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实践与思考
——以兰州市七里河区为例

2018-07-04

甘肃农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绿地面积园林城市兰州市

(兰州市小西湖公园,甘肃 兰州 730050)

兰州市于2002年启动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多年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坚持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始终将其作为优化城市环境、改善民生质量、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紧抓不放,积极推进。重点从生态绿化、大气防治、交通优化、功能提升、设施完善、景观打造、文化提升、社会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使城市生态建设上高度、市政设施上规模、城市管理上台阶、整体风貌上档次、服务功能上水平,形成了如今以南北两山为屏障,以城市主次干道为骨架,以黄河风情线为主线,以单位小区绿化为基础,以公园、广场、游园为景点的较为完整的城市绿地网络体系。

一、兰州市七里河区概况

七里河区位于兰州市中南部,总面积60.04km2,其中城区面积25km2,人口57.38万。全区绿地面积1893.82hm2,绿地率达到31.54%,绿化覆盖率达到35.6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28m2,园林绿化先进单位15个。2017年,新建和改造提升小游园14处,目前,各类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小游园及街旁绿地公园已建成使用34个。

七里河区作为兰州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在全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全区上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强化创建工作力度,突出重点项目落实,使城区形象、景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通过新建和改建小游园、小绿地,抓典型,以点带面,发挥绿化示范点的作用,使城市园林绿化的绿量、景观效果和生态环境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园林城市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1 2013、2015年兰州市七里河区园林绿地面积类比

图2 2013年兰州市七里河区公园绿地面积结构图

图3 2015年七里河区兰州市公园绿地面积结构图

图4 2013年兰州市七里河区附属绿地面积结构图

图5 2015年兰州市七里河区附属绿地面积结构图

由图1-图5可知,与2013年相比,2015年七里河区的绿地面积增加31.02%,绿化覆盖面积增加32.52%,公园绿地面积增长35.70%,附属绿地面积增长76.71%,生产绿地面积增长102.93%,防护绿地面积增长4.31%。各项园林绿地面积的大幅增长,为园林城市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图6可知,与2013年相比,2015年七里河区园林绿化的主要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其中绿地率增长了22.20%,绿化覆盖率增长了23.60%,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因为全区人口的增长略有下降,但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的要求。

图6 2013、2015年七里河区面积、园林绿化主要指标类比

二、主要做法

在创建工作中,全区各级各部门按照“抓住短板、重点突出、攻坚克难、整体推进”的原则,对七大类56项指标逐项分析研究,制定《七里河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始终遵循“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理念,坚持“对标”创建,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

把创建园林城市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科学引领,规划建绿,全区出动,全民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一是成立区级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包抓责任制,对照创园新标准,层层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分头抓落实,强化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从资金、人力等方面加大了保障力度。二是坚持科学引领,规划建绿。紧密结合《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和《兰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根据区域实际,突出绿线控制、生态绿化、立体绿化以及古树名木保护等重点,均衡绿地布局,科学建绿造景,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强化数字园林建设。三是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三大整治”攻坚战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不断完善城市绿化建设任务,巩固园林建设成果,加大城市长效管理力度,坚决消除城市顽疾,营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

(二)聚焦绿地建设,筑牢生态屏障

1.增容扩绿,打造点线面结合的城市公园绿地。一是为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根据卫星遥感,充分结合城市现状布局、城市空间发展、园林景观等要素,在全区范围内新建扩建小游园,投资2676万元,重点完成了龚家湾、工林路、马滩、南出口等14处新增小游园建设(新建13处,改造1处)任务,全区新增绿化总面积6.44万m2。二是免费开放马滩湿地公园。马滩湿地公园位于南滨河路中段黄河南岸,总占地面积约25万m2,长约2286m。三是继续加大力度打造一批具有现代文化气息的城市公园,加快推进彭家坪中央生态公园建设项目。四是提升改造既有游园整体效果。特别是加强小西湖公园和百合公园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园内共补栽乔灌木34537株、各类花卉27.55万余株,补种草皮6400m2,维修园路745m2。

2.树立典范,广泛开展居住区绿化美化。采取“拆围建绿、见缝插绿、破墙透绿、规划建绿”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小区绿化提升,倡导立体绿化、室内绿化、屋顶绿化,先后有铁建丽苑小区、中广西苑华府小区、银滩花园等15家单位(小区)被评为园林绿化先进单位,目前,七里河区共有新建、改建小区43个,总占地面积301万m2,总绿地面积97万m2,绿地达标小区面积295万m2,达标率98.03%。

