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心理剧的常用技术及应用

2018-07-05武婷婷阳希刘衍玲郭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教育

武婷婷?阳希?刘衍玲?郭成

〔摘要〕校园心理剧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它具有预防和教育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了观看交流、表达体验、分享讨论和自我成长的机会,深受中小学生的喜欢。校园心理剧在编排导演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常用的校园心理剧的技术包括对白、旁白、独白、留白、角色互换、替身、镜像、空椅子、未来投射、魔幻商店等。校园心理剧技术在应用中应避免“为技术而技术”、教师专业性缺乏等问题。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心理剧技术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8-0029-0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工作中落实,并在学校中形成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受益,是众多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点。心理剧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广泛应用于心理学领域,并在学校范围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理剧形式——校园心理剧。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剧在我国本土化的产物[1],并逐渐发展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2]。

校园心理剧是利用舞台创设的生活情景,通过行为表达的方法与技术,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动或心理冲突,使演员和观众认识到其中的主要问题,促进演员和观众认知领悟、情绪表达和行为改变的一种综合性的表达性心理干预活动 [3]。它集教育性、活动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对学生的自尊、心理素质、同伴关系、自我同一性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它还具有预防和教育的功能,受众面广,为学生提供了观看交流、表达体验、分享讨论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取得了良好成效。

本文立足校园心理剧技术的理论和实践,重点阐述校园心理剧常用技术及其应用,以期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操作中提供借鉴。

一、对白技术

阿·尼柯尔在《西欧戏剧理论》一书中曾说:“戏剧是一种以对话的方式讲述故事的艺术。”对白是校园心理剧中最传统、最直接、最简单,也最常用的一种演出技术。该技术充分运用语言的魅力,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角色的感受。在校园心理剧中,角色间的对白一直贯穿整个表演过程,它有助于推动剧情发展、展现人物关系、表达角色感受,达到表演的目的[4]。指导者在使用该技术时还可以根据剧情需要转换时空,构成不同人物状态下的对话。例如,可以让辅角扮演儿童时期的主角,形成主角与幼时的“自己”之间的交流。对白技术在校园心理剧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常与其他技术如镜像技术、未来投射等配合使用。

二、旁白技术

旁白是校园心理剧中又一个重要技术。旁白是画外音,旁白者不直接出现在舞台上,但会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等相关因素进行简要叙述、抒情或议论,从而让演员迅速进入角色,观众也能快速地抓住剧情,了解舞台上表演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烘托气氛、塑造人物角色的作用[5]。指导者在使用该技术时可根据场景灵活变换,如用于介绍剧目发生背景、场景之间的过渡转换以及展现角色内心体验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展现角色内心体验时一般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表演过程中存在旁白漏用、滥用的情况,导致剧情混乱,节奏不明朗。这就需要指导者加强技术学习与训练,同时在排练过程中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独白技术

独白技术相比其他技术,能够更加直接、准确地反映角色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在演出过程中,角色人物可以在一些适合独白的场景用口头描述的方式,表达观众不能察觉的内在意识的流动,进而探索深层次的情绪情感、意识观念、矛盾冲突等[6]。独白的内容可以是情绪表达、自我反思、想法观点、未来期许等。独白可以引起观众与表演者之间的“共鸣”,产生同理心,从而换位思考、感同身受,进一步改善认知,提升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

四、留白技術

“留白”一词经常在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中出现,即在作品中有意留下空白,给观者想象的空间。在校园心理剧中,留白技术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的运用需要指导者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支撑。留白一般是让学生演出剧本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情节由全体学生共同完成。这给予了学生思考和展现的空间[7]。留白需要现场观众临场的、真实的自我暴露,可能会出现“冷场”“空场”的情况,因此该技术在大型校园心理剧中使用较少,而在以班级为单位编排的小型校园心理剧中,留白技术使用较多。

五、角色互换技术

角色互换属于角色扮演的一种,是校园心理剧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它可以帮助个体从自己的角色中抽离而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中,把主角同理或投射的情感表演出来,分为单向交换和双向交换[8]。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交换的角色是否在场。简单地说,角色互换就是让主角去扮演剧本中与之相关的其他角色,而被取代的那个角色来扮演主角。角色互换的目的是让主角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理解他人。这种表演方式可以让主角直接从对方的表演中获得自己行为的反馈,亲身体验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情绪体验。该技术可用于亲子沟通、朋辈关系等主题中。

六、替身技术

替身是主角的代言人,可以替主角处理事务和此时此地的问题。典型的替身角色是提供给主角一个辅助的自我,是一面反映主角内在感受的“镜子”[9]。替身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通过模仿主角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潜意识的内容,从而帮助主角觉察内心活动过程,引导内在感受和体验的表达。在使用时要注意:替身一定要用第一人称描述,同时保持对原有角色的放空,全身心投入到主角的角色中去。为了达到更好的呈现效果,替身在呈现时可以模仿主角的姿态、表情、手势和声调等。这个技术的优点是充分展现了主角的潜意识活动,展现了主角更深层的情绪和感受,对团体规模没有限制,上手快,操作性强。同时替身数量不定,指导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校园心理剧的实际操作中,经常通过“天使”与“魔鬼”之间的对话呈现。

