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传统与现代融合中探寻新的路向

2018-07-11陆强

出版广角 2018年11期
关键词:出版业出版物高质量

【摘 要】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出版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时代语境下,为了实现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出版人应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发展技术,大力创新,对质量长抓不懈,做到精益求精,从而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出版的新路向。

【关 键 词】传统;现代;融合出版;质量控制

【作者单位】陆强,中国社会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1.007

研讨十九大报告精神,出版人开始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当前出版业的主要矛盾是否是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出版物的需求和出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即出版物质量还不够高的矛盾?出版业在高扬中国精神、传达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是否能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更好地满足读者的更高要求?倘若这些问题客观存在,出版人应该如何解决痛点,大幅度提高出版质量,向大众奉献充满中国元素、展现新时代风采的出版精品?这些问题值得探究。笔者认为,在大数据、云计算、知识爆炸的新时代语境下,一定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大胆创新,砥砺奋进,在传统(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成熟经验)与现代(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手段)的紧密结合中,总结新的出版经验,探寻新的发展规律,走融合出版之路。唯有这样,才能实现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才能迎来出版业的新繁荣,才能满足广大读者在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的迫切需求。

一、认识: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要取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提高思想站位,颠覆和更新陈旧的观念,在思想认识上与时俱进,这是出版人实现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前提。具体而言,出版人提高认识,就是要提高对出版新业态即融合出版的认识;出版人更新观念,就是要确认新时代背景下融合出版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出版人才能厘清对出版高质量的认识存在的诸多误区,找到出版高质量的精准切入点。

所謂融合出版,是指在出版事业中,应用融合技术,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跨平台合作,向用户(读者)提供融合型出版产品或服务的一种产业。目前,许多出版社已经成功建立了融合发展的项目,如数据库、出版融合实验室或者新媒体营销平台等,并提出了“生态出版”“智能出版”等全新的生产概念,形成了融合出版的新潮流。所谓传统出版,指的是经过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成熟完备的编印发模式的一种产业,它从内容生成到内容生产、从出版物的流通到阅读消费,总体上形成了一个单向的上下游关系。我们对比发现,与多元多维、循环往复的融合出版不同,传统出版的生产方式是线性的,它是产业要素单一方向的流动。质量是出版业的生命线,无论对传统出版还是对融合出版而言。目前,国家关于传统出版的质量控制已经有完善的政策,出版社也有细致的管理标准和要求,而针对融合出版,国家正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说,融合出版,是出版业响应国家号召、履行行业责任的迫切要求,也是出版社自身谋求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基于融合出版视角来考量新时代出版高质量问题,就要先明确我们要如何提高关于融合出版的认识。

首先,对其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从新时代的视野来观察,融合出版是世界出版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中国出版追赶世界潮流的目标。“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新媒体产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数字出版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较2010年增长318.7%,在新闻出版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8.5%增加到2015年的20.5%;视听新媒体已经成为互联网流量贡献率最大的应用领域,产业规模达到378.4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2018年3月1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的通知》出台,充分表明国家对新兴出版行业内容质量的高度重视。

其次,对其高科技属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融合出版不同于传统的出版方式,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编辑驱动的内容生成模式,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多元化的生产流程。简言之,融合出版以互联网、新技术、大数据为支撑,构建一个从线下到线上的全媒体、全流程、全覆盖,编、印、发全产业链数字化的现代出版产业布局,在产业发展增量中显著体现数字化的效益贡献率,统筹推进,从而全面提高出版融合创新水平。与传统的出版模式相比,其生产方式是一种平行关系甚至是交叉关系,其内容生产模式由作者驱动向用户驱动转变,这个模式中作者与用户是交叉的。因此,与传统出版相比,结合了新兴出版的融合出版拥有出色的快速查询能力、海量的存储功能、低廉的成本优势和方便快捷的编辑手段等优点,不怪乎有人惊呼,传统出版已经遭到强势的冲击,未来的出版产业将不再是纸和墨的天下。

再次,应对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有充分准备。当下,传统出版正在不断与数字出版“同化”,当内容资源被集成化、数字出版的利润被其他产业瓜分时,作为核心的内容提供产业,出版社正在“被数字化”。数字出版能够打破传统出版思维定式,将传统出版业的传播和经营理念洗牌重组;传统出版业为了不使自己原有的市场份额被分割,只有与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融合,以融合的视角重新审视出版业,以融合的手段求得自身的发展。

二、技术:必须迎头赶上,大力创新

运用新技术提高出版物质量,走融合出版的崭新之路,是出版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因此,出版人要大力采用数字出版、云计算、大数据等尖端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久久为功,大力创新,推动出版业的中国创造飞速发展,走出自己的发展新路。在出版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技术的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的发展潜力无可估量。它为出版活动提供了新的编审工具,改变了文字生产的编审流程,更新了技术手段及生产工具,提高了出版工作的效率,在出版内容质量控制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基于此,我们看到,中国出版融合发展由学术探讨向出版实务创新过渡。

