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德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7-11

山西建筑 2018年16期
关键词:公交线路常德市巴士

郝 萌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

1 常德市公共交通取得成就

常德市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出租汽车、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相结合的城市公共交通结构体系,公交服务水平逐年提升,取得的主要成就如下。

1.1 快速公交省内第一

为缓解城区交通供需矛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2010年年底,常德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决策。经过多方努力,快速公交一期工程于2012年12月全面投入运营。常德市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建成运营快速公交的城市,也是全国第16座真正意义上建成快速公交系统的城市。线路正点率在99.8%以上,没有发生一起服务质量引起的纠纷。目前常德市共开通运营快速公交线路6条,承担常德市13%的公共交通客运量。

1.2 特色公交锦上添花

常德市公交开通了水上巴士和旅游线路,提升了常德市公交整体服务水平,打造了城市靓丽的窗口形象,为市城区乘客出行提供了更加准时、便捷、通畅的优良环境。

2016年,常德市开通水上巴士。截至目前,共设有码头13个,各型船艇54艘、线路4条,全面连通沅江、穿紫河、柳叶湖,为常德市旅游提供特色公共交通服务。

2016年10月,开通公交旅游专线58路,线路贯穿了穿紫河上6个水上巴士码头,为游览穿紫河提供了方便、快捷、舒适、特色的公交服务。

1.3 公共自行车全面升级

常德市在湖南省内率先建设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目前已形成服务区域基本覆盖全程90 km2(包含江北城区、鼎城武陵镇、德山经开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共建设156个服务站,投放公共自行车3 550辆。新车选用更轻便耐用的铝合金车架,免充气免维护的实心车胎,防锈防盗的配件。拥有智能管理无人值守服务系统,不仅能持卡借车,还可实现手机租车APP和支付宝扫码借车,见图1。

1.4 大力推进公交优先

近年来,常德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公共交通发展,包括政策制定、领导组织机构建立到资金支持等多个方面,常德市人民政府出台《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公交优先发展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积极推动常德市现代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交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勇于创新运营模式,敢于争做先进。良好的发展成绩获得了多项好评和荣誉,先后被国家、省、市政府部门及机构评为先进,同时也获得了中国企业联合会以及同行业的高度好评。

2 常德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

2.1 公共交通线网非直线系数较大

截至2016年,常德市公共交通线路长度达到了677 km,公交线网长度仅为182.3 km,非直线系数达到了3.71,超出《交通工程手册》中1.25~2.5的推荐值范围,严重影响了公交线路服务的辐射范围,公交线路较高的重复系数,导致公共交通的运营经济性降低。

2.2 公交站点覆盖率较低

公交站点覆盖率较低,平均站间距较大,影响城区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的便捷性。公交站点有待进一步改建提升,目前常德市公共交通港湾式公交站点数量较少,在全部公交站点中占比较低,不利于公交高效运行以及公交服务质量的提升。

2.3 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阻力重重

尽管常德市已经制定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但是在规划落实时,受到管理体制和机制不畅的影响,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工作,始终困难重重,难以启动。另外,政府制定的改造方案与客运班线运营主体户之间,难以达成收购补偿的一致,致使目前常德市只有27.8%的城乡公交客运班线改造成功。

2.4 公交场站不足

目前常德市公共汽电车进场率仅为64.2%,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面积为120.92 m2/标台。常德市共有公交车818辆,525辆车夜间停放进公交场站,近300辆公交车无处停放,只能停在路边。

2.5 公共交通智能化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目前,公交车辆运行监测系统数据记录误差较大,有时仍需要手动调整,导致公交运行监测数据误差项较多,因此公交运行监测系统的智能化和精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常德市公共交通发展对策

3.1 优化公交线网

1)完善快速公交网络。覆盖主要客流通道,搭建南北和东西向的主骨架线路,支撑城市空间拓展;加强主线与支线、连接线的对接,将密集客流向主环线连接,并根据客流情况增加主线路的车辆运力、加密班次,延长营运时间,发挥主环线大容量、快速的优势;加强主要商贸商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重要对外交通节点等客流集聚区域的快速连通,见图2。

