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设计,行走在简约而不简单的路上

2018-07-12刘晶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助教文件夹导图

刘晶

2018年3月中旬,笔者接到德州市信息技术教研室的通知,山东省教科院在3月28日要来德州市武城二中开展“送教助教”活动,省教研员孙波老师会带来三节优秀课例,德州市需要准备两节课例以供交流,而笔者要负责其中的一节。研读新课标后,笔者以《人民日报》客户端梳理的思维导图“十九大报告”为课堂导入,把“我们美丽的国家”这一项目带进了德州市武城二中的课堂。学生在一张图片竟然可以囊括几万字报告的惊叹中开始了思维导图的探究之旅。随后,4月17日在聊城冠县举行的“送教助教”活动中,笔者受德州送教助教活动的启发,思维导图一课几经修改以新的面目呈现在冠县实验高中的机房中。

学习目标单一化

在常态课中,笔者出于对“体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活动”的考虑,除了思维导图工具XMind之外,还引入了“360个人图书馆”这个在线的数字平台,并借助其可以发表文字、上传图片、允许多用户同时登录同一账号等特点,用于小组作品的发布和组间评价。

但由于公开课时间有限、学情不明,工具的使用方法、环节的衔接等问题都会使两种数字化工具的体验变得捉襟见肘。于是,笔者忍痛割爱对教学设计做了个大手术,用問卷星自评的方式取代了“360个人图书馆”体验、评价环节,让整个数字化学习的体验活动只围绕“思维导图”开展。

 学习主题项目化

常态课的项目学习主题是学科知识梳理。为了合理利用时间,笔者和物理、政治等学科教师联系获取了部分文字资料,作为学生思维导图制作的素材。每个学习小组只需要选择一个科目的文本资料分工梳理、合并作品即可。学生的学习感受很好,但由于素材的限制,最后的作品呈现略显单调。

重新审视新课标所倡导的项目式学习,笔者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项目主题和任务设置能够更符合项目学习的特征呢?最好是整体主题一致,每个小组的分支主题不同,小组内每个人的任务也不同,分工与合作不冲突,分工与双基的学习不矛盾……学生在学科组内展开头脑风暴。结合学科知识梳理的经验,笔者想到了国家地理。中国地大物博,地理上的分区适合班级分组,每个分区由不同的省份组成适合组内分工,每个省份都有很多的属性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于是“我们美丽的国家”这个新项目主题诞生了。

共享方式实用化

由于思维导图工具常应用于团队合作,所以小组作品的共享合并必不可少。常态课时,笔者尝试过两种共享方式。一种是利用XMind本身的局域网共享功能,经过课堂实践笔者发现用户超出一定数目之后经常出现无法连接的情况。另一种是利用XP的共享文件夹实现组内作品共享,为了克服用户数目的限制,笔者为每个小组建立一个共享文件夹仅供组内成员使用。

在德州“送教助教”活动中,共享文件夹的方式遇到了问题——机房的操作系统变成了Win7。Win7的共享文件夹的设置步骤相对复杂,经过各种尝试,笔者最终解决了共享文件夹的设置与登录问题,同时还特意准备了一套备用方案:在笔记本上借助Server-U设置了一个FTP站点以备不时之需,并戏称它为“课堂容灾手段”。上课过程中,由于听课教师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造成共享文件夹访问人数超出20人的限制,使得有一组受到了影响。为了节约课堂时间,笔者让一组的学生借助二组的共享文件夹完成作品合并任务。

在聊城市的“送教助教”活动中,笔者果断放弃了文件夹共享的方式而采用FTP共享方式。FTP的登录方法对于不熟悉它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为了节约课堂时间,笔者利用课前十分钟先引导学生登录FTP站点并最小化备用。这次,笔者依然做了“容灾”的考虑,将FTP共享合并的方式针对组长和组员制作成两个微课方便学生随时查看。两次公开课让笔者深刻感受到:一切的游刃有余都是在万全准备的前提下才能呈现的。

学习工具自主化

接到“送教助教”通知时,笔者一直思考如何才能凸显思维导图的作用而不是简单的软件教学呢?那不如就直接用思维导图来完成导学的工作,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会思维导图的意义,于是有了“XMind版的学习助手”。

