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军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8-07-13白二雷许金余赵德辉

高教学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土木工程人才培养

白二雷 许金余 赵德辉

摘 要:军民融合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途径,对军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军事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入手,在军民融合的战略背景下提出了军事设施建设特殊人才、军事土木通用型人才、军事土木实用型人才以及部队在职营房干部的培养途径和措施,对军民融合下军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军民融合;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联合育人平台;军地平台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1-0161-03

Abstract: Army - civilian integration is a critical path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army building. And i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alent cultivation of military civil engineering. Draw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litary civil engineering and the demand of talent training, this thesis presents the train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special talents of military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general talents of military civil engineering, practical talents of military civil engineering and officers serve in barracks office were propos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rmy - civilian integration, which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civil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civilian-military.

Keywords: army-civilian integration; civil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joint education platform; civil-military platform

军民融合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途径,习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前国际军事变革日益深化、周边形势多变复杂、我军使命不断拓展的大背景下,仅凭借自身力量建设发展已经难以适应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使人才能够走出去、引进来,才能为强军兴军提供持久强劲的发展动力[1,2]。

一、军民融合对军队土木工程人才的要求

军队建设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新的战争环境下,战争形式多样,环境场地多变,因此,这也对军事工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无论是机场、营房的建设及其他防护设施的建设,还是战时的抢修抢建,都需要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人才。基于此,本文对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军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军事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

(一)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大量土木工程人才

人才是兴军之本。不解决人才问题,军事斗争准备不可能落到实处。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适应新的战场环境,无法掌握和创造新的战法,也就不可能赢得现代战争的胜利。军队土木工程人才更是如此,当今作战手段变化多端,武器装备的已经发展远远超过了普通军事防护设施的防御能力,军事设施建设标准也逐渐失去了其时效性,如何利用好、改造好已有军事设施,并在此基础上突破创新,发展新型军事设施,从而适应当代战场环境的需要是目前军事土木工程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战场建设任务需要特殊军事设施建设人才

首先,战场建设具有特殊的建设标准。不同军事设施都具有不同的场地及环境要求,各防护工事也有相关建设要求与设置标准,这与民用建筑的标准要求及出发点相去甚远。军事设施从设计布局、到施工建设,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标准。其次,战场建设具有严格的保密要求。无论是军事设施的布局及设计,还是选址及分布,都是级别很高的军事机密。建筑细节如果泄露会对战时我方的战争存活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于不战而败。因此,这些工程都还具有很高的保密性。

鉴于战场建设的特殊性,这就需要特殊的军事建设专业人才来完成现代战场的建设任务。他们需要学习各防护设施的特点要求,熟悉战争的特点规律,能够用专业的土木工程知识来解决现代战场建设的技术问题,能够具有较强的保密意识。因此,特殊的军事建设人才的培养十分关键。

(三)军队现代营房建设需要通用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为建设现代化的军队营房,其设计、管理和维护需要通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军事设施建设确实需要专业的军事土木工程人才,而现代化的军队营房建设同样需要通用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不管是现代化的军营建设还是老旧的机场营房维修,都需要专业的土木工程人才去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去完成。这里的通用既包括了地方土木工程人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又对军事营房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拓展。这些通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能够建设现代化的军队营房来满足官兵的日常需求,还要能够具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去做好营房的日常保障工作。總而言之,国防军队建设既需要特殊军事建设人才,又需要通用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三、当今军队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有待改革

军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按照当前信息化部队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既要满足现实部队作战建设的要求,还要从宏观上把握未来军事设施变革的发展趋势。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出的土木工程人才的质量,当前军校在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很大弊端,比如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授课内容没有反映出当前部队作战的实际建设需求,学员学到的知识早已失去了时效性,难以满足部队建设需要,学员分配到部队后也难以适应部队实际环境,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开始学习;一些重点、难点课程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有的无关紧要的课程却占用了大量课时,这不仅会造成学无所获,还会导致学员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只是一味的教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建立起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与模式,导致土木工程人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当让其转化为实际战斗力是时却显得十分吃力;课程结构设置不完善,教学内容仅停留在了基础能力的培养,对于岗位任职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欠缺。

