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度拓展

2018-07-14陈素英

考试周刊 2018年59期
关键词:拓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从数学课堂拓展的概念说起,在分析课堂拓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拓展的主要策略,以期给广大数学教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拓展

课堂教学知识的拓展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是创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度进行拓展,以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继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一、 数学课堂拓展的概念界定

课堂教学拓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优化整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其中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知识点、数学思维过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拓展教学旨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化数学知识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发现数学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数学课堂拓展既可以是时空的拓展,也可以是不同知识内容、形态和类别的拓展,甚至是不同知识的综合、整合和交叉,拓展教学必须与教学目标形成一个整体。

二、 小学数学课堂拓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 部分教师缺乏拓展意识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当前,有些教师倾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他们认为只要学生的基础扎实,那么后期的数学能力也就会水到渠成。这种教学观点受到了部分教师的推崇,使得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拓展。无可否认,基础是否扎实确实是影响学生后期学习的关键因素。但是,教师忽视了课堂拓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制约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不利于他们想象能力的提高。

(二) 部分教师出现过度拓展的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教师认识到课堂拓展对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之时会更倾向于课堂拓展。然而,有一些教师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出现了过度拓展的情况,在课堂中一旦进行了课堂拓展,就难以控制时间,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没有得到有效的学习,反而制约了学生知识的接收。其实课堂拓展非常重要,只不过教师需要把握一个度,不要一味地为了教学拓展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目标与方法的整体性。

(三) 教师的拓展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要进行课堂拓展以丰富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那么就需要确保自己的拓展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然而,在进行课堂拓展之时,有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对拓展的内容非常的茫然,这反而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拓展的主要策略

(一) 在新知识处进行拓展

数学教材的编制主要是由易到难的,都是先从基础开始,然后逐渐变难,这种编制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去寻找知识的衍生点,然后适当进行拓展,从而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对接。

例如,在《认识几分之几》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几分之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时,笔者就进行了看图写分数的基础练习。如,同学们,通过观察下图的阴影部分,你们会用什么分数来进行表示呢?

学生们通过仔细的思考最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一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八分之四来表示,因为这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8份,而阴影部分占据了其中4份,所以可以用八分之四来进行表示。这时笔者先对同学的回答给予肯定,并在黑板上写下八分之四这个答案。接下来又有学生发言说,其实阴影部分可以用四分之二来进行表示,因为这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4份,而阴影部分占据了其中2份,因此可以用四分之二来予以表示。这时笔者给予了回应,确实是如此,将两条斜线隐藏起来,那么确实是四分之二,此时笔者就在黑板上写下四分之二这个答案。话音未落,又有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他认为阴影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进行表示,既然可以将两条斜线隐藏起来得到四分之二的答案,那么肯定也可以将中间的横线隐藏起来,这样就如同将正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那么阴影部分也就占据其中的二分之一。最后笔者对这几个答案都进行了总结,同样一幅图,却能够用三个不同的分数来表示阴影部分的大小,所以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必定是有所联系的,那么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同学们可以先研究研究,这在我们后期的学习中会具体的学习。

在这堂课上,先让学生对几分之几进行初步的认识,然后设计一个具有开放性答案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从上课的表现来看,学生的潜能还是非常大的,一方面运用了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通过题目感知到1/2=2/4=4/8。这里的拓展不但与题目有着紧密的联系,还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埋下了伏笔,当后期学习分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回忆这道题目,进而使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 在认知模糊处进行拓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对数学知识的不断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坎坷的,学生会经常产生一些模糊的认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了解,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模糊认识或者错误认识。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述,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与性质有着初步的了解,所以他們认为但凡能够折叠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但是有一些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如果教师给出相应的几何图案,例如等腰三角形、圆形或者五角星等图形,他们能够快速分辨出它们究竟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然而,如果教师引入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一些学生就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判断。为此,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图形呈现到学生的眼前,例如,“蝴蝶”“故宫”等建筑,然后用线条将这些图形的外观勾勒出来,就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让他们说出自己所见到的轴对称图形。

综上,在小学数学中,适度拓展是教学的应有视角,教师不能够过于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而忽视对教材内容的适度拓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拓展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一个适度的原则,可以在新知识处进行拓展,或者是在认知模糊处进行拓展。如此,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做好铺垫,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敏芸.恰当发散适度拓展[J].教育界,2015,(29):51.

[2]冯树青.教师自主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陈素英,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拓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