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育回归自然

2018-07-09罗静妍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爱弥儿卢梭过分

罗静妍

一、《爱弥儿》中自然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目标

在《爱弥儿》的第一卷,针对“教育该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卢梭明确提出应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真正的人,把人的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所谓“自然人”,是指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他们不仅体格健康,心智發达,道德高尚,做事干练,更重要的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适应发展变化的客观环境。这样的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着渊博的知识,是完全自由成长并能担负职责的一代新人。

从人性的角度上,“自然人”这一观点是建立于性善论的假设上。卢梭认为,人的心灵中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人生来善良,能够爱自己和爱他人。因此,自然教育思想并不主张改变本性,而是要遵循本性进行引导和教育,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变化的“自然人”。

(二)教育过程和内容

《爱弥儿》提到,人的教育有三种来源:自然,人和事物。孩子要全面发展,就需要把这三种教育协调好,即人的教育和部分事物教育要顺应自然教育。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按照孩子的成长顺序、年龄特点去培养孩子。在《爱弥儿》中,卢梭把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从出生到两岁的婴儿期,对婴儿进行体育教育。在《爱弥儿》中,卢梭主张随着婴儿体质的增强,给婴儿洗澡时渐渐降低水温,让孩子能够适应用冷水洗澡;另外,卢梭还提议让给孩子穿宽大舒适的衣服,让其四肢得到充分自由的活动。这有利于孩子养成追求自由的独立心理,成为“自然人”。

两岁到十二岁的孩子期,对孩子进行感观教育,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感官教育,是指学会运用感官去感受,懂得应该怎么摸、怎么看、怎么听……这种教育,往往是寓于玩乐之中,让孩子边受教育,边体验快乐的时光。在此时期,教育者不能过分放纵和过分严格。一旦过分放纵,孩子容易染上不良的习惯;一旦过分严格,孩子的童年会变得晦暗无色。

十二岁到十五岁的少年期,对孩子进行智力教育。此时孩子的好奇心已经增强,教育者要做的是把这种好奇心加以引导,让它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同时,教育者要对知识进行筛选,要让孩子学习真正有益的知识,让他们做到学以致用,自主学习。

十五岁到二十岁的青年期,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在卢梭看来,这一阶段是“暴风雨和热情的时期”,必须施以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善良的感情、判断和意志。教育者要让孩子学会自爱,为人真诚,对生活保持清醒和热情;要让孩子信任你,与他成为知己,走进孩子心灵。

(三)教育的方法原则

把孩子看作孩子。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孩子有其特有的看法和感情,有自身的成长规律和周期。因此,教育者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应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多花心思走进孩子的内心,多点耐心,切忌揠苗助长和功利化。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在教育方法中,卢梭反对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主张寓教学于娱乐、游戏、实验当中,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能力。此外,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还要恰当安排学习进度,根据孩子的需要来进行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二、自然教育思想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一)遵循天性,回归自然

当下,我们的孩子自进入幼儿园开始,就背负起学业的重担和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经历各种各样的考试,孩子们大多失去了应有的生气和活力,在一个本该无忧无虑的年龄变得老成。而这就恰似卢梭所说的不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培养出来的是“早熟的果实,长得就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教育应回归自然,不能过分看重短暂的考试而忽略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循序渐进,让孩子得到长远的发展。

(二)注重实践,从做中学

卢梭认为,真正的教师应该多让孩子自主活动,通过活动充分发展孩子的感官,为其理性活动打下基础。书中以爱弥儿种蚕豆为例,爱弥儿通过自己的劳动,明白了“属于”的含义。通过实践得知的理解,比老师讲解的深刻得多。相比之下,当下国内教育侧重于书面知识的传授,提高考试分数,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这不利于孩子理解事物和适应社会。因此,当下的教育应多强调行以求知、从做中学,用实践教学唤起孩子学习的欲望。

(三)呵护好奇心,鼓励创新

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它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作为创新的开端——好奇心往往是创新活动最原始、最有力、最持久的内驱力。在教育的过程中,小孩子总是喜欢问东问西,即使教育者知道很多的道理,也不能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引导孩子思考和探索,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主动获取知识。

(四)关注德育,身教言传

在幼年时期,孩子的思想行为往往是单纯的,会模仿成人的言行,而多次模仿则会逐渐形成稳固的心理倾向,所以教育者在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的同时,还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的作用。尤其是父母和教师,作为孩子首先模仿的对象,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做好表率和楷模,用人格力量去感化、教育孩子。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它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育者要有耐心,遵循孩子的天性,把孩子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当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也存在着不合理之处,比如卢梭把体育、智育、德育分开施教,也忽略了社会对人发展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当下的国内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促使当下国内教育回归自然有着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爱弥儿卢梭过分
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人生的最高哲学
大师的弯腰
论卢梭《爱弥儿》的教育学思想
怪你过分美丽,让我一见钟情
你是“过分幻想儿童”吗?
试论《爱弥儿》中的爱情观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教育观适应性研究
卢梭:鞭打我吧,我的女王
卢梭的绝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