(二)培养模式僵化,难以培养出创新型土木工程人才

军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难以达到地方高校的水平,地方高校在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员个人能力发挥和实践能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员的潜力。但军校培养不同,军校封闭军事化的管理方法会很大程度上限制学员的积极性,在培养过程中,封闭僵化的培养模式难以提起学员的兴趣,导致其丧失学习热情,长期下来,达不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从当前看,始终把学员放在主体地位,贯穿在培养全过程中的力度不够,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引导土木工程学员自觉能动地学习的手段不多。我们现在的培养模式基本上属于老师讲知识,学生学知识、背知识、考知识、忘知识,并没有体现出培养的本质。培养的本质是什么?特别是本科阶段培养的本质是什么?是能力,是四种核心能力: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学员把在军校学习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以后,还剩在脑子里的东西,那才是教育真正带给学员、部队实际需要的东西。现在的军校教育传授知识做得最好,教员在课堂上不停地灌输知识,学员则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但事实上,随着战场环境不断变化,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不断有新知识产生,这就要求我们的培养模式不是要教会具体的哪个知识点,而是应该教会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出了学员这种学习能力,那以后学习什么都能很快上手。有了这种能力,才能不断激发学员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出创新性土木工程人才。

(三)军校与部队联合不够紧密,有待进一步完善

军校在培养土木工程人才的道路上拥有丰富的师资力量、理论体系及专业技术背景,但实际操作及新型军事设施的创新上还缺乏动力经验,部队拥有经验丰富的土木工程人才队伍,但面对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就必须在原来的经验基础上吸收新的理论与经验,才能不断适应新的环境。目前军校教育与部队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现象严重,难以充分调动双方优势资源培养部队实际需要的土木工程建设人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院校教员领导与部队骨干力量的双向交流不紧密。院校的教员领导缺乏对部队的理性认知,对学员知识水平、能力素质、需求、个性特点的培养目标把握不准,对学员毕业后到部队担负的职责和使命、所在部队的任务性质、装备特点及业务范围等,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所以,他们对如何组织教学、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和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等没有总体的把握,这就不利于在筹划准备和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缺乏軍校与部队联合教育的育人平台,军校与部队对土木工程人才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导致军校培养与部队现实需求不对口。军校学员本科四年学习时间基本都在院校度过,很少有到部队学习实践的机会,导致理性认知的缺乏。而部队的人才队伍又很难再次回到院校接受最新的理论知识,导致经验老旧,逐渐失去了其指导意义。

(四)军地双方的优质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土木工程这门学科对学员的创新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而军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资源较为封闭,通常自成一体,只注重系统培养,忽略了土木工程学员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学员通常都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很少去主动思考为什么,还能怎么做,导致学员普遍表现出创新能力差,独立思考意识不强的恶性循环中。一些有实力的地方院校、科研机构不仅拥有强大的实验室硬件基础,还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军队院校土木工程科研团队拥有研究军事尖端科研项目的机会,但由于经费和体制的限制,学科建设很大的束缚,硬件基础薄弱尤为突出,这导致军校土木工程学员在科研深度上普遍偏低,军队尖端项目的研究也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军队院校与地方院校、科研院所科研交流很少甚至没有,因而不能利用地方丰富的科研资源,弥补军队土木工程学员在研究深度上的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军内军外通同性很强,但又存在各自的特殊性。军事土木工程研究生的培养一般都在军队院校进行,所学的东西大部分是与军事设施建设相关的内容,导致军校毕业的土木工程研究生对一些军外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建设标准不清楚,视野也比较狭隘。

四、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军队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军民融合的战略背景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军民融化能够使得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同时,军民融合对人才进行培养能够使军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人才素质及能力得到充分挖掘[3,4]。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军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军民融合共同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利用社会人才和智力资源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5]。