七、镜像技术

中国有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镜像技术为实现“当局者清”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形象地说,镜像技术就是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辅角通过模仿主角的手势、态度、言语、形态来反映主角的内心。主角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自己内心的挣扎,澄清“自己眼中的我”和“他人眼中的我”之间的差异,同时避免主角直接与冲突的接触,减少对主角的伤害。可用于人际沟通、同伴交往等主题。同时,镜像技术还有一个功能扩展,就是在演出时,观众和辅角可以看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从而发现问题所在,找到解决的方法,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这也正是校园心理剧的魅力——最大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推动学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前进。

八、空椅子技术

校园心理剧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达到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因此很多技术都体现了角色扮演的特点,空椅子技术也不例外。它需要运用不同的椅子(或垫子)代表主角个人内心或个人间不同的冲突力量,并且使之发生对话[10]。需要注意的是,空椅子不仅可以代表不同的心境,也可以代表不在场的重要他人,例如可以使主角与过世的亲人或者是未来的爱人进行对话,由此也就出现了三种表现形式——倾诉宣泄、自我对话和他人对话。不论是哪种形式,空椅子技术强调的都是主角与物体之间的交流,适宜的沟通气氛和主角的全身心投入是关键。

九、未来投射

顾名思义,未来投射主要用于帮助成员表达,解释自己对未来的看法、期望和感受。通过对未来事件的构建、期望并将之带到现实,思考问题情景,增进对期望事件的了解,从而采取措施,实现期望中的未来。这一技术适用于生涯规划、自我成长等主题。在实际操作中,指导者要注意确定演出的未来场景、仔细地铺陈出未来的某个特定场景并进行呈现。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容易造成定位不准,剧情混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未来投射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澄清自己,确立目标。

十、魔幻商店

该技术可用于暖身、澄清目标、审视个人品质或价值观选择。指导者让学生想象自己在一个小商店,由辅角扮演店主。团体成员被告知在商店的架子上可以找到任何美好的品质,任何想买的人都可以进店里,确认身份,澄清想要的品质或价值观,协商交易价格,最后买卖成交。该技术适用于小型的校园心理剧,例如班会课、心理课,可与未来投射技术结合使用,以帮助学生澄清自我。

除了以上技术,在校园心理剧中还经常使用宣泄、顿悟、附加现实、雕塑、具体化、象征、放大、重复表演、示范、录像等技术[11],在此不一一列举。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演出结束后,需要使用“去角”技术,即演职人员要做一个特定的动作去掉自己扮演的角色,从剧情里走出来,避免移情与反移情的伤害。

随着校园心理剧的影响逐渐扩大,它在中小学校掀起了一股热潮,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校园心理剧技术的不规范应用[12]。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为了技术而技术”“原封不动照搬”等问题。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剧本土化的产物,有很多技术脱胎于心理剧。但是在学校这个特殊环境下,并不能完全照搬心理剧的原有技术,必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相应的班级或学校环境,才能有效避免“水土不服”。

二是教师专业性不足。目前校园心理剧主要有两种编排方式,一种是在班级内进行,如在心理课或班会课上让学生自行编排演出(即兴表演),或者在课堂上观看他人编排的心理剧视频,然后由指导老师组织讨论和分享。另一种是在专门场所演出进行的编排[13]。无论哪种形式,都离不开指导者对校园心理剧技术的熟练掌握和应用。目前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岗位上,仍存在着实际需求与人员配备上的差异[9],同时相关工作者缺乏专业的心理剧技术的培训,无法保证心理剧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加强校园心理剧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本文侧重点放在了校园心理剧演出阶段中常使用的一些技术上,这些技术在剧本创作的时候需要根据剧情发展和心理教育的需要写进剧本中。除了舞台表演的技术外,校园心理剧还包括暖身阶段和分享阶段中使用的其他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指导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技术,也可以融合运用多个技术,灵活调控。此外,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初学者易将校园心理剧与情景剧、小品等表演方式混淆,最终的呈现效果差强人意。这就需要相关负责人和指导者明确相关概念,掌握专业技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以实现校园心理剧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帅.校园心理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26):188-189.

[2]许素梅.校园心理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心理教育,2008(35):87-89.

[3]马全芝.校园心理剧的实践探索[J]. 当代职业教育, 2012(9):84-87.

[4]龙海舟.高职大学生自尊现状调查及心理剧干预的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5]刘冬威.民族心理剧的探索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6]于小溪,郭成,楊玉帅.心理剧干预对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对照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2011(5):132-136.

[7]李丹萍. 心理剧对职中生自我同一性干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8]邓旭阳,桑志芹.心理剧与情景剧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9]游淑婉.谈心理剧的替身技术.咨商与辅导[J],2008(273):7-11.

[10]黄艳.心理剧治疗的理论与实践[D].烟台:鲁东大学,2006.

[11]石红.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2]王丹. 冷思小学校园心理剧热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97-99.

[13]周国韬.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4):49-50.

(作者单位:1.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2.四川郫都二中,成都,611730)

编辑/于 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校园心理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校园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高中校园心理剧剧本创作技术应用案例解析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