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信息技术在本土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8-07-10宋宇

考试与评价 2018年2期
关键词:参与意识能力培养信息技术

宋宇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历史课堂和本土历史相结合的教学中,它呈现出强大的优势,有助于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科兴趣,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实际,真正实现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本土历史 参与意识 能力培养

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汲取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成分,更要不断地创新,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以达到教学目标和校本研修。教材中节选的历史资料非常有限,不可能全面生动地反映历史的原貌,这样简单的教学内容也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望,因而,如果能运用信息技术和本土史料相结合,不仅能扩充了课堂的容量,形象直观的进行分析展示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而且也会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围绕这一问题,笔者结合正在进行的历史课题研究和自身教学实践浅议对这样模式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本土历史结合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天长历史悠久,人文历史资源丰富,为本土历史教学提供了可能。但是很多资源比较分散,而且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体系,尤其很多当地的民俗、生活等方面变迁的资料。教师在课前按照地域分布的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本区域的资料收集。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所收集进行归类、分析、整合,如可将抗日战争时期,天长人民的抗战事迹的图片、影响、报纸、实物、抗战老兵的口述等进行归类,便于课堂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便于学生参与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天长历史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资料的收集更加方便,对于资料的整理也更加的便捷,也锻炼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本土历史结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需要对收集材料进行整合,分门别类,归纳分析,以最好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信息技术在教学的有效使用中,使教学的手段和教学的方法有了更好的提升和改进。教师利用课件、微课等形式,将收集的视频图像,声音,图片,文本文件等进行展示,把那些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直观的“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尤其学生在教学中看到自己收集的以往和现在的家乡历史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讲《从经济经济到市场经济》时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分别展示改革开放前后天长城乡变化的对比图片、改革开放前后天长人民收入变化的表格、改革开放前后天长风俗习惯变化对比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改革开放对天长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转变,去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本土历史结合能优化历史课堂结构

我在制作课件时会对基本史实的落实以及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等,着重利用史料进行分析,以便学生能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因而对自己收集的和学生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材料的史料进行整合,尤其是学生收集的本土史料,然后制作成课件来有效组织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件不仅能将丰富的历史资料呈现给学生,还能扩大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而且在说明歷史事件、历史现象、基本概念时,利用信息技术使它们形象直观,简洁明了,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使历史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和历史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本土史料的有效运用,使教学过程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对于抗日根据地的描述,教材的介绍的篇幅很少,我就将学生收集的关于皖东抗日根据地的老照片、旧报纸、影视短片、老战士的回忆、抗大八分校遗址等相关资料为基础史料制成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了解了抗日根据地斗争的艰难,天长人民的英勇斗争,日军在天长犯下的滔天罪行等。这样,学生进一步能去理解书本的内容,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从而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本土历史相结合,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一定程度上掌握信息技术,而且对于改变教学理念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和优化历史课堂效率,对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件中过多的展示学生收集的史料,弱化了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在课件制作中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动感而忽视教学内容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来自学生的抵触,家长的不理解,学校教学成绩的压力,收集资料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方面,也使得这项课题研究步履维艰等。

信息技术与本土历史相结合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是有利有弊,因而在运用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本着既要有利本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关注学生能力提供和参与意识,优化课堂结构和学习效果,又能突出学生历史课堂的主体性,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最终突显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当然,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克服出现的种种问题,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探讨和研究,也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本土历史和历史课堂的有机结合》课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新梅;平保民.浅谈信息技术与新课标历史教学整合的优势.教育教学论坛,2009(08)

[2]李信升.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6)

[3]天长县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参与意识能力培养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课教学中学生良好参与意识的培养
浅议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学习法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