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公共课合班授课的教学现状

2018-07-18孙振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

孙振涛

摘 要: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目前高校的大学公共课,普通采用合班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授课的组织形式存在许多质量问题。鉴于此,就高校公共课合班授课所呈现出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高校公共课;合班授课;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5-0051-03

大学公共课是高校学生都必须要学习掌握的思想、文化、素质等公共课程体系,它包括政治理论、大学生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民族理论、计算机、体育、艺术鉴赏等课程。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的急剧膨胀、学校教学设施的相对滞后以及教学资源的数量不足,高校公共课授课几乎都在采用合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出于应对大学生数量扩张、教学资源缺乏、师资力量紧张、节约教学经费等多方面的因素考量,目前高校的公共课普通采用合班授课的教学模式[1]。高校公共课合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逐渐引起了在校师生、教学部门、教育研究者,甚至社会人士的共同关注。

一、存在的问题

1.课堂纪律涣散、教学秩序差

在目前大学公共课教室内,经常会出现一百多甚或是二百多人几个班学生同堂上课的现象。这种合班上课现象在大学低年级表现得最为突出,使得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很难适应高校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高校公共课的大教室内里面,学生心不在焉无心听课的现象比比皆是,上公共课随意进出能逃则逃,几乎成了部分学生心生向往的信条。

公共课合班上课,学生数量庞大,教师监控能力受限,在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违纪现象层出不穷。许多学生在公共课课堂上随意说话聊天、看闲书、吃零食、睡懒觉、听音乐、发手机短信,甚至随意进出教室、嬉笑打闹等。这些现象严重破坏了课堂教学秩序,影响了公共课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公共课堂教学秩序差的现状,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渐渐对所授课程失去信心和热情。许多合班授课的公共课教师,也往往对散漫成性的学生采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消极应付态度[2]。教师站在讲台上只顾一直讲下去,学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大学课堂里师生缺乏交流,教师提问的机会缺乏,最终导致这门课只好在考试前为学生划一下考试范围应付考试。

2.教学组织方式陈旧,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公共课合班授课依然采取教师教和学生听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3]。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满足于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主动地去讲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盲目地记或听。师生关系陌生,缺乏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很难培养起来。

有些高校教师所讲授的公共课内容陈旧、照本宣科、满堂说教并不考虑课堂上学生的切身感受。有时教师上课时对照教材或对着幻灯片念,以一种语音语调讲完整节课。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条件是为了促进教学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但是教师不懂得全面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此时,公共课的讲授味同嚼蜡、形同“鸡肋”,教师讲得费力不讨好,学生则听得心不在焉。

3.师生情绪不良,影响心理健康

高校公共课合班上课学生班级混合编排,使得教师对学生的监控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在公共课大教室里面,教室前排学生和中间的学生容易受到教师的监控,教室两侧及后排的学生则较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这种不合理的大班教学容易滋生教学过程的组织涣散现象。教师在合班上课的大教室内只顾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缺乏与学生的感情互动,一学期下来教师认不出几个学生,学生也记不住公共课教师的名字,导致师生关系冷漠。超过一百多人的学生合班上课,拥挤在一个大教室内,容易产生压抑、烦躁、厌教、厌学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4]。

在公共课合班授课的课堂上,教师只顾讲授,与学生的交流少,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少,课后师生接触的机会更少,因此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也越来越深。公共课学生出勤率低、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教师教学态度消极,师生关系不融洽,甚至课堂上经常出现“对峙”或“冲突”的严重局面。

4.考核方式单一,学业评估机制陈旧

目前,高校公共课学业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一般以学生期末考试或者学期结课后上交一篇小论文的形式完成考核。学生公共课期末考试或写作小论文,是否真正达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或实践社会的能力的目的则不得而知。

另外,高校教师对公共课平时成绩的评定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公共课教师往往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性质批改学生作业,再参考一下学生迟到、早退、旷课、请假等出勤情况给学生判定一个随意性很大的成绩。

二、原因分析

1.对公共课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高校公共课(《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格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共课的开设,旨在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政治思想、交流合作、哲学思维、法律意识、国防观念、心理援助等全面的人文科学素养。高校开设公共课意义重大,公共课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高校师生应该进一步端正对学校开设公共课的必要性、紧迫性的认知态度,摒弃专业课最重要是居于课程体系主导地位,公共课从属于专业课,无关紧要混学分的错误认识。

2.功利性的学生学习理念,造成学生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的不良学风

当前大学生在学习上急功近利的现象很普遍,学生盲目关注专业课的学习以求毕业后谋得好工作、好职位,故意轻视公共课的学习,认为对于毕业后找工作无关緊要。这就容易导致学生课堂上组织纪律涣散,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混学分、睡觉、看课外书、聊天闲谈等违纪现象的存在。殊不知高校公共课是讲授如何做人,提高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的课程,许多毕业生尽管学有专长,但由于为人处世、道德情感或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导致择业失败。

