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液注浆技术在富水黄土隧道加固中的应用

2018-07-11

山西建筑 2018年16期
关键词:水玻璃富水黄土

陶 云 平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我国在黄土地区修建了大量的高速公路,使得黄土隧道施工及运营规模迅速增大。由于黄土是形成于第四纪的全新统或更新统堆积土,其主要成分为粉土、砂质粉土等,具有大孔隙发育、垂直节理裂隙发育、结构疏松等特性,且具有强烈的水敏性和显著的结构性[1]。黄土地区一般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导致黄土地层极易形成陷穴、空洞、地裂缝、软弱破碎带、落水洞等不良地质情况;加之黄土地区在极端降雨条件下,地表水沿垂直节理下渗,导致黄土隧道围岩呈富水状,极易导致黄土隧道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产生塌方、掉块、冒顶、衬砌开裂、渗漏水、底板隆起等病害,严重威胁施工人员及机械安全,增大施工成本,降低黄土隧道运营服务功能[2]。

目前,黄土隧道注浆加固已成为隧道工程界一大研究热点问题。韩士洲[3]结合陕北黄土隧道的注浆治理工程,深入分析了黄土隧道注浆效果;周烨[4]依托太峪隧道的工程实例,深入研究了黄土隧道注浆工艺及质量检查技术;徐润[5]利用室内试验手段,深入分析了黏土—水泥浆液在黄土隧道注浆加固中的作用及效果。上述研究有力推动了黄土隧道注浆加固技术的发展,本文依托吉河高速乔原隧道富水段,利用水泥—水玻璃浆液进行注浆加固,深入分析其施工工艺,并通过现场观察手段对注浆加固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成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意义。

1 工程概况

吉河高速乔原隧道为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隧道,其总体走向为西北—东南方向,左右两洞中轴线间距最大值为32 m,右洞起讫里程为K9+152~K10+778,全长1 626 m,左洞起讫里程为ZK9+163~ZK10+735,全长1 572 m,属长隧道。该隧道位于黄土塬上,在地表水的长期冲蚀、侵蚀作用下,隧址区地表冲沟发育、沟壑纵横,导致隧道地表处沟谷、陷穴分布较多,极易形成汇水区。

该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其衬砌结构型式为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25 cm厚的C25喷射混凝土、Ⅰ18型钢拱架,其间距为80 cm,锚杆采用φ25自钻式中空注浆锚杆,钢筋网片采用Φ8钢筋,间距为80 mm×100 mm,二次衬砌采用50 cm厚的C30钢筋混凝土。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表水下渗引起隧道围岩含水量增大,在初期支护施作完成10 d左右,渗水浸透整个初期支护结构,且表面产生较多的白色结晶体;同时,随着施工进度的不断开展,该隧道富水段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仰拱处开裂,具体情况如图1,图2所示。

2 水泥—水玻璃浆液的基本性能

2.1 水泥—水玻璃浆液加固的基本原理

利用水泥—水玻璃进行黄土隧道加固时,其基本原理在于当水玻璃注入黄土体后,其与黄土中含有的金属原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iO2凝胶物和碱性金属硅酸盐。由于黄土地层中节理裂隙发育、大孔隙分布较多,该凝胶物迅速充填其中,提高了黄土颗粒间的粘结力,减小了黄土富水地层的含水量,增强了黄土体的强度。

同时,水玻璃具有增强水泥水化反应的速度,当水玻璃与水泥中Ca(OH)2发生反应后,产生硅酸钙凝胶物。该凝胶物极大的减小了水泥注浆体的初凝时间,提高了水泥注浆体的早期强度。

2.2 水泥—水玻璃浆液加固的特点

1)水泥—水玻璃浆液的凝固时间可控性较强。由于水泥—水玻璃浆液的凝固时间与水灰比、水玻璃浓度、温度等因素均相关,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水灰比、水玻璃浓度越低,其浆液凝结时间越短。因此,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调节水灰比及水玻璃浓度即可有效控制其凝固时间,其调整范围可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

