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文化传播意识的构建:武术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2018-07-16宋广生王继生李小萌

运动 2018年7期
关键词:武术人才传统

宋广生,蒙 华,王继生,李小萌

(1.山东省梁山县武术运动学校,山东 济南 250316;2.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191;3.北京酷佩体育文化中心,北京 100191;4.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191)

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着力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促进我国在世界上由资源丰富的文化大国向百折不屈的文化强国转变,也使最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性的武术文化在国际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完善。习近平曾强调:“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营养,获取力量,赋予时代精神。”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影像”,其文化传播可谓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让武术文化“走出去”成为国家和人们的文化自觉行为。建设文化强国,人才是关键,文化强国的实质就是文化人才强国。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曾认为:“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更离不开人才引领。”正所谓国以才兴,业以才旺,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更何况在如今的武术国际化传播的成果越来越显著,从事这项工作的高素质、专门化、复合型的武术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对人才的培养则是重中之重。

1 对外武术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思考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捍卫民族文明迄今屹立不倒,携带中国文化,引导人民走向精神与物质并存的高度文明,是我国以文化崛起、文明治国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它的“走出去”正是中国文化的传播,是建设文化强国必不可少的一步,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战略意义。如今,武术国际传播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相对于其他体育项目,如跆拳道,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还相对滞后。人才是当今世界的第一资源,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动力,我国可谓是人力资源大国,但还未成为人力资源强国。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给予极大的重视,优先发展人才战略布局。但是我国在人才培养、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缺少现代化、国际化、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就使中国文化在进入国际轨道行列受到严重阻碍,同样武术的国际发展滞后也和对外传播专门人才的匮乏有关。在2004年,刘和臣等认为:“我国没有武术国际推广人才的培养体系,体育院校在这方面有专业和师资上的培养优势,但却没有发挥出来,主要原因是教学培养模式落后于社会和武术的发展。”至今武术国际化人才培养似乎没有任何明显成绩。李莎在《略论河南武术文化国际推广的人才策略》中认为,武术文化国际推广从业人员现状与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武术国际化的实际从业人员结构复杂;(2)经过系统培养的武术国际化人才贫乏。

目前,国家培养的武术国际传播人才过于单一,仅限于竞技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是不够的,在国外,除了有参加比赛练习竞技武术的,绝大多数的习武爱好者主要是想通过学习武术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丰富武术知识。对外武术传播就是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各国,以多语教学为特点的一种武术传播形式。这就要求对外武术传播人才文武双全,拥有过硬的武术技术、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知识、高超的语言沟通能力、现代化的国际传播理念等素养需求,这样才能将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声名远扬,否则拥有不足的素质,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对外武术传播关键的因素并不是武术的专业技术和理论,而是既具备专业素质,又具备国际文化素养和交流能力的专门性涉外武术人才。对外武术的专门人才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架桥人,不但可以将传统的中国文化通过武术为载体向世界传播,还能够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以武术为平台带回国内,形成良性循环,所谓的国际化武术即是如此。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世界各地的武术运动会因为不同的文化养分滋养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武术,在欧美逐渐兴起的“极限武术”运动就是很好的示范。由此看来,专门的对外武术人才的培养必要性和迫切性一目了然。

2 对外武术传播人才的培养策略

2.1 加强对外武术传播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专业的对外武术传播人才的培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需要长期不断的坚持投入才能够获得成果,应从培养的机制着手,以制定培养目标为牵引,以设置课程为手段,针对性提出培养对外武术专业传播人才的管理模式,为培养对外武术专业人才夯实的基础。具体实施应在各个体育师范类院校的武术系效仿“对外汉语”专业创建“对外武术教育专业”,从课程阶段就针对本专业的性质设置相关科目与课程目标,包括招生、培训、实习、工作等全方位多方面的系统体系予以配合,最终培养出符合对外武术传播的专业人才。

2.2 加强对外武术传播人才的实践能力

对外武术人才的培养以教学和传播能力为最终目标,不但要求学生具备武术专业的必要能力,还要对教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世界文化、宗教信仰等都有所了解,并且可以很好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和传播实践中去,把对外武术课程丰富成中外文化交流的课程,而武术本身则是交流的载体和桥梁,传统课堂转变开放课堂,将氛围活跃起来,把学生、教师、外教等当成教学和传播对象,分别进行教学和传播实践,实践内容要具体丰富,这样不断加强了对外武术传播人才的实践能力,更便于将武术传播于国外。

2.3 加强对高校课程综合改革

各大体育师范类院校应针对形势的发展,进行课程综合的改革。(1)增加武术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课程,如传统武术教学、中国武术史、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兵学、西方哲学史、西方宗教学、西方民俗文化学等课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身的文化特性和优势。(2)增加相关的国外文化的学习,这对文化传播交流和融合至关重要。(3)增加传统文化英语和专业武术外语的课程,应以口语教学为主,这对提高将来对外交流的能力有重要意义。许多时候活跃在对外武术教学岗位上的教师在武术本身的技术上并没有太高的造诣,仅仅是因为外语水平较高而获得了机会,这给武术的传播造成了损失,所以外语水平与武术技术相结合培养传播人才。