3.建管并重,全力打造城市绿色廊道。一是完成城区道路新建改造工作。2017年,七里河区在道路建设中,投资专项5024万元,对24条破损严重的小街巷进行综合提升改造,打造出一批具有区味特色亮点的小街巷,使道路绿化档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二是做好城区道路绿化日常养护工作。区绿化所日均出动110余人次、20余车次,对管护的绿化带、分车带进行清扫保洁,日均冲洗绿地1300m2、清理各类垃圾7m3,每周擦洗栏杆12000余m。三是整治裸露地块,补栽缺株断档苗木。在辖区各路段补栽缺株行道树301株,栽植各类大灌木和小乔木121株、小灌木61327株,在博物馆门口、上西园、西津路七里河桥西花坛、武威路、西津西路补栽大灌木冬青650株,小灌木月季1000株。四是集中整治南滨河路,提升黄河沿线景观。南滨河路主要路口、桥梁处摆放花卉22.2万株,花柱、陶艺花盆2000余件。

4.精准发力,全面实施城市防护林绿化。加大彭家坪、沈家岭片区防护绿地绿化力度,在强化水利工程管网配套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人工林绿化荒山,打造面山景观效应,全面提升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目前,彭家坪防护绿地保存林木达60余万株,已达到绿化、美化、香化和遮荫效果。

(三)规范建设管控,建立长效机制

1.强化依法治绿,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加强法规建设,使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工作步入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认真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绿色图章制度管理》和《园林绿化一级管护标准》等规范性文件,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理制度,按照《兰州市城市绿线及绿地建设管理办法》,划定绿线,设立绿线界碑,在城市规划中全面引入绿线管理制度,对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严格管理,确保新开工项目城市绿线的管理与控制率达到100%。

2.坚持“全天候、精细化”管控,不断推进数字园林建设。一是加强绿地保洁,做到动态、全天候保洁,保持绿地干净整洁。全面开展各类绿地综合整治工作,认真做好道路、公园、广场新种植绿化苗木的浇水、修剪、除杂等后期养护管理工作。注重管理质量,对各类绿地按不同的要求分等级进行养护管理,努力营造“精、细、秀、美”的绿化环境。二是不断完善园林绿化专业管理机构,形成了以区住建部门为主导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机构,注重园林绿化专业水平的学习与培训,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是以“数字兰州”为依托,推进园林绿化信息化发展。通过以兰州市园林绿化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库、信息发布与社会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强化城市园林绿地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3.完善投入机制,积极探索绿地社会化管护服务。一是建立了“以奖代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共同投入”的保障机制,区级政府财政预算专项列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维护资金”,以保障园林绿化建设、专业化精细化养护管理及相关人员经费。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建绿、护绿、爱绿和环境综合整治。二是积极探索绿地养护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鼓励城市居民和企业单位参与绿地认建认养活动、树木保护活动,提高市民“爱绿、建绿、护绿”意识,激发全社会参与环境绿化的热情。

三、存在问题

(一)城市园林绿化面临许多“痛点”

一是城区建设用地稀少,绿化空间缺乏,扩绿建景困难。市区内建筑密度大(高层建筑多),可用于绿地建设的土体更少,严重制约了园林绿地的拓展。特别是在城市东扩西进进程中,新拓建的城区范围,其基础设施、居住用地等不断挤压规划绿地,“绿线”屡屡被项目建设、设施配套所突破,绿地系统规划得不到落实,城市建筑抽疏补绿长期得不到落实,形成了欠账。二是黄河风情线、城区绿化、山体绿化等城市重点绿地之间的衔接不紧密,不同分类、等级和规模的绿地班块由于缺乏有机联系,造成绿色空间格局之间缺乏连续性,区域外侧绿化空间与城区建设核心区缺乏联系,绿地拓展、景观提升和养护管理未能统筹考虑,一体规划,未能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三是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类型和手法过于单一,立体绿化、屋顶绿化还未纳入市级重要议事日程,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没有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

(二)城区绿化空间开放度不够

特别是许多大型住宅小区和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绿化档次较高,景观效果良好,但处于封闭状态,未向市民敞开。沿街单位、小区附属绿地“拆墙透绿、拆围建绿”力度不够,自我封闭的庭院绿化未能变成开放式绿地,没有形成绿色资源“共建共享”。

