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网络沉迷,学校该做什么

2018-07-12魏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校园内现象家长

魏宁

如果要问,在众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现象中,哪种现象最被社会关注,最容易成为社会的焦点,我想毫无疑问是网络沉迷现象。近一段时间以来,学生应用互联网、手机导致的网络沉迷现象已经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从参与成瘾性网络游戏,到观看邪恶动漫、不良小说,再到互联网赌博,其后果小到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大到出现了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因此,要求对网络沉迷现象进行干预的舆论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4月20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同时印发了《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终于对如何教育、治理网络沉迷现象给出了正面回应。

预防网络沉迷,学校该做什么?在《通知》里表述得非常清楚。但在现实中,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总是恨不能一下子就彻底解决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应该说,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对预防网络沉迷的困难程度却估计不足。我们首先要认识到,预防网络沉迷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合力,绝非学校教育一家能完成的。

我们必须厘清不同主体的相关职责,对网络沉迷做到“分而治之”。比如,对于有害的网络文化产品、网络上的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就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诉诸行政、法律手段。而对于家庭这一预防网络沉迷的重要“阵地”,学校要做的则是积极做好家长的工作,督促家长承担起监护的职责,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家庭环境。这次教育部在发出《通知》的同时,还专门印发了《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就为我们做出了一个样板。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认识学校的作用,就会清晰许多,那就是:学校要做的就是教育和引导。把网络沉迷的危害性给学生讲清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网络,自觉远离网络沉迷。

但现实中总有一些学校,恨铁不成钢,非要使出强制性的管控手段,其结果往往得不偿失。

最常见的管控手段就是強制性地禁用手机,如规定“校园内、教室里不得使用手机”。与之配合,一些学校还在校园内、教室里安装监控摄像头,全面监视学生们应用手机的行为。但显而易见,这种做法明显侵犯了未成年人的权益,不但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有触碰法律的嫌疑。

在另外一些学校,还上演了不少奇葩招数。杭州的一所学校在校内安装了手机信号屏蔽仪,每到晚上定时开启,结果却影响到了学校周边居民。最终因未经有关部门审批,涉嫌违规操作。而某高中干脆在学校操场公开举行“手机销毁大会”,把数十部从学生处没收来的手机用铁锤砸毁投入水桶中,这样的表演除了吸引眼球,恐怕是起不到什么正面教育效果的。

预防网络沉迷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长期工程。它不仅需要雷厉风行般的果断措施,更需要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与引导。特别是学校教育,更要把预防网络沉迷看作育人的重要内容,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水滴石穿。切忌用强制性的手段试图“速战速决”,否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

猜你喜欢

校园内现象家长
校园里若有人行凶
墨尔本女子学院将拆除校园内所有垃圾桶
家长错了
校园内不同区域空气微生物分布的调查分析
家长请吃药Ⅱ
第四章光现象
犯错误找家长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