2)水泥—水玻璃注浆体中的结石程度较高,可形成较为清晰的浆脉,极大缩短了黄土隧道围岩开挖后的自稳调整时间,有效增强了黄土隧道围岩的整体稳定性。

3)水泥—水玻璃注浆体的强度与水泥、水玻璃的配合比具有非常明确的函数关系,即注浆体的强度存在一个最大值,对应于配合比的最佳值。经现场试验验证,该最佳值为水泥—水玻璃体积比为1∶0.65。

3 黄土隧道注浆加固工艺

3.1 浆液配合比

根据乔原隧道的实际情况,为保证水泥浆液在富水黄土隧道段的可注入性及扩散性,该浆液采用的水玻璃模数为2.8,其浓度Be′为38~40,配合比为:水灰质量比0.75∶1,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水玻璃的体积比为1∶0.5。

3.2 注浆孔布设位置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富水黄土隧道掌子面及周边围岩的稳定性,采用水平注浆及辐射注浆。首先,在水平注浆方面,其注浆孔布设于掌子面的开挖轮廓线内的全部范围内,呈梅花形双层布设,孔间距为0.5 m,孔深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其长度不小于3 m。在辐射注浆方面,该注浆孔以水平注浆孔为基准,每个水平注浆孔周围布设5个辐射注浆孔,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15°,25°,35°,45°,55°,具体情况如图3,图4所示。

3.3 注浆压力

在黄土隧道围岩注浆时,其注浆压力主要受黄土体密度、初始应力、孔深、布设位置、注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在注浆施工过程中,当注浆位置埋深较浅,浆液极易沿围岩体的剪切滑动面流动,导致浆液无法注入目标处,甚至从其他裂隙冒出。根据注浆压力的经验公式,可对注浆压力进行初步估算:

Pc-P0=c+kγh。

其中,Pc为注浆压力;P0为黄土隧道围岩水压力;c为黄土体粘聚力;k为土压力系数;γ为土体重度;h为注浆孔深度。

根据上述公式,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经计算后可知,注浆起始压力为0.5 MPa,终压为2.0 MPa。

3.4 注浆扩散半径

在通常意义上讲,注浆扩散半径并非隧道注浆过程中浆液能达到的最远位置,而是指达到注浆效果的有效半径。在黄土隧道注浆方案设计过程中,应选取有效的注浆扩散半径,以准确指导施工。然而,注浆扩散半径受土体渗透系数、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其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无法准确指导施工。本项目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了黄土隧道注浆在终压小于3 MPa

的条件下通常为0.6 m。

4 注浆加固效果评价

本项目在注浆加固施工完成后,通过对后续掌子面的开挖情况观察可知,水泥—水玻璃浆液在富水黄土围岩中得到有效扩散,并形成了清晰的浆脉,其现场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同时,土体中地下水被挤出,含水量减小,黄土围岩整体稳定性提高。通过室内试验,对注浆后黄土隧道围岩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后可知,注浆后土体的平均抗压强度达到4.0 MPa,较原黄土体的强度有大幅提升。

总之,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技术后,黄土隧道富水段围岩工程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整体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注浆效果。

5 结语

本文依托吉河高速乔原隧道富水段,利用水泥—水玻璃浆液进行注浆加固,深入分析其施工工艺,并通过现场观察、室内试验手段对注浆加固效果进行评价,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水泥—水玻璃双浆液在富水黄土隧道围岩注浆中具有凝固时间可控性较强、结石程度较高、注浆体强度较大等特点。

2)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对富水黄土隧道进行注浆加固时,应重点考虑浆液配合比、注浆孔布设位置、注浆压力、注浆扩散半径等参数情况。

3)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加固后,在黄土隧道围岩中形成浆脉,减小围岩含水量,提高围岩整体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水玻璃富水黄土
氢氧化钾-钠水玻璃激发剂对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富水粉细砂岩隧道涌水涌砂处理技术研究
改性水玻璃浆液在粉细砂地层中注浆加固的应用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黄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刘文西:绘不尽是黄土情》
富水砂卵石地层锚索施工工艺工法
超级高密度电法在新疆某矿区富水性评价应用研究
改性水玻璃制芯(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