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及发展战略

2018-07-16王有凤

运动 2018年7期
关键词:太极拳国际化传统

王有凤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体育课部,云南 昆明 650106)

太极拳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代表之一,传承至今不仅深受国民的喜爱,也深受西方人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了解太极拳、学习太极拳。所以,在我国高度重视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之际,应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国际化的传播和发展。基于此,应着重分析和了解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实际情况,明确太极拳传播的阻力,如语言障碍、文化开发浅显等,进而探究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和传播太极拳。总之,太极拳文化交流和传播是每一个国民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在不遗余力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

1 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及其国际化传播过程

1.1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武术套路项目,在现今,太极拳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体育锻炼运动和老少皆宜的现代健身项目。太极拳之所以从古至今一直深受国民的喜爱,主要是它融合了《易经》中的阴阳学说、中医的经络学说、道家的引导和吐纳,糅合地创造出了一套与人体生理结构符合、具有阴阳性质及大自然运动规律的拳术。太极拳是由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氏家族的第九代传人陈王庭所创,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将太极拳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演变出陈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五大太极拳流派,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陈式太极拳是陈氏家族创建,世代传承下来,逐渐发展成老架和新架2种类型。但无论是老架还是新架,陈式太极拳都强调“以心行气”,也就是舒展身体,保持轻松的状态,进行弹性运动,从柔到刚、从刚到柔、从慢到快、从快到慢。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为杨露禅,他习承了陈氏老架,从而独创杨式。这使得杨式太极拳松软随和、发力均匀,需要习练之人立身中正安舒,身体前俯后仰。吴式太极拳是由吴鉴泉所创,因为他父亲师从杨露禅,所以他本人深受杨式太极拳的影响,所创建的吴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很是相似,如架子上比较紧凑等。吴式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放松,自然地舒展身体,反复练习中逐渐达到松中带刚的状态。武式太极拳是武禹襄先生创建的,主要是在陈式太极拳基础上,从练功中自我感悟出来的。这使得武式太极拳充分的体现了阴阳开合立说,在反复的练习中可使习练之人步履轻灵,修身养性。孙式太极拳由孙禄堂先生所创,这一派系的太极拳更适合女性练习,因为孙式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动作小巧、步伐轻灵、转换轻盈随性。

1.2 太极拳的国际传播过程

产生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太极拳,很长一段时间深受封建社会制度的影响,仅在国内传播。直到民国初期,才使得中国太极拳练习者将太极拳传播到国外,让西方人士认识、了解太极拳,进而喜爱太极拳,相应的太极拳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之中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在向全世界传播的进程中,持续探索,不断探求彼此文化交流的契合点,并自觉地逢迎了全球健身文化发展的趋势,如竞技太极拳的呈现,充分说明了太极拳在持续不断地提高和丰富自身,同时坚持自身传统文化内容,坚守自身固有的文化内涵。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没有被西方文化所同化,反而在全世界普遍传播且深受人数众多的国外学习者追捧。

2 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国际化传播及发展战略

2.1 重视孔子学院对太极拳文化的传播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传播历程的了解,确定孔子学院对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影响较大,这是因为孔子学院设置了太极拳课程、开展了太极拳讲座、组织了太极拳夏令营,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太极拳,进而对太极拳产生浓厚的情感。所以,在未来持续进行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并且加强孔子学院对太极拳文化的传播。具体的做法如下。

2.1.1 注重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的有机结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在语言传播的过程中慢慢渗透,也推动了语言的传播。所以,为了更好地传播太极拳,注重将语言传播与文化传播有机结合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孔子学院在传播太极拳的过程中,设置太极拳汉语课程,让学生同时学习太极拳和汉语,让学生不仅仅学习太极拳的拳法技能,还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太极拳文化,真正地被太极拳文化所感染和影响。为了做到这一点,孔子学院可以通过播放与太极拳相关的电影、人物讲座等,通过轻松和愉悦的方式来让学生投入其中 。

2.1.2 注重规范太极拳的教学规划 尽管孔子学院已经开设了太极拳课程,大力传播了太极拳,但因为所设置的太极拳课程比较简单,不能系统、科学地教授学生太极拳,学生容易忘记太极拳,这不利于更好地传播太极拳。为了改变此种局面,还要注意规范太极拳的教学规划,也就是在开展常规的太极拳教学的同时,开设太极拳讲座或者互动性的太极拳活动,让学生身历其境的体验太极拳,感悟太极拳的魅力,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投身于太极拳学习中来,那么学生将逐渐从传播对象转变为传播者,更好地传播太极拳。

