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词分析的国内学术出版服务研究综述

2018-07-11丛挺宁传林

出版广角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共词学术交流学术

丛挺 宁传林

【摘 要】 文章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在对关键词进行一定干预的情况下,采用共词分析法探索国内学术出版服务领域的热点主题。研究发现,2007—2017年国内学术出版服务相关文献呈现较快增长态势,研究主题集中在图书馆出版服务、学术出版服务化转型、多元主体协同的学术出版服务三个方面。未来,基于出版机构、图书馆等多元主体协同的学术出版服务将成为重要研究趋势。

【关 键 词】学术出版服务;研究热点;共词分析

【作者单位】丛挺,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宁传林,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1.023

大数据技术与开放共享理念的发展,以及学术交流环境的日新月异,催生出新的服务与传播范式。传统上由单一机构主导,以期刊、图书等产品形态为主的学术出版模式正逐渐被由多元化机构主体参与,综合数据、知识单元与服务平台等多形态构成的学术出版服务模式所取代。从国内外发展现状来看,包括学术出版商、图书馆及各类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在内的机构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打造学术出版服务生态。

与此同时,国内有关学术出版服务的研究也日益丰富。根据相关学者研究,仅2007︱2016年国内关于“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研究文献就接近100篇[1],已具备一定的研究影响力。然而,目前国内关于学术出版服务的研究综述仍然不多,仅有的少数综述文献也主要针对图书馆出版服务,并未将其纳入学术出版服务的整体框架中。此外,这些综述文献对研究主题的分类主要依据作者的主观分析,在研究热点的揭示方面存在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共词分析法对我国学术出版服务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揭示当前该领域重要的研究主题,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性参考。

一、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

通过参考相关文献,本研究将学术出版服务定义为:学术出版领域的多元机构主体,以促进知识创新发展为目的,围绕用户知识创新活动,为其提供服务的过程。基于以上定义,本研究以中国知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分别以“学术出版+服务”“学术+出版服务”、“科技出版+服务”“专业出版+服务”为主题词进行检索。为了保证文献质量,将期刊来源类别限定为CSSCI,时间限定为2007—2017年,检索截止时间为2017年11月29日,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49篇;再将检索出的文献题录导入NoteExpress软件查重后,删除讯息、新闻、会议等不符合研究主题,以及缺少作者、关键词等不规范的文献题录92条,最后保留157条。

2.研究步骤

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高频关键词矩阵进行共词分析,发掘我国学术出版服务的研究热点。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1)统计高频词和制作共词矩阵。①关键词预处理。为方便进行共词分析,本研究首先对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共得到关键词712个。考虑到部分关键词并未受严格的词表控制,因此在词频统计前先对其进行一定的人工干预,如将“大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合并为“高校图书馆”,将“开放存取”“OA”“开放获取”合并为“开放获取”。②计算关键词出现频次,将词频≧3的关键词认定为高频关键词,共得到28个。③两两统计高频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构建共词矩阵。

(2)基于共词矩阵进行聚类分析。考虑到聚类分析在面对聚类谱系图时难以确定最佳分类数的局限,本研究首先参考因子分析法来确定因子个数,寻找聚类分析的分类点,然后进行聚类分析。具体步骤如下。①因子分析,确定聚类分析的分类点。首先计算共词矩阵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并对生成的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解释贡献率达89.570%,前3个因子累计解释贡献率达67.543%,因此提取3个及以上的公共因子即为合理。②转换相异矩阵。使用Ochiai系数将表中的共词矩阵转换成相关矩阵,考虑到相关矩阵所带来的误差因素,将其转换为相异矩阵,即用1减去相关矩阵中的对应数值,数值越接近1,说明两个词的联系越小。③生成聚類谱系图。采用组间平均链锁距离法、平方欧氏距离和Z—score标准化,对相异矩阵进行聚类分析,生成谱系图。

(3)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通过对学术出版服务领域研究文献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获得该领域研究论文的聚类结果,再结合具体的文献内容,对相关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研究发现

1.文献时间分布

从时间分布来看,自2007年以来,除个别年份有略微波动外,我国学术出版服务研究文献整体上呈逐年上升态势。2016年已达到30篇,这表明国内学者对学术出版服务领域的关注度持续增长。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研究检索期间,2017年的相关文献仍在更新中,因此图1中2017年数据存在一定误差。

2.确定高频关键词和共词矩阵

本研究对相关文献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统计发现,除去直接检索的主题词,数字出版、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知识服务、图书馆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均在10次以上。这说明学术出版服务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受到数字出版与图书馆界的共同关注,并且与开放获取、知识服务等研究主题密切相关。

本研究根据相关学者利用EXCEL实现共词分析的相关方法[2],构建得到28×28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笔者结合相关矩阵数据发现,“高校图书馆”与“学术出版”、“学术交流”与“出版服务”、“开放获取”与“出版服务”是共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对,这再次说明图书馆领域对学术出版服务研究的重要影响。