在高校里,学生在选择公共课程时存在盲目的功利性思想。许多学生在选课时往往并非出于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的考虑,而是出于千方百计打听到哪个公共课教师上课管得不严、或根本管学生,容易混到学分的功利性的盲目动机。很多学生抱着混学分的想法,对公共课的认识态度不端正,造成公共课的学生出勤率不高,容易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即开学前几节课学生出勤的人数多,中间时段人数少,课程结束之际人数骤然增多。这种现状不仅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热情,而且亦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组织方式和考核模式单一,挫伤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规模过大的公共课大教室合班授课的教学组织方式,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师生情绪不良、教学效果不佳等诸多现象,严重挫伤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高校普遍采取的期末考试一次性终结的学业评估考核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单纯的一次性期末考试论成败的考核方式并不可取,高校公共课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4.不良的教学价值观念和职称分配体制,挫伤了公共课教师的教学热情

高校里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现象很普遍,学校中的领导、教师普遍认为科研重要于教学,认为科研成果在评聘职称和晋升工资中容易占得优势。从事公共课教学的教师有时候会认为公共课是基础课内容浅显易懂,很难深入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研究也很难出成果,只要按部就班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就算完成任务,与专业课经常讲授专深的前沿知识,便于出成果评聘职称不可同日而语。

三、改进的措施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公共课教与学的责任感

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默默奉献的事业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上公共课不仅要认真备好课,更要备好学生,认真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情感需求,做好与学生的课上互动和课下交流工作,要用教师的热情、热心和言行举止影响学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教师授课的认可,从而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授课教師要用心与学生交流,不仅教书更要育人,不管课上课下都要亲切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亦师亦友,让学生从心里喜欢授课老师,从而也喜欢上老师所教的这门课程。

2.严格控制采取公共课合班上课的教学规模

上公共课最理想的状态是尽可能地去创造条件采取小班教学。为适应高校扩招教学资源短缺应运而生的公共课大教室合班教学,在短期内很难断然取消,不过应严格控制学生合班上课的规模,不要规模过大,超过二百多人的合班上课规模不可取。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班级容量的上限,以便于公共课授课教师对课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纪律进行有效的管理。

此外,要优化公共课的分科、合班和排课模式。目前的公共课的班级配置,无论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对于教师的教学都不能达到最佳,我们要积极优化合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尝试推广分科排课的教学系统,合理规定公共课合班授课的人数上限[5]。在采取公共课合班授课的教学模式中,我们要综合考虑学科专业的特点、学科专业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合班之后行政教学班级数最最少、班级人数均衡、每个合班教学公共课大教室中学生专业程度相近为原则,建立公共课合班优化的教学体制和模型。我们要以最优化的教学时间、教室利用率以及教师每周课时工作量为目标,建立优化高效的公开课排课的模式系统。

3.探索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模式

在当前高校公共课合班授课的教学现状下,一方面要努力控制班级学生容量,另一方面要尝试对合班授课学生进行重组编排构建大学生学习共同体,以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在潜能。具体做法为授课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对学生重新安排座次,同时兼顾前后座位学生的学习差异,适当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不断开发学生蕴含的差异资源。授课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在讲课过程中选择一些开放性或研讨性的授课主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合作小组内部学生先期交流讨论然后形成本组意见与其他组成员或教师进行交流和研商。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探索增设一些高校公共课程的网络授课共享资源。这样学校可以要求学生自主自愿地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在网络上选择教师上课,自主地按照个人的时间安排进行公共课网上学习。积极推广网络授课的教学模式,不啻于一场教学模式和手段上巨大创新或革命。当前高校公共课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学”这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在线网络学习会牢牢地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掌握在个人的手中。

4.积极探索当前高校职称评聘和工资晋级体制的改革工作

高校管理者要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工资晋级、评优评先等方面,注重向教学一线倾斜,把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改研究当作考核评价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从而激发教师们的从教热情,不断提高公共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大学教师的层面,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现象。这是现行教师评价的体制和机制所产生的弊端,因此从制度层面对高校教师的评价体制机制进行重大改革势在必行。

5.采取多样化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估机制,改变学生公共课期末考试一次性终结的评价体制

公共课考核评价,应把平时的出勤考核、论文作业、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辩论比赛所占比例提高到80%以上。同时,对某些公共课可以尝试采取多次上机考试取平均值或对比成绩曲线的形式,给予学生多次考核评价的机会,摒弃往常一次定终身的相对简单不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总之,高校公共课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专门人才方面意义重大。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深入剖析高校公共课合班授课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对于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整顿提高和采取革新措施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晓旭.论独立学院公共英语大班授课的现状及对策——以云南大学旅游学院为个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2):47—48.

[2]凌枫芝.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的改革设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5):89—90.

[3]宋河仙.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时事新闻教学模式为例[J].科技信息,2010(4):179—180.

[4]董耘.高校公共课大班教学质量审视[J].教育与职业,2006(2):43—44.

[5]胡煜慧.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48—149.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藏语文教学质量
关于加强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
如何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