系参与教学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部分教学管理权限下放,由院系和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管理的一种模式。二级管理模式在我国高等学校实施的效果很好,但是在大部分高职院校运行得不够顺畅,缺乏效率。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职学校升级而来的,长期受教务处等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管理,没有形成完整的系部教学管理体系,缺乏管理经验,在教学运行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另一方面,校院(或院系)间的权利和职责没有完全划清,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交叉重复现象。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参与过多,管理过细,影响院系等管理权限的发挥,系部的主动权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教学制度不太完善,缺乏依据

教学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管理的依据,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变化、设置专业的变化而不断进行修订,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制度主要还是延续中职时期的,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致使遇到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时无章可循,缺乏依据,造成教学管理的不严谨。

(四)教学管理的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力度

教学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完善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一方面可以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另一方面,通过健全监控体系,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够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不够,监控的方式比较落后,监控的效果不明显。

五、高职院校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一)教学运行过程精心化管理

高职院校的教学运行全过程应实行精细化管理,应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学生特点、企业需求来进行精细化教学管理和个性化教学设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学生选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实施个性化管理,因材施教,培养适合企业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课程设置精细化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突出职业性,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时更应进行精细化管理。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的专业,对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岗位进行精准定位,针对不同的岗位来设置课程。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岗位的精准定位是关键,这直接决定培养的人才是否是企业社会所需要的。因此,在课程设置精准定位岗位的环节中应有现场调研和企业参与过程。课程的设置应以提高能力为目标,层层递进。不仅要包括从事岗位需要的专业内容,还要包括提高内在素质的内容。课程设置不能一蹴而就,在学生在学校期间,要结合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岗位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保证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与企业社会精准对接。

2.课程安排精细化

高职院校教学运行中的排课要充分体系院校(院系)的二级管理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主要管理的是全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排课,各分院或系主要负责管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排课。在排课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教学管理平台,在统一协调公共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各院系结合设置课程的内容、学生的特点、授课教师的个人情况进行排课,使课程安排更加合理,教学运行更加流畅。

高职院校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要设置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选课环节也要进行精心化管理。為提高选课的效果,要求任课教师针对所要讲授的课程除有文字介绍外,还要有简短的视频介绍。通过信息手段,将文字和视频材料挂到教学平台让学生对要选修课程和教师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提高选课的效率。

3.教学组织精细化

教学组织过程是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的核心环节,教学组织是否精细化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任务书的下达、授课计划的编写、教案的书写、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施、课后任务等环节。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精准对接专业、精准对接岗位、精准对接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课程标准。教学任务书的下达不仅要考虑到教师授课能力与课程的对接、与学生的对接外,还要考虑到授课教师间的梯队结构、传帮带情况。授课计划的编写、教案的书写要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相对应,除突出重难点外,更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合企业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最终是否出精品的关键是课堂(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重点加强对教学的精细化管理,除鼓励和激励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外,还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设计并定期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4.考试与成绩管理精细化

学校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成绩是衡量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尺度。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不局限于普通的考试,而是全面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过程考核,为增强过程考核的严肃性和准确性,高职院校应实行精细化管理。对过程考核的内容、考核的标准、考核的流程都要细化管理,力求效果最好。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每个教学任务的实施都要有具体的规范[5]。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无论是排课选课还是成绩登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要将教学管理制度与岗位挂钩,与责任相连,从而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创新教学管理理念

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要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教学模式的不断改变,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逐步更新教学管理理念,要做到与时俱进。

(四)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

高职院校在进行精细化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来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高职院校应建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将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者有效联系起来。通过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教务管理部门可以进行科学有效的排课、规章制度的发布、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师可以与教学管理者直接进行交流与沟通,提出具体要求和建议;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与教师开展互动交流,就所学课程进行提问并提出需求意见。高职院校通过建立教学管理系统,利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教务网络化管理与过程化管理,为教师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不断完善教学资料,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6],进而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工作情况[7],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动态,提高教学效果。

(五)实现考核监控体系精细化

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考核监控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要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完善考核监控机制,既要突出考核的全面性和多元性,又要确保考核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考核监控过程中,还要通过逐步完善奖惩机制,来突出教学管理考核的效果,激励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改革创新,从而更好地推动考核体系精细化的建立[8],为学校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更多的保障。

六、结束语

总之,精细化管理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9]。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更精、更细、更好地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学校健康稳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金保.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J].职教论坛,2016(1):43—47.

[2]方智敏.应用型办学模式下高校精细化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5):41—43.

[3]苏前义.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6):38—39.

[4]陈品德.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58—61.

[5]李俊.浅谈高职教学的精细化管理[J].知识经济,2011(22):167.

[6]袁帅.精细化模式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交际,2016(9):160.

[7]林浩浩.高职院校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实践[J].才智,2016(35):69.

[8]袁俊.探析高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路径[J].亚太教育,2015(10):221.

[9]晏存育,杨益梅.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4(12):121.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精细化高职院校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