2)调整常规公交线路。在快速公交线路的主骨架基础上,规划常规公交线路,调整线路服务功能,保障服务对象明确,线路长度适中。重新布局跨区线路,增加江北片区、江南片区、新开发的区内公交,增加公交服务空白区的线路。

3.2 提供多元化公交服务

1)进一步推进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以“具备一条开通一条”为原则,实现中心城区周边20 km范围内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比例达65%。改造农村班线19条,将这些线路改造为新增城乡公交线路5条。

2)继续打造水上巴士特色公交。实施穿紫河、柳叶湖水上巴士“江湖连通”工程,在穿紫河和柳叶湖建设23个码头,将穿紫河沿线和柳叶湖环湖的主要景点连接起来,并在柳叶会展中心和柳叶湖两个码头规划公交枢纽,实现水上巴士与BRT、常规公交的换乘衔接。

同时增加高铁班线、定制公交、微公交、小区接驳巴士、公交快慢接驳、水上巴士接驳线路,满足不同出行需求的公众出行,填补其他公交方式的服务空白。

3.3 建设公交场站

结合常德组团式土地利用和城市布局规划特点,建设一级枢纽6个,与高铁、机场及公路客运站对接。二级枢纽10个,其中武陵区6个,鼎城区3个,经开区1个。

建成已立项的皂果路公交站、武陵公交站、鼎城公交首末站、城东公交站、城西公交站、柳叶湖公交站、北部新城公交站等7个公交综合站场,确保公交综合用地达到每标台平均130 m2以上,公交车进场率达到100%。

3.4 加强公交智能化建设

1)完善公交智能指挥调度系统。运用GPS、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车辆的自动定位,获得车辆的位置、车速、状态以及车头间距等重要空间位置信息,根据客流变化情况、线路沿线交通情况和车辆行驶状况通过调度优化软件进行分析,及时优化相应的运营调度方案和措施,对车辆的运行进行连续的监控和最优化调度,从而达到加强线路运营监控、优化调度管理、创造最优运营效益的目标。申报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建成云中心、智慧交通纳入到智慧城市建设,每年都有规划建设项目,有专项资金支持。

2)建设智能公交站台和公交信息服务手机APP。推进公交电子站牌二期建设计划,通过公交站台实时发布公交运行信息和轨迹、可查询公交线路和班次;尽快上线公交信息服务手机APP,实时发布公交车辆运行信息,方便市民掌握自己所需乘坐公交车辆所处位置、到达时刻、途经地、目的地等信息。

3)建立公交营运监管系统。建设公交行业应用平台,为行业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管理和服务监督等提供信息,实现对公交运营状况等进行统计监测和分析,实时监测公交综合运行状况,全面掌握公交运行安全情况,并对公共交通各项业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与评价,通过多种形式提供公共交通的出行信息服务。

3.5 继续推行公交优先,提高公交吸引力

1)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坚持总体规划、试点先行、稳步实施、逐渐成网的原则,通过采取分时、分段、分线等方式设置,逐步覆盖主要客流走廊,连续成网,加快布设常规公交专用道,形成网络。

2)优化公交路权优先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主要公交客运走廊上的公交专用道沿线,建设完善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公交车辆通过交叉口的优先控制,在主城区主要公交客运走廊上的公交专用道沿线上,建设完善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保证公交车辆在信号交通口运行的安全、通畅和高效。完善快速公交交叉路口优先通过功能,结合公交路权优先相关工作,主环线全部路口实现快速公交车辆“零等待”通过。

4 结语

常德市城市公共交通经过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化零为整,发展成为以乘客至上、服务为本为宗旨,积极发展成为绿色、智慧、人文的城市公共交通。常德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这是一个再次推动公交全面提升的契机。常德市应该把握机会,有力促进城市交通协调发展,建设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的交通运输网络,有效推动常德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切实增强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公交线路常德市巴士
永不堵车的巴士
常德市武陵区实验幼儿园
希望巴士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寒夜巴士上,两本并排的书
奇客巴士·驿
基于GIS的公交路线优化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联合配置短驳道路公交线路的方法
最美公交线路上的“最美司机”
常德市棉花种植结构调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