3.聚类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不同分类的聚类结果,本研究最终将相异矩阵生成的聚类结果分为3类,并对3类研究主题进行命名,分别是“图书馆出版服务”“学术出版服务化转型”“多元主体协同的学术出版服务”。其中“图书馆出版服务”主题包含8个关键词,分别是图书馆、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开放获取、图书馆出版、数字出版、学术交流、美国;“学术出版服务化转型”主题包含8个关键词,分别是学术期刊、科技出版、知识服务、选题策划、科技期刊、创新、知识库、转型;“多元主体协同的学术出版服务”主题包含12个关键词,分别是学术出版、专业出版、大学出版社、高校图书馆、出版社、图书出版、学术图书、学术交流服务、大数据、电子书、数字化、“互联网+”。

三、研究主题讨论

综合上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将我国学术出版服务研究领域核心热点划分为3大类。以下援引各主题所代表的具体文献,对上述3类研究主题进行详细说明。

1.图书馆出版服务

随着互联网与开放获取的迅猛发展,国外图书馆于2000年左右就围绕学术出版服务展开理论和实践探索。近几年,国内关于图书馆参与学术出版服务的研究亦成为热点,如刘兹恒教授2016年主持的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角色和模式研究”即是代表性研究课题。文献方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图书馆出版服务发展借鉴、图书馆参与出版服务动因与角色定位,以及我国图书馆出版服务发展现状和路径等。

赵惠芳与毛一国2012年发表的《学术交流新模式:图书馆出版服务》是国内最早系统介绍国外图书馆出版服务发展状况的学术论文,该文介绍了图书馆出版服务发展背景,并从服务内容、合作模式、经费来源、经营模式和技术支持等方面,概述了国外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发展状况[3]。此后,国内大量学者开始有针对性地引入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发展经验[4][5][6][7]。刘雅琼(2017)将图书馆出版服务定义为图书馆参与和支持出版活动的服务,既包括以出版者的角色直接进行学术期刊、图书、学位论文等作品的出版,也包括一系列附加服务[1]。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学者一方面从理论层面探讨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动因和条件[8],以及出版馆员的角色再造等问题[9];另一方面则结合本土实践,探讨科研人员对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现实需求和瓶颈[10],以及我国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发展模式[11]。刘兹恒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科研人员对图书馆出版服务的认识不足,但需求明显,学科及内部因素是影响科研人员选择图书馆出版的重要原因。

上述研究对推动我国学术出版服务的发展,尤其是给图书馆参与出版服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证指导。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以上研究均是从图书馆机构角度出发,将学术出版服务视为图书馆原有服务的延伸,重在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学习,而对我国学术出版领域的现实国情,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于国外的出版服务发展路径探讨相对较少。

2.學术出版服务化转型

2015年3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了“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确定了首批28家出版单位作为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由此拉开了我国学术出版领域服务化转型的大幕。近几年,伴随着知识服务浪潮的兴起,学术出版机构加快了从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服务平台转型的步伐。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出版机构的服务创新与知识库建设等方面,且作者大多数为专业性出版机构从业者。

在围绕学术出版机构的服务创新方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沈元勤(2012)提出了建设成为现代科技信息服务商的目标,具体包括加大科技出版资源的整合力度,选择适当的数字出版模式建设专业化知识服务平台等[12]。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刘红霞和沈锡宾(2017)则以国内外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发展现状为背景,探讨基于结构化数据排版的科技期刊生产模式重构思路,进而推动科技期刊集约化生产出版平台建设[13]。科学出版社林鹏(2017)以科学出版社向知识服务转型的实践探索为例,提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顶层设计先行,以优质资源为根本,以技术平台做支撑,以数据管理为体系,以商业模式控目标和以专业团队做保障的7个要点,以及内容、技术和人才3个关键要素[14]。知识库建设是学术期刊知识服务转型的基础工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张安超(2016)提出知识课建设过程是一个资源知识化和知识资源产品化的过程,并结合该社知识库实践,提出专业知识库建设的整体架构和建设步骤[15]。此外,张安超与韩娜(2017)在另一篇文献中还进一步提出基于化工领域词表和出版资源构建化工领域本体的方案,为用户提供语义检索、知识地图、知识关联与推荐等应用服务[16]。

整体而言,上述研究主要是从出版机构角度出发,探讨学术出版的服务化转型,其实质是学术出版从产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的转变。

3.多元主体协同的学术出版服务

学术交流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表明,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是推进学术交流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相关学者除了对图书馆和出版社单一机构主导的学术出版服务进行研究,还从多元主体协同角度进行探索,如馆社合作服务、学术交流服务等。