(一)依托军队院校,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军事设施建设特殊人才

军队院校既是军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又是我国军队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同时在实施社会化保障方面也具有广阔前景和优势潜力,积极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6]。军队院校是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基础科技创新的基本平台,具有独特的人才智力、科学研究,以及军事土木工程的经验积累及专业知识。因此,军事院校在培养军事土木工程人才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然而,军队院校资源有限,不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资源,都不能够针对每一个军队的土木工程人员进行培养教育。而军事设施建设特殊人才又需要较为深厚的军事知识以及较强的保密意识。因此,我们可以依托军队院校,充分利用地方院校的教师、平台及实践等诸多资源来进行军事设施建设特殊人才的培养。这样既能够充分有效利用军事院校资源,又能够使人才开阔眼界,走出去,引进来。军地资源形成合力,则能够使军事设施建设特殊人才的培养更加专业化,并且能够扩大军事设施特殊人才的培养数量。

(二)依托地方培养,创新用人机制,培养军事土木通用型人才

地方高校是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从地方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其师资力量雄厚,培养的学员基数大,具有较好的可调节性[7,8]。要紧密围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土木工程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和富国强军的战略目标,切实消除壁垒,使地方培养的优秀土木工程人员能够参与到军队的建设中来。因此,创新用人机制、培养军事土木通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的体制编制下,我们一方面可以采用“4+1”的国防生培养模式,依托地方高校对学员专业知识及技能进行培养,随后利用一年的时间使其对军队的特色进行掌握,使其能够运用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解决军队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优秀的地方土木工程人才,我们可以采用特殊人才引进的方式,使其参与到军队的建设之中。依托地方培养、创新用人机制的方法可以使社会上的人才资源充分涌流,共同服务军队建设的目标。

(三)依托军校与部队的联合育人平台,培养军事土木实用型人才

推进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融合发展,培养军事土木实用型人才,必须科学搭建育人平台。鉴于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对教学平台的现代化需求增高、教学环境的信息化需求增大,构建育人平台,必须着眼于未来作战需求,其构建应有一定的超前性,且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这就要求院校要与部队通力协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共同搭建既能便于院校教育,又能促进部队实战的一体化“双赢”教学基地,拥有了这样的育人平台,可有效增强院校、部队的综合育人功能。通过这一平台,院校既可借此进行教学科研攻关,部队也能借此解决实际难题。院校教育只有根据部队建设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时在育人平台上进行课题设置,并通过部队人才与教研人员的集体攻关,方能有效解决部队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既能解决制约部队建设的实际问题,也提高了院校教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部队人才的组训水平。

(四)依托军地平台,加强在职培训,提升部队干部整体业务能力水平

在军队中,存在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工作人员,其中有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并不扎实,另一方面,随着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一部分土木工程专业在职人员的能力素质逐渐跟不上职位的要求,针对这些人员,我们可以利用军地构建的军地平台,对其进行再教育、再培训,使其专业能力素质不断提高。这样既能够丰富土木工程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又能够使实际问题与专业理论相结合,更好的为军队建设作出贡献。在依托军地平台、加强在职培训中,有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有效的资源结合途径:一是以具体工程为抓手,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及现场调研,结合军地工程的不同特色,兼顾一般,突出特色,使在职人员在具体工程的建设中夯实专业基础,更好理解军事特色;二是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在項目的论证、设计、操作环节,均可以由军、地两方人员共同参与,在观点的碰撞中提高自己的看法,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而提高军队土木工程在职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以高新技术为抓手,通过加强技术层面的合作交流,使地方高新技术在军队建设中焕发出新的特色,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善高新技术,使之能够服务于军队的建设。

五、结束语

军队的建设正在高速推进,军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需求质量都在大幅提高。军民融合则是解决部队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军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现实需求,并结合人才培养的特点规律,依托军民融合的战略背景,提出了“依托军队院校,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军事设施建设特殊人才”、“依托地方培养,创新用人机制,培养军事土木通用型人才”、“依托军校与部队的联合育人平台,培养军事土木实用型人才”、“依托军地平台,加强在职培训,提升部队干部整体业务能力水平”四种军队土木工程人才的不同培养方式,并详细论述了各个培养方式的针对的目标人群及实施优势,对于军民融合培养军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梅枝,刘永涛,焦永.我国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3):165-171.

[2]吴志忠,崔乐业.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式军事人才培养模式[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2(1):71-73.

[3]王为奎,胡雪明,赵驳强.军队院校教育与国民教育融合,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3):161-164.

[4]人大财经委员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5]邹世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31-36.

[6]张希元.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3):67-69.

[7]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5-73.

[8]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土木工程人才培养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