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路径

2018-06-25刘红英黄勇军

时代金融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审计全覆盖高校

刘红英 黄勇军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审计现状的研究,认为在实施审计全覆盖中存在审计监督力量相对薄弱、审计监督覆盖不全面,成效不够、现有审计方式不能达到高校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求等问题。提出整合高校审计资源,增强审计力量、委托外部审计,合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合理同步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加快审计信息化进程,为审计全覆盖创造条件、加大审计整改力度,提高审计成效、用好详细审计和抽样审计两个方法等对策。

【关键词】高校 审计全覆盖 路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提出了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总体要求。审计全覆盖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其是新时期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以及重大战略目标。新常态下,高校内部审计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高校“审计全覆盖”的内涵和要求

所谓“全覆盖”,就是要全部覆盖和全部包括的意思,“审计全覆盖”,就是对审计范围内的全部审计对象都要覆盖到,都要包含在内。但对于高校来讲,从成本效益原则看,审计内容较多,内部审计人员较少,审计力量和审计内容不成正比,在短期内实现审计全覆盖不太现实;换个角度看,高校内部审计也不可能对所有的经济活动实施事无巨细的审计。因此,高校“审计全覆盖”也不是一朝就能实现的,而是有步骤、有重点、有深度的,逐漸实现全覆盖。

高校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一是从范围看,审计范围要涵盖财政资金、校内资金、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做到全面审计;二是从深度看,审计项目审计时就要查深审透,必要时延伸审计,剖析被审计对象产生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切实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从把握重点看,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中心工作,将所有审计对象分别划分不同审计频次,对重点部门、领导干部、项目、资金要重点关注,并实行轮审制度。四是从时间看。要根据各高校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审计力量、项目金额等,分步骤、按计划推进审计全覆盖。五是从成效看。要重视审计整改,促进校内各项政策和制度的完善和健全。

二、高校审计全覆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审计监督力量相对薄弱

根据中内协《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的精神,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数量应不低于教职工总数的2‰,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审计资源与审计对象规模明显不匹配,审计部门配备的审计人员数量较少,审计力量不是很充足。高校审计部门人员主要以会计、审计专业人员为主,其他专业人员较少,但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审计、会计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法律、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所以专业知识和能力局限。随着审计任务的增多,审计力量薄弱的现象逐渐显露,审计全覆盖难以实现。

(二)审计监督覆盖不全面,成效不够

目前,大部分高校开展的审计项目有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修缮项目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等,绩效审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审计项目开展的较少,审计监督覆盖面不全。有些部门对审计工作还是不理解、不支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及时整改,整改不到位,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成效。

(三)现有审计方式不能达到高校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求

在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下,审计客体数量繁多、审计数据海量化、审计对象复杂化,而绝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方式方法传统,多采用手工查账的方法,不善于和不习惯利用现代电子化技术,不能从大量的审计数据中快速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审计突破口,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实现审计全覆盖。

三、实现高校审计全覆盖的有效路径

(一)整合高校审计资源,增强审计力量

审计人员专业素养的高低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最关键的还是要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高的审计队伍。首先,提高审计人员政治素质,反腐倡廉意识,审计人员要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是维护学校稳定发展,保护干部。其次,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分析判断能力。高校应为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和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提供保障。审计人员要抓住机会加强自身法律、计算机、经济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不断完善和拓宽知识体系,打造适应当前审计需求的审计人才队伍。第三,进行人力资源整合。一方面,积极强化财务、人事、监察、组织等相关部门的联动,整合校内资源,另一方面,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从专业院系聘请兼职审计人员,合理调配和利用兼职审计人力资源,以便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二)委托外部审计,合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

解决审计任务繁重和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与困难,可以整合和利用社会审计组织等外部力量,购买社会服务,聘用社会审计组织和其他部门专业资源参与审计。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在开展这项工作,效果较好。委托外部审计,利用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强、专业水平高的特点,有效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提高审计质量。

(三)合理同步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对象主要是高校内部各个二级单位的负责人和各类经济活动,做审计规划时,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并避免重复审计,审计方式方法上,可以采用几个项目同步审计的审计模式,比如以某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为主,同时进行被审计对象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等项目,同步审计,可以减少现场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在最大化实现审计作用和目的的同时,节约了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为审计全覆盖工作赢得了时间。

(四)加快审计信息化进程,为审计全覆盖创造条件

在高校,各个职能部门财务管理工作大部分都已经是软件、计算机操作系统工作,但审计工作却没有随着一同进入信息化状态,审计人员还是习惯于手工查账。在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需要从海量的数据中查找线索,发现突破口,就要求审计人员熟悉信息化审计。而审计人员在计算机审计培训方面不足。大多高校未建立数据平台,在开展审计业务时,财务部门的数据系统类型与审计软件不对口,缺乏通用性,资源不能共享,或者审计部门根本没有使用审计软件。只有改变这一现状,重视审计软件的建设,重视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能力的提高,加快审计信息化进程,为内部审计全覆盖创造条件。

(五)加大审计整改力度,提高审计成效

为做好审计全覆盖,应把审计监督工作作为高校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和各类经济活动运行,以及做好政策落实的有力推手,提高审计成果运用。被审计单位要重视审计查出的问题,重视审计意见和建议,全面加大审计整改力度。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考核、奖惩的依据。审计全覆盖应该是有质量和有深度的全覆盖,是审计监督发展的重要进程,也是推进高校深化改革发展的助力。

(六)用好详细审计和抽样审计两个方法

做好审计规划,制定轮审制度,按照计划,分为每年必审、几年一审、审计调查等。同时要做好审计对象数据库工作,收集与审计对象相关的数据,每年对数据进行扩充,与往年数据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异常,作为审计的重点和突破口,提高审计效率。对有举报或者管理比价混乱的事项,要采取详细审计,保证审计质量;对于内控制度较健全并执行较好的单位,采取抽样审计的方法。逐步做到审计监督全覆盖。

参考文献

[1]刘玉波.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提升审计质量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6第5期.

[2]骆静艳.我国审计全覆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6年12月.

猜你喜欢

审计全覆盖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