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

2018-07-12谭兆义

关键词:胆漏非手术非手术治疗

谭兆义

(大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吉林 白城 131300)

胆漏指患者的胆汁由异常破裂的胆管进入其腹腔的临床病症表现,若患者的胆汁长期未能经由正常的途径而持续流出,容易引发盆腔炎或腹膜炎等不良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引起患者死亡。肝胆手术后患者出现胆漏的几率较高,因此探讨胆漏的主要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策略意义重大[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90例为研究样本,根据患者胆漏严重程度采取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各组均为45例,分别定义为手术组、非手术组。手术组:男21例,女24例;患者年龄27~82岁,平均年龄(46.7±0.2)岁。非手术组:男22例,女23例;患者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45.2±0.4)岁。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分组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出现胆漏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取右侧的卧位,胃部插管以减压及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其中患者的症状较严重,并且伴随剧烈腹痛、反跳和发热患者为手术治疗组,依据患者的病情行胆道重建或者胆道支架以及胆肠内引流等;而经CT检查其肝脏部位存在少量积液,胆总管通畅患者,且疼痛和发热较轻者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案,包括腹腔引流、营养支持以及控制感染等一系列非手术治疗措施。

1.3 评价指标

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CT检查并未出现其腹部存在显著积液情况;有效:患者的发热和腹痛等症状均显著缓解,经CT检查其腹部的积液也显著减少;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出现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肝胆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

经由多因素回归分析,本次研究中的90例患者,其中28例为单纯性的行胆囊切除时由于肝总管壁被电灼伤而导致的胆漏;19例患者是由于术后其肝创面的迷走胆管漏而引发的胆漏;21例患者是由于在拔除T管的过程中,由于操作者动作粗暴而引起的胆漏;15例患者是由于缝闭其胆总管时,使用的缝针过大或者使用不当所引起的针眼溢胆,进而引发胆漏。7例患者是由于手术的时间较长,其机体的消耗量过大而引发的胆漏。总结原因导致肝胆手术后患者出现胆漏的主要原因同患者的肝硬化、患者低血浆蛋白、手术方式失当以及手术日的输液量大等有关[2]。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胆漏治疗有效率是97.78%,对照组患者的胆漏治疗有效率是86.67%,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n(%)]

3 讨 论

胆漏属于肝胆手术后比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引起胆漏的原因较多,例如手术的操作不当、术者的认知程度不足等均可能引发胆漏现象。临床治疗中通常针对胆漏较轻患者采取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抗生素和引流等,该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胆漏发展,有利于避免患者出现盆腔脓肿以及腹膜炎等不良并发症[3]。而胆漏严重的患者则需要依据其具体的胆漏原因及严重程度等进行重新置管以及穿刺引流等,并给予手术治疗[4]。本次研究中通过针对患者胆漏的严重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7.78%,而非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86.67%,因此通过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患者胆漏发展。

综上所述,肝胆手术后患者出现胆漏的原因较多,主要同患者自身机体因素及手术方式等有关,因此通过术者熟练掌握手术具体操作并做好术前准备可降低胆漏发生率。

猜你喜欢

胆漏非手术非手术治疗
原发性肝癌病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肝胆手术术后胆漏的相关原因分析
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治疗分析
非手术治疗在Ⅳ级 Ⅴ级闭合性肝破裂中临床应用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