经过反复思考,笔者决定借助“学习助手”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凸显思维导图的作用:①每项任务后,增加图例引导学生使用XMind中的工具。例如,在“构建框架”后面插入一张三层两分支的框架截图,引导学生探究“分支主题”“子主题”。②将复杂的任务说明改为更加直观的方式。例如,在“美化导图”环节的“风格”“格式”“图标”,将原本的文字说明和微课改为按钮截图,学生只要找到按钮的位置就可以开展进一步学习。③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发挥主导作用。在“构建框架”环节,笔者这样引导:“如果我们想要插入一个分支主题或者子主题应该使用什么菜单什么命令呢?”在“合并作品”环节,笔者会说:“你们会把两篇Word文档里面的文字合并在一起吗?思维导图的合并也一样,试试吧!”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发送助手之前,笔者把所有的分支收起让学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逐一解锁,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打开下一级寻求帮助。实践证明,这样的调整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得到了有意思的课堂生成,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受“学习助手”的启发以超链接文件的形式完成了作品的合并,出乎笔者的意料。

经历两次“送教助教”活动的准备和参与过程,既开阔了笔者的眼界,也碰撞了思维;既是送课帮人,也是助己提升。笔者总结以下几点,与读者共勉:

①大道至简——关于创作。这句话是道家哲理名言,意思是大道理都是很简单的。笔者理解为简约而不简单,教学设计的大道至简则体现在不为形式而形式。

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关于课堂观察。这句话的大意是广博见识择其精要而取之,厚积薄发得心应手为我用。课堂观察不能无的放矢看热闹,而要有观察点:教学设计的思路如何?知识点如何展开和衔接的?教师如何追问的?如何控制课堂节奏?如何应对课堂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认真总结这些观察点才能有效借鉴。

③学而不止,高而愈下——关于学习。这句话的大意是学无止境,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关注新课标的教师大多会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可以更新换代了,忧的是自己是否具备迎新的能力。很多教师都开始研读课标,尝试着将新课标的内容和理念传达给学生,应用于课堂。

④学愈进而愈惘——关于合作。这句话的大意是学习的东西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在多次参加教研活动之后,笔者发现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堂精彩绝伦、游刃有余、引人入勝,然而他们却思路迥异、风格独特。如果这些优秀的教师能够在一起教研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如能尝试借助网络在线合作平台实施跨地区的远程合作教研,多学校、多地区的共同参与必定突破思维定势,这样既可借鉴经验也能碰撞灵感,一定会别开生面。

总之,“思维导图”一课传达给学生的不仅是使用思维导图软件的技能,更是用简约表达极致的思维方式。新课标带来的也不只是标准,还有方向;“送教助教”送去的不只是课例,还有理念和机会。

苍山点题

在“送教活动”中,教师往往会面临一个纠结,那就是既想要把先进、成熟的教学方法展现给教师,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何匹配两地教学法,如何让先进的教学在相对欠发达地区生根发芽,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格局问题。

第一篇文章,李老师从学情、案例、实践、评价等方面仔细思考,总结了送教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并非常诚恳地自我反思了不足之处,这种教学设计的准确定位对课程发展十分有利。事实上,这些问题正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无论是在本地上课还是在外地上课,都必须认真分析、设计,并注重课堂生成的一种必要的思路。教师应学会比较灵活地根据这些要素进行教学设计,并学会根据课堂发展进行再设计。

第二篇文章,刘老师让教学设计行走在简约而不简单的路上,不仅实践了如何把学习目标单一化、学习主题项目化、共享方式实用化、学习工具自主化,而且总结了送教活动中的重要体会——“大道至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而不止,高而愈下”“学愈进而愈惘”,这些心得体会非常值得我们认真体会与学习,它会帮助教师从本质上反思,精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

每一次教学、教研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种促进,也是凝聚合力推进课程的重大契机,请大家把珍藏的经验与更多人分享,分享邮箱为:347679968@qq.com。

猜你喜欢

助教文件夹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Fast Folders,让你的文件夹四通八达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摸清超标源头 大文件夹这样处理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调动右键 解决文件夹管理三大难题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不容忽视的空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