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微信平台的应用策略研究

2018-06-23白鸽

现代交际 2018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大学生

白鸽

摘要:微信不仅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然而,微信的一些特色功能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研究微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微信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微信的基本概况,然后从教育对象、施教主体、教育载体、制度四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微信平台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信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125-02

一、微信概述

(一)微信的内涵

据百度百科收录,微信(英文名: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2G/3G环境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WIFI环境下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①微信在其官方主页的宣传语是:“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具体来说,微信就是一款致力于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手机App,用户通过微信发送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沟通,从而实现人际交流的目的。而且,微信可以用于苹果、安卓、windows、塞班等任意一款系统的智能手机上,同时,微信也不受运营商的限制,不管是联通、电信还是移动均可。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它本身是免费的,只需要在手机上的应用商店下载并安装于手机上便可尽情享受微信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因此,自从微信诞生之后,其用户数量便持续增长,在各种场合随处可见正在使用微信的“低头族”和“拇指控”,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而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微风暴”。

(二)微信的发展

总体上来看,微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从诞生到风靡的过程。微信于2011年诞生,在被正式推出的一瞬间,下载量就达到了5000万。截至2015年,微信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注册用户达到6亿,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已经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②从2010年到2015年,可以说,微信的五年成长之路,使微信从最初的社交通讯工具,成长为连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商业的新型平台。时至今日,微信仍然在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发展。

(三)微信的功能

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软件,由于其版本的不断升级,它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微信发展到现在,大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大类常用功能:第一,沟通交流功能。比如聊天、添加好友、朋友圈、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私信助手、微信摇一摇、群发助手等。第二,生活服务功能。比如微信支付、账号保护、流量查询、通讯录安全助手、QQ邮箱提醒、语音记事本、语音提醒,微信公众平台,第三方服务等。第三,休闲娱乐功能。比如微信游戏中心、微信运动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微信平台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教育队伍建设

“微”风吹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层次结构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微信这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着力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和舆论宣传工作又懂计算机技术和微信使用技巧的新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支队伍的组成人员不仅要有从事高校学生工作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技巧,还要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知识并能熟练进行微信操作;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还要有过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协作意识;此外,教育队伍的组成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巧妙地捕捉学生的所思所想,还应该掌握基本的教育方法,順应教育规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适应微信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培养这样一批全能型的教育者来承担起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任。

同时,为了保证微信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思想观念上提升“微”认识,在实践上加强“微”行动,在科研上注重“微”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微”能力。

(二)注重对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和引导

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迅速普及,一方面使大学生的交友、生活等方方面面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另外一方面,微信这个平台具有的开放性,使各种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能够很快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和蔓延起来。同时,大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时往往缺乏足够的鉴别能力和自觉的抵抗能力,极易被一些不良的、错误的、消极的思想所诱导和干扰,导致认知上的偏差和意识形态的位移。因此,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当中,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帮助大学生在理论学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使大学生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三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另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微信环境下的“慎独”精神。“慎独”指的就是人在独处时,在没有任何外在的监督和制约的情况下,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③微信平台的自由性、开放性使得用户“独处”的机会太多,容易出现责任意识淡薄的情况,发生道德失范的现象。因此,微信世界呼唤“慎独”精神,我们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律精神教育,使他们的现实人格和微信人格相一致,培养其“慎独”精神,提升他们的网络道德和责任意识。

(三)激活微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微信作为一款手机即时通讯软件,不仅具有强大的娱乐和休闲功能,它自身还蕴藏着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充分挖掘和利用。

一是善用“好友”功能,加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间的交流和互动。微信的出现,为教育主客体之间关系的“破冰”带来了契机。只要利用手机中的微信App,就可以与对方建立微信好友关系,随时随地进行畅通无阻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文字、图片形式的,也可以是语音形式,甚至可以是视频形式的。

二是善用“朋友圈”功能,引领学生关注和探讨热点和焦点问题。朋友圈给教育者和学生之间搭建起了可以彼此关注,了解对方生活和思想动态的互动平台,教育者可以在朋友圈发布关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的信息或是对此类问题的评论剖析文章,来引起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并鼓励广大学生利用朋友圈的“评论”功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充分利用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就使得对大学生的隐性教育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并以大学生更接受和喜爱的方式出现。

三是善用“群聊”功能,创新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一直以来,微信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的被重视程度非常低,其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方面的潜能也没有被教育者予以充分的认识和挖掘,从而使得微信这个大学生群体的聚集地变成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盲区。事实上,微信已经俨然成为一种工具,教育者利用微信的“群聊”功能,就可以通过手机使各种教育和管理信息随时随地实现“由点到面”的传递,便于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筑牢监督管理屏障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微信平台的应用工作顺利开展,需要政府、微信运营商、高校三方发挥合力共同筑牢监督管理屏障。

一是国家健全法律法规。我国政府曾先后出台《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却体现出针对性和应用性较弱。而且,我国至今还没有针对微信的使用情况和实际需求来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以此来加强微信的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微信用户的行为。因此,国家应该加快立法脚步,建立微信法律问责制度,对微信的经营管理、行业标准、奖惩办法、限制内容和行为等作出具体的规定和解释,并严厉打击微信犯法和犯罪行为,推进完整的法律法规制约机制的建立健全,真正实现依法治“微”,从而为开展好微信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后盾。

二是微信运营商加强自主监管。腾讯作为微信的运营商和软件开发者,应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去监管和规范微信的应用,并根据用户的使用反馈去积极完善微信。特别是在关于微信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微信运营商的自主监督就显得更为重要。首先,利用技术手段对用户进行提醒。腾讯应该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对用户在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风险和个人信息的泄露进行警示和提醒。其次,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监督和管理。腾讯公司应该从技术层面加强对技术识别系统、人工举报处理系统、辟谣工具系统等监管手段的建设,对敏感文字、淫秽色情信息和内容进行识别并予以坚决屏蔽。

三是建立健全高校监管体制。首先,高校必须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大学生使用微信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号召大学生群体安全和正确的使用微信。其次,建立健全微信舆情监管机制。建立一支由高校辅导员老师、网络技术专业人员、授课教师、学校政工干部、院校两极领导、学生志愿者等各方人員构成的校园微信舆情监管队伍,及时捕捉微信上流传的影响校园稳定的谣言,并通过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予以澄清,把谣言扼杀在摇篮之内。另外一方面,发挥校园微信舆情监管队伍里的学生志愿者的重要作用,对其深入学生群体内部收集、整理、分析得到的各类舆情数据加以重视,使一些校园危机事件和突发事件可以防患于未然。同时,对发现的有不良苗头的学生建立“重点人”档案,进行及时的心理健康辅导和思想教育,从而将校园微信舆情监管工作做精做细,牢牢把握校园微信舆情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注释:

①百度百科.微信[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117297.htm.

②卢迪.“微信”的猜想——从“微信”的发展看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的平台化[J].中国传媒科技,2014(3):31-35.

③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邱道勇.微信改变世界[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

[4]卢迪.“微信”的猜想——从“微信”的发展看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的平台化[J].中国传媒科技,2014(3):31-35.

[5]郑春晓.基于微信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学理论,2014(31):121-122.

责任编辑:刘 健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微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