(三)城市园林绿化建管体制机制缺乏活力

一是园林绿地保护机制得不到有效运行。目前,绿地管理主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模式进行,出现多元管理、职能交叉的情况,市级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承担建设管理职责却未授予执法权,拥有执法权的行政执法部门因承担任务过多,对园林绿地执法缺失,一些毁绿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部分区域绿化管理责任难以有效落实;二是绿色图章审批制度未能实施。《兰州市城市绿线及绿地建设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绿化建设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绿化指标及附属绿地设计方案须经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申请办理工程施工许可证。但由于诸多原因,绿色图章审批制度长期未能实施,出现了应建而未建、建而少建的情况,特别是部分居住小区原规划设计的绿地建设,因利益驱动大量缩水。

四、建议与思考

(一)创新模式、扩绿建景是七里河区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重要抓手

一是积极推广立体绿化建设。探索推广及大力推进城市区域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奖惩制度,重点结合市政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墙体、屋面、阳台、桥体、公交站点、停车场等立体空间绿化。二是以“节地、节水、节能、节财”为目标,积极探索和实践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从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苗木选择、用水设施改造、管护等方面入手,科学利用水、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大力推广节约型绿化技术,转变园林绿化发展模式。三是积极协调城区单位、小区等庭院绿化及新建改建小游园全面向市民开放。不断推进城区临街单位、小区附属绿地“拆墙透绿、拆围建绿”工作,让绿色空间与市民零距离接触,使“山水林园湖草”更贴近市民。

(二)理顺体制,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七里河区园林绿化重大项目

一是结合七里河区实际,做好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和《兰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的衔接,充分利用本区域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注重绿色景观风貌特色,做好本区域绿化建设和发展的长远规划及契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方案,努力打造彰显区域特色的园林景观。二是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建管机制,落实绿色图章审批制度。强化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管理职能,设置园林绿化专项执法队伍,切实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执法工作,畅通城市绿线管理体制机制运行。从市级层面进行科学设计,加强城市区域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管,落实绿色图章审批制度,严格城市绿线管理。三是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绿化空间拓展项目建设。多管齐下,扩充绿量。落实用地,保障资金,继续推进中央生态公园等各类公园绿地建设,促进各项城市园林绿化指标的增长;持续加强黄河沿线沿岸绿化、城市立体绿化、街头小游园、单位小区附属绿地等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在巩固现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加强雷坛河、崔家大滩、马滩景观绿地提升改造,促进本区域城市水体及滨水绿地的建设向生态化、景观化、自然化转变;依托兰州市背街小巷绿化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专项行动和城区绿化全覆盖活动,完成本区域建成区内背街小巷、边角地、弃置地及裸露、破损山体等“盲点”区域的园林绿化工作。

(三)注重保护,文化提升,打造彰显地域特色的精品绿地景观

一是深入挖掘,厘清兰州城市文化的脉络及脉点,并注入到绿地景观建设当中。因势利导,顺应自然,结合城市自身独特的地形特色,以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为主线,有机串联丝路文化、历史遗迹、多民族多彩文化、民间民俗文化、近现代工业文化,打造一批彰显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绿地景观。二是对现有的城市绿地景观进行文化提升和整合,以景观节点、组团形成主题文化片区,增强绿地景观与城市文化底蕴之间的关联性,使市民和游客畅游在其中时能系统、全面地认识到兰州独具特色的古城文化,实现生态与文化的完美融合。三是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资源保护,重点包括河道湿地、水源地、城市滨水区园林景观、南北两山防护林及本区域生物多样性。同时,加强对现有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重点保护好金天观、小西湖公园、石佛沟等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本区域内近现代重要史迹、建筑。

五、结语

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成功,对兰州市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和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推进了城市生态建设,优化了城市的人居环境,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形成了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是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化高水平建设的起点。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与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改进,寻找合适的措施和方法予以解决。认真总结七里河区创园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思考其存在的问题,积极巩固创建成果,推动“创园”工作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发展,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永续健康发展,是每一个园林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绿地面积园林城市兰州市
GIS技术在城市绿地可达性研究中的应用
江苏新型城镇化进程下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时空分布研究①
山西运城绿地草本植物组成沿面积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特征的相关性
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小学优秀书画作品选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兰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城镇化对江苏省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影响
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几点探究
奇台县园林城市建设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