现阶段,各种新技术之间是杂糅、交叉的关系,正是这种交叉多元发展的技术框架和体系,构建了融合出版发展的技术平台。目前,技术的融合逻辑遵循从融合到分离到交叉再到融合的循环规律,整个出版行业也在不断与其他行业技术融合。融合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出版主体、发展模式和读者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技术、媒介、平台、内容、创意方面融合的逻辑构架。那么,当下我们应该采用哪些新技术,以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网络采编平台的应用。网络采编平台是功能多样化的平台,是集在线投稿、查稿、专家审稿、编辑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网络采编平台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加快了出版进程。此外,网络采编平台的应用还可以帮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比如不同期刊对稿件的要求有所不同,在采编系统中以文字的形式说明对稿件细节的要求,可以让作者明确写作要求,提高稿件内容质量。

其次,智能校对软件的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编辑技术手段在出版行业中得到廣泛应用。计算机校对技术,在校对质量、校对功能方面得到业界普遍认可。智能校对软件的工作效率远远超过人工校对,大大节省了编辑校对人员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计算机校对软件工作的依据是《现代汉语词典》和国家语委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并参考《辞海》《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等权威词典和《264组异形词整理表》,因此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实操性。同时,校对软件还具有非常强的政治性差错校对功能,这对提高稿件的质量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对工具,人机合作,不但能节约编辑加工时间,而且能大大提高稿件的质量。

再次,协同编撰系统的应用。目前各出版社编辑收到的稿件大多数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审读加工的对象早已变为数字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技术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从保证内容质量的角度来说,协同编撰技术的核心功能是可以在线加工、每次改动留痕。例如一款名为Padlet的软件,编辑所创建的页面会直接保存在服务器上,多人合作时不用刷新页面就可以共享修改意见,初审、复审意见可以非常直观地表达出来,避免了传递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信息遗漏等问题。借助它,编辑提高了编审稿件的效率,避免了新差错的产生,也节省了时间。如今,新技术催生了新的编辑手段,每位编辑都应该积极学习运用新的编辑工具,以提高出版社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出版物的质量。

三、传统:必须融合现代,凤凰涅槃

虽然数字出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科技发展的浪潮势不可挡,但是,不能说传统出版已经日暮途穷。传统的出版方式,在实现对出版物的质量控制方面,有其不容忽视的优势。因此,正确的发展路径是,将传统和现代紧密结合,在追求高质量的进程中,让二者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实现出版业的凤凰涅槃。在传统与现代融合,提升出版质量的过程中,编辑是主要责任主体,编辑要实现自身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将传统手法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在一起。新时代背景下,编辑要掌握更全面的高科技质量控制技能,应对新的挑战,以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技术角度分析,国外的数字出版起步比较早,在数字产品策划管理、数字版权保护法、数字产品版权技术保护以及数字产品形态等领域的探索相较于国内更加成熟。我国目前在这些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在整体技术发展方面缺少核心竞争力,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图书和期刊的互联网、阅读终端格式各不相同,面对不同的格式,用户需要下载多种阅读软件;在资料的使用上,复制文本的不准确现象,也不利于融合出版物的发展。总之,作为融合出版物的主要责任主体,编辑应掌握新的质量控制技能,并且通过更新出版工作流程,保证新的融合出版物的质量。这些变化对传统出版的图书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必须积极响应融合发展的要求,实现由传统编辑向全媒体编辑的转变,承担知识传承的使命。

其次,立足于当前的融合性现实,增强编辑创意策划能力。编辑是一门综合能力很强的学科,策划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聂振宁教授在《“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人才思维》报告中指出,在出版融合的背景下,依托编辑策划来实现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从服务于读者转化为为用户提供服务,从提供知识转化为共享知识,从出版平台转化为发布平台。在融合出版环境下,编辑要凭借自己的选题敏感度和对选题价值的挖掘水平来策划出版物。

再次,充分发扬工匠精神,提高项目运作能力。在传统出版过程中,由于缺少足够的技术支持,在出版过程的各个流程中难以实现实时控制,要实现全面的质量控制,只能依靠编辑的高度职业责任感和出版社的有效组织和严格把控。移动网络的诞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用户转移成本降低,只有良好的体验才能增强用户黏性。这就要求编辑要充分发挥匠人精神,加强服务理念。在出版项目运作的整个过程中,编辑要在目标人群选定、稿件撰写、编辑校对、印制装订、宣传营销等各个环节中把控质量,从而搭建作品和读者之间的桥梁。

最后,开启互动之门,提高宣传策划能力。在当前融合出版的背景下,编辑参与市场营销显得尤为重要。在宣传推广工作中,编辑必须改变以往的单向思维定式,面对新媒体对传统纸质媒体的强烈冲击,大胆利用新兴技术,与读者互动分享,让读者在互动中参与出版社的工作流程。必要的时候,编辑还应转变以往的编辑技术方式,借助不同行业、不同媒介的优势,实现跨界营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摒弃传统的成熟经验,大胆借鉴新的技法,将传统和现代科技结合作为着力点,将编辑的高科技水平培训作为抓手,以实现平稳的技术过渡,提高出版物质量大有可能。