一直以来,作为学术交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与出版机构之间始终存在相互影响和塑造的关系。无论是出版社对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趋势的应对[17],还是图书馆对自出版模式的评估[18],实际上都为彼此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图书馆与出版社的合作在学术出版服务的兴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夏丹(2016)从搭建学术图书出版推广一体化平台,开展学术图书出版素养教育,加强数据合作,制定有效的合作政策,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体系,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6个方面提出构建学术图书出版推广的馆社合作模式[19]。杨千子与徐军华(2017)则以《图书馆出版名录》中6所与出版社有深度合作的一流高校图书馆为案例,对其合作动因、模式与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挖掘动力机制、基于特色谋求合作最优化、成立学术出版机构、加强数字出版与开放获取等建议[20]。在学术交流服务方面,相关学者从服务机构和人员、服务内容、政策制定等方面探讨了国外发展现状[21][22],以寻求对国内图书馆开展学术交流服务的启示。

随着从开放获取向开放科学进程的加快,不仅图书馆和出版机构,而且包含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在内的多元主体协同对推进学术交流体系的创新发展都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正如吴建中教授在《知识是流动的:出版界与图书馆界的新课题》中提出:“今天,出版社与图书馆都面临去中介化的挑战,但去中介化不应该看作一种包袱,相反它是重整旗鼓的一个机会。只要坚持核心价值,提升核心能力,我们不仅能凝聚作者和读者,而且能在向知识社会转型的进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23]面对学术交流环境的深刻变革,图书馆与出版机构的合作并不局限于业务层面,更在于知识层面的理论指导和范式创新。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157篇文献进行共词分析,较为直观地揭示了学术出版服务领域文献的时间分布和主题分布,对促进该领域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前,学术出版服务领域的研究主要从图书馆、出版机构和多元主体协同三个方向和视角展开,前二者是当前研究的主流,多元主体协同范式将逐渐成为未来研究趋势。当然,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本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如主题词选取和高频词的阈值设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研究主题的细分仍较为粗放。相信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持续发展,未来能够就细分研究主题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参考文献|

[1]刘雅琼, LiuYaqiong. 近十年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研究述评[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7(2):62-68.

[2]储节旺, 郭春侠. EXCEL实现共词分析的方法——以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知识管理研究为例[J]. 情报杂志, 2011(3):45-49.

[3]赵惠芳, 毛一国. 学术交流新模式:图书馆出版服务[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2(2):13-17.

[4]游祎. 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实践及启示[J]. 图书馆, 2014(6):94-96.

[5]刘兹恒, 苗美娟. 北美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6(3):43-48.

[6]孙杰, 李淑媛. 国外大学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实践進展[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2):64-70.

[7]隗静秋. 基于《图书馆出版名录》的英国高校图书馆出版实践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15(10):125-131.

[8]刘兹恒, 涂志芳. 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动因与条件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3):32-37.

[9]孙杰. 出版馆员:学术图书馆馆员的角色再造[J]. 图书馆建设, 2016(12):97-100.

[10]刘兹恒, 苗美娟, 梁宵萌. 我国科研人员对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的认知及需求调查[J]. 图书馆论坛, 2017(4):23-31.

[11]隗静秋. 我国图书馆出版模式探析[J]. 科技与出版, 2016(9):116-119.

[12]沈元勤. 科技出版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J]. 出版发行研究, 2012(9):5-7.

[13]刘红霞, 沈锡宾. 重塑生产流程 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能力[J]. 科技与出版, 2017(6):17-21.

[14]林鹏. 科技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的探索与实践[J]. 科技与出版, 2017(6):3-8.

[15]张安超. 专业知识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化工知识库为例[J]. 科技与出版, 2016(12):89-92.

[16]张安超, 韩娜. 化工领域本体的构建与应用[J]. 出版科学, 2017(5).

[17]秦俭. 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数字化趋势与出版社的应对[J]. 出版发行研究, 2015(9):92-94.

[18]史淑英, 张静, 强自力. 自出版的兴起及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6(4):85-89.

[19]夏丹. 学术图书出版推广馆社合作模式探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22):41-47.

[20]杨千子, 徐军华. 美国一流高校图书馆与学术出版机构合作案例剖析及启示[J]. 图书馆, 2017(8):69-74.

[21]闵宪鲁. 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交流服务现状及启示[J]. 图书馆建设, 2013(4):53-55.

[22]朱育晓, 任光凌. 国外大学图书馆学术交流服务实践及启示[J]. 新世纪图书馆, 2015(3):64-67.

[23]吴建中. 知识是流动的:出版界与图书馆界的新课题[J]. 图书馆杂志, 2015(3):4-11.

猜你喜欢

共词学术交流学术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基于突变检测与共词分析的深阅读新兴趋势分析
基于共词知识图谱技术的国内VLC可视化研究
基于关键词共词分析的我国亲子关系热点研究
基于共词分析的近十年国内网络团购研究热点分析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