2.4 开拓就业方向与渠道

我国对外武术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于各类体育院校的国际教育学院,越来越多的武术人才将走上对外武术教学的岗位,针对这一岗位的需求,国家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外武术人才培养,并且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武术对外推广的行动中,包括外行专业的人才,拥有流利的外语、良好的国外交际沟通能力,对武术拥有极强的热爱或者有过初步的接触,对此加以培养,也可以大量转入到对外武术传播。我国在世界各地有400多所孔子学院,还有许多国外大学自身开设的武术课程,这个巨大市场对国内就业相对狭窄的武术专业毕业生无异于一个巨大的利好,但前提是要求对外武术人才自身素质要高。

3 对外武术传播人才的培养途径

3.1 通过提高外语水平进行武术传播

武术运动的特点,决定武术的教学方法手段以言传身教为主要途径,国内武术教学不存在语言的屏障,而对外武术教学要面临语言差异带来的交流屏障,尤其是非英语国家。因此,语言问题是制约我国对外武术教学的最大障碍。在我国的武术教育中,针对对外武术教学与传播的需要,至少掌握一门被广泛使用的外语,才能展开跨文化交流,才能让武术真正走入国外。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对武术专业英语要给予重视,熟练灵活运用英语进行对外武术教学和传播,这是武术对外传播的重要工具手段。

3.2 通过知识与技术相结合进行武术传播

培养武术专门复合型传播人才是要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推出国门,走向各国,发展于世界, 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竞技武术的技术,还要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让知识与技术集于一身,从而进行有保障的对外武术传播。派出国外教学的武术教练与学生都是自身有竞技技术的,但传统文化教育,传统中国文化理论知识及中国文化素养还有待加强。语言是沟通的工具,是传播文化的载体,对外武术传播与教学中,只有精通自己的语言传统文化知识,才能有利于技术的教学和文化的传播,如太极拳,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是中国传统的拳术,还要知道其概念,包含了中国哲学理念及其历史发展,总之要知道来龙去脉,清楚地向传播对象表达出来。因此,要全面深入地去掌握武术传统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基于对整个国家的历史脉络基本了解上熟悉武术的发展历史。另外,中国传统的功夫在社会、民间还有大量的传统武术人才,他们当中有的甚至不乏世家传人、绝技高手、大师名家,但缺乏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因此应为他们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使其具备基本的国外交流能力,让他们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3 通过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武术传播

对外武术传播归根结蒂是要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外来文化传播给不同国家的人群并接受,但如今的体育类院校武术专业学生对国外文化的了解偏少,文化差异让跨文化融合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解决的,我们的对外武术传播人才,在自身文化和多元文化的认知上都要加强学习和了解,要有很好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对外武术传播实质上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人际交流传播活动,对所跨的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2种文化的比较,了解其相同、共通之处,向传授者表达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具体和形象的概念和知识,同时要了解2种文化的不同之处,甚至抵触之处,这样一方面要避免不当的表达,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这种差异来说明问题。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对武术国际传播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跨国界和跨文化的武术文化国际交流中,必须对各种不同的国家体制、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造,以适应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3.4 通过对留学生进行武术传播

跨国家来到中国学习传统武术的留学生是对外武术传播的直接人才,他们拥有2种语言的交际能力,只要对其深入提高汉语水平,以及将传统武术理论知识进行灌输,另外加强武术的技术锻炼,他们至少可以在自己的国家里将武术传播和发展。来自不同国家的习武留学生,不仅给武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武术的国际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要与留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甚至事业上的挚友,帮助他们规划他们的“武术人生”和“中国人生”,并大力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样可以实现对外武术传播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也可以促进对外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

4 结 论

4.1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中国对外交流比较别致的一张名片,越来越多的武术人才走出国门,把这门国之瑰宝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在获得来自世界的赞扬和关注的同时,也凸显了我国对外武术专业人才培养不系统、不全面,储备不足的尴尬,至今没有专门的对外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具体课程。导致在语言的沟通能力上欠缺,无法全面细致地传播武术运动的精髓,甚至是出现事与愿违,而文化层面的交流则由于不熟悉国外文化导师融合生涩,交流不畅。

4.2 专业武术人才在国内数量相对庞大,专业外语人才也是日益饱和,这2方面的人才都具备各自的技术和理论基础,但拥有外语和专业武术的人才极其罕见,在对外武术的推广过程中往往为了解决沟通的问题而优先让外语人才顶替武术人才进行武术对外推广,如孔子学院每年的武术教师选拔是以外语较好,而武术仅经短期培训后奔赴世界各地进行教学,虽然暂时解决了沟通的问题,但却从本质上上破坏了武术运动的传播质量和意义。

[1]曹运华,王萍.注重武术对外专业人才的培养乃武术走向世界的基石[J ].中华武术:研究,2013(5):72-75.

[2]丁传伟.对外武术人才培养研究——英语学习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培养对策研究[J ].运动,2017(3):61-62.

[3]丁传伟,李臣.“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3).

猜你喜欢

武术人才传统
人才云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