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相情感障碍

2018-07-13邹王番

健康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治疗诊断

邹王番

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复发性疾病,不同情感形式的发作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职业和社会福利产生持续的破坏作用。本文将从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危害、诊断、治疗等方面着手,为进一步研究双相情感障碍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特点;危害;诊断;治疗

一、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指周期性的情绪、思维及活动的低落和高涨,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发生频率多样。对大多数患者而言,抑郁状态比情绪高涨或混合发作更为常见。双相障碍处于抑郁状态时,称作双相情感障碍。

二、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

袁铭等(2016)总结了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特点以及危害。分别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状态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躁狂/混合状态;性别对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率存在影响,具体表现为:女性患者抑郁症状表现更明显、男性处于情绪平稳状态的时间较女性多、男性和女性在情绪高涨状态的时间相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自杀企图和自杀成功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明显增高,与以躁狂症发作为主的患者相比,以抑郁发作为主的患者更可能企图自杀。

三、双相情感障碍的危害

双相情感障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负担以及对个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两方面。从社会经济负担来说,双相情感障碍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社会负担。依据美国承担的经济负担,间接费用(如患者和看护人员生产力的丧失)比直接费用(如住院和门诊相关治疗费用、双相抑郁患者与治疗无关的服务费用、刑事司法案件产生的费用)高约4倍之多。从双相情感障碍对个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来说,严重抑郁患者的失业率明显高于躁狂或混合发作的患者。双相情感障碍对个体功能其他方面也具有巨大损害,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

四、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纵向病史和横断的症状。单双相障碍诊断要点是有或无躁狂,轻躁狂发作。双相障碍至少有1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单相障碍仅有重性抑郁发作而无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而今普遍把首次抑郁发作一律视为单相,如以后出现躁狂发作,应改诊为双相。为减少误诊,下列情况可供参考:(1)首次发作越年轻,BPD的可能性越大;(2)抑郁发作频率越多,BPD可能性也越大;(3)BPD的症状学特点也有助鉴别;(4)有BPD家史者,BPD可能性也较大。

五、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

(一)心理治疗

李思特(1996)分别从个别治疗、夫妇治疗及集体治疗、家庭治疗三个角度说明心理治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作者指出,在对BD病人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结合心理干预。BD发作后第一年是病人适应疾病、发展自知力和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最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心理干预的成败直接影响以后的结局。在对BD病人的心理治疗方法中, 应优先考虑认知治疗、短期精神动力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夫妇治疗及家庭治疗。

(二)药物类型

陈静等(2004)介绍了抗癫痫药(AC),包括传统AC和新型AC、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AP)、抗抑郁药、其它药物,包括:甲状腺素、钙通道阻滞剂(CCAs)、ω-3脂肪酸等。作者指出:“有一种观点认为AAP是潜在的MS,对躁狂和抑郁都有效,一般说来氯氮平、奥氮平抗躁狂作用优于抗抑郁作用,利培酮抗抑郁作用优于抗躁狂作用。对于大多数新型AC和AAP的应用尚基于临床经验,其疗效有待大样本双盲对照试验验证。”

(三)针对不同状态的治疗

周淑新等(2016)分别从急性躁狂、混合状态、急性抑郁、维持治疗、监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根据文章,急性躁狂患者须住院治疗。最初治疗目标包括充足的睡眠及减少精神病性症状。有证据支持使用锂和丙戊酸盐心境稳定剂及抗精神病药。锂用于典型欣快性躁狂的选择性治疗。锂对于混合状态或那些循环较快的患者无效。对于混合状态的治疗,常用的药物为丙戊酸盐,由于其能快速达到滴定剂量,并证实能有效治疗混合状态。

对于急性抑郁的治疗,急性抑郁患者应评估自杀或杀人动机及住院治疗需求。药物治疗建议依据滴定药物剂量的时间。有几种制剂对急性抑郁有效,包括锂。拉莫三嗪也为有效药物,剂量滴定时间最少需6周。

对于维持治疗,尽管每种药都有其特有的优点和缺点,但有高质量证据支持锂、拉莫三嗪、丙戊酸盐、喹硫平及奥氮平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维持治疗。喹硫平与锂或丙戊酸盐联合使用比仅用锂或丙戊酸盐更有效。

监测在维持阶段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应接受常规的临床检查,主要关注抑郁、躁狂和睡眠症状,自杀风险,并存情况和全身医学健康情况及物质滥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存在代谢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高风险。

袁铭等(2016)指出:“某些药物在我们国家尚未引进,如鲁拉西酮、OFC及喹硫平缓释剂,这使得临床工作中对药物的选择具有一定限制。”

六、结语

在收集文献资料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进一步研究迫在眉睫,如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研究应该是近年来的热点研究方向。此外,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等问题也尚待我们探究。即使是已经有前人研究的诊断、治疗等问题也尚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进一步探究,比如:究竟何种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的何种阶段最为有效,如何有效提升双相情感障碍的识别率,如何正确区分双相情感障碍以及单向抑郁症等问题等。

参考文献:

[1]陈静,陆峥.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03):173-176.

[2]李思特.双相情感障碍的心理治疗[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6,(04):232-235.

[3]袁銘,李素敏,王雪芹,李素霞,陆林.双相抑郁的特点、危害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6,(10):1229

-1233.

[4]周淑新,李雯.双相情感障碍:综述[J].中国全科医学,2013,(06):473-477.

猜你喜欢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奥氮平用于非精神分裂症治疗及不良反应国内研究进展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心境稳定剂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