四、质量:必须长抓不懈,精益求精

虽然融合发展为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但并不是说,只要有了融合出版的新手段,高质量出版就能手到擒来。相反,出版人应该更重视出版质量,抓住质量的牛鼻子,长抓不懈、精益求精。

首先,要适应时代对质量的新要求,比如CNOIX国家标准。CNOIX国家标准实施以来,一些出版单位、发行单位、图书馆等作为应用示范单位,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造升级。CNOIX国家标准强调“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概念,重视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促进了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为新闻出版业数据服务体系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CNOIX国家标准通过加快产品信息的流动来提高图书产品的流通效率。它可以通过信息产品的生产、多种应用,降低行业信息的应用成本,提高行业组织信息系统应用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出版市场。总之,当今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是一场编辑流程和编辑工作人员的整体变革,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应该融合新思维,同时基于编辑原本的专业优势,加快创新实践,努力打造高品质的出版物。

其次,要了解当下对质量的新规定。质量,作为出版社的生命线,无论在传统出版还是在融合出版中,都至关重要。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图书兼有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双重属性,对质量有更高要求。高质量的图书不但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品位,还能传之久远,体现精神产品的丰富价值,更能获得“双效益”。为保证出版物质量,出版物行政管理部门对出版物质量的管理发布过不少规章,特别是在《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对如何保证图书质量提出了许多明确、具体的规定。这些规范性文件既反映了出版工作的客观规律,也体现了国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要求。出版物质量管理部门一直在对各出版社的图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监督和检测,因此,各出版社应该牢固树立“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的办社理念,遵循国家规定,建立健全的出版物质量保障机制和体系,并认真执行一系列相关制度,充分重视社会对出版物质量问题的反应并及时改进,为社会不断提供高质量的出版物。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指出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一个长周期的战略性判断。出版业也不例外。2018年3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开展出版物“质量管理2018”专项工作的通知》,对2017年以来出版的社科、文艺、少儿、教材教辅、生活、地图和古籍类图书,开展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检查,对引进版和公版图书质量加大检查力度;同时,以“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为重点,号召进一步加强图书质量保障制度建设。一时间,各大出版社对出版物质量的把关和提升意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方面,中国社会出版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的质量管理,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该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组织编撰的一套巨型工具书,约1.4亿字。自2013年起,中国社会出版社为保证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与中国社会出版社签订的协议内容和项目实施方案推进,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质量进度管理,协调、督促、检查项目的实施情况,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的质量和进度严格跟踪管理。为此,项目领导小组对参与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的编辑人员进行了高科技编辑手段的在岗培训,增强编辑运用新技術、勇走融合出版之路的技能。在传统和现代紧密融合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尝试全程融合出版,做到了传统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第一,在内容编撰阶段,做到数字跟踪管理各分卷编撰进度、抽查稿件质量;第二,在书稿编审阶段,做到数字跟踪管理编校质量;第三,在图书印制阶段,做到数字跟踪管理印装质量。不仅如此,中国社会出版社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编撰、编辑加工、印制流程质量管理规定(试行)》的要求和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项目质量和进度进行认真核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践证明,在融合出版中,只要出版人对质量常抓不懈、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够探索出融合出版的坦荡通途。

新时代的号角响彻长空,新时代的大旗猎猎飘扬,让出版人在新时代的大好形势下,努力创新,在融合出版中,大力提升出版质量,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曹继东. 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模式探析[J]. 出版科学,2016(3):24-27.

[2]王梓薇,王关义,蒋艳枫. 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机制探讨[J]. 现代出版,2015(6):8-10.

[3]曹继东. 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本质与趋势[J]. 现代出版,2016(5):5-8.

[4]刘蒙之,刘战伟. 融合出版背景下编辑出版人才市场需求分析与培养改革思考——基于2017年就业季120条编辑出版类招聘信息文本的词频考察[J]. 出版科学,2017(5):9-14.

[5]宋嘉庚,郝振省.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J]. 出版广角,2016(15):9-11.

[6]邓微. 融合出版背景下提升编辑能力的几点思考[J]. 出版参考,2017(9):43-44.

[7]牛春玲. 编辑校对工作中计算机校对软件应用浅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4-116.

[8]马俊晓. 数字化时代如何做好图书校对工作[J]. 中国报业,2018(7):102-103.

[9]张渊. 黑马校对软件应用刍议[J]. 出版广角,2018(6):58-60.

[10]马秋明,温晓平,李小平,窦春蕊. 对利用采编系统提高论文撰写质量的设想[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3):110-114.

[11]叶晓蕾. 新媒体背景下编辑出版业务技术发展和创新[J]. 传播力研究,2018(5):107-108.

猜你喜欢

出版业出版物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2017年出版物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