2.1.3 注重增加太极拳课程的趣味性因为太极拳讲究的是以柔克刚,静中求动,所以初学者在学习太极拳时会感到内容枯燥乏味,难以长期坚持下去,这势必会影响太极拳国际化传播。为了改变此种局面,孔子学院应当注意增加太极拳课程的趣味性,最好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趣味体验活动,如参观太极拳基地、观看太极拳相关影片等,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太极拳,为太极拳所体现的力量感和文化感所感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势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积极学习太极拳 。

2.2 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发展战略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应当加强太极理论的研究和加大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发展力度。

2.2.1 加强太极拳理论研究 太极理论是支撑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的关键,为了使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异彩,加强太极理论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以下几方面。(1)太极拳文化的开发和挖掘。太极拳之所以没有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与其与时俱进有直接关系。在现今新的国际化迅速发展的形势面前,文化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应积极开发和挖掘太极拳文化,充分展现太极拳的丰富文化内涵,感染和影响国外友人,让国外友人更加喜爱太极拳。(2)探索太极拳与音乐学之间的联系。单纯的进行太极拳招式的练习太过枯燥,而融入轻松的、舒缓的音乐,能够让练习者更加投入,并且身心舒畅。所以,为了更好地传播和发展太极拳,应深入研究和探索太极拳与音乐学之间的关系,开发适合的多种太极拳音乐,为更好地传播太极拳创造条件。(3)加强太极拳翻译。文化传播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障碍。太极拳文化走向世界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其翻译。因为太极拳涉及了阴阳学说、中医的经络学说、道家的引导和吐纳方面的内容,如果英语语言不能准确地表达以上内容,加之传播对象对中国传统文化不甚了解,容易错误地理解太极拳文化,相应的太极拳文化传播将会受到影响。为了改变此种局面,更好地发展太极拳文化,加强太极拳的翻译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2.2 加大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发展力度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国际化传播过程中的了解,确定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对太极拳国际化传播效果影响较大。所以,在加大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发展力度应当从以上3方面着手:(1)提高传播者的素养。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西方人难以真正了解中国文化,所以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传播者应当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熟练掌握太极拳的拳法套路,还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其在传播太极拳文化的过程中能够利用英语语言精准的表达太极拳,说明太极拳的拳法技能和太极拳文化。这样,西方人不仅对太极拳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深深地被太极拳文化所熏陶和影响。(2)明确传播对象。从我国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实际情况来看,确定目前仅局限于传播。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更加全面地传播太极拳,扩大太极拳受众范围,应打破面向世界各国的武术运动员传播的这一局面,而面向各阶层社会群体,向他们传播太极拳的拳法技能、文化等,帮助人们锻炼身体、修身养性。(3)规范传播内容。对太极拳的传播内容,我们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传播对象要设定相应的内容。如果是面向武术运动员或者喜爱拳法套路的人,应当侧重于竞技太极拳的传播;如果是面向普通大众,应当将侧重点放在太极拳文化内涵上。

3 结 语

中国传统太极拳文化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国民族人民的智慧,有着深厚的民众情感基础。在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得以在世界上绽放异彩。我们应高度重视且加强孔子学院对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影响,加强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加大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发展力度等,为此做出贡献。

[1]安畅.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基于孔子学院的调查[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1):12-13.

[2]侯欣欣.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及发展战略[D ].开封:河南大学,2015.

[3]戴有祥.“大武术观”下的太极拳传播[J ].搏击.武术科学,2011,8(12):6-8.

[4]郑旭旭,高楚兰.论国际化大众化中武术表现形式的整合[C ].二十一世纪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2):131-140.

[5]李江林.陈氏与杨氏太极拳野马分鬃练习时的气体代谢与肌电的变化特征[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6]陈林侠,彭云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及其建构前瞻[J ].艺术广角,2010(6):6.

[7]郑松波,汪青云.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太极拳发展及对策探讨[J ].新世界,2010(6).

猜你喜欢

太极拳国际化传统
聚焦港口国际化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中石化海外技术支持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42式太极拳
清明节的传统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