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量词“场”的历时演变

2018-06-23许诺

现代交际 2018年7期
关键词:梳理

许诺

摘要:“场”是现代汉语常用动量词之一,通常用于称量有场地类的活动。文章对“场”的字本义进行了整理,并对动量词“场”从出现伊始到现代汉语中用法的发展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动量词 历时演变 梳理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088-02

一、研究现状

“场”作为动量词在历时演变中的语料相当丰富,从断代的角度,金桂桃(2007)梳理了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动量词“场”的语义和用法,并逐朝代地分析了“场”较之前朝的发展和变化,语料相当丰富。此外,历史文献中关于“场”的研究较多,先后有几十篇相关文献,其中王绍新(2000)所做关于唐代“场”的研究为后来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领头作用。本文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动量词“场”的历时演变。

二、动量词“场”的历时演变

《说文·土部》,“场,祭神道也”。“场”最早被用来表示祭神用的平地。而后发展成为泛指进行某种活动的场所,这也是“场”动量词用法的来源。

“场”作为动量词最早出现在唐五代时期,出现伊始便迅速发展并稳定下来,这也是动量词发展中较为少见的,这一时期“场”的用法主要有三类:

(一)有场景类

例(1):千场花下醉,一片梦中游。(贯休《和韦相公话婺州陈事》)

例(1)中的“场”用于称量“醉”,是这一时期较为常见的用法,还可称量“饮”,如“洪饮花间数十场”,这是因为“饮”和“醉”都表示喝酒的活动,而喝酒需有场地,属有场景类的行为或活动,因此用“场”称量。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可见称量战争的用法,如“大战曾经数十场”,由于战争需有战场,因此也属有场景类的活动。有场景类活动或行为因与“场”本义最为接近,因而也是“场”出现伊始较为常见的用法。

(二)心理类

例(2):子细推寻着,茫然一场愁。(寒山《寒山诗》)

“场”在发展出称量有场景类活动用法的同时,也发展出了称量心理类活动的用法。例(2)的“一场愁”是心理活动。“阵”称量心理活动用法的出现是有据可循的,如若将人类心理活动的空间也视为场景,则心理活动发生在虚拟场景内。以上例句中“一场梦”“一场愁”“一场惆怅”都可认为是在心理场景内发生的活动。

(三)无场景类

例(3):十恩德,说一场,人闻争不伤悲。(《敦煌曲子词》)

除以上两种跟场景或虚拟场景有关的活动外,“场”也迅速发展出称量无场景类活动的用法。例(3)中的动作“说”不是一定要伴随场景而发生的动作,我们认为,“场”发展出称量无场景类活动用法是由于其已有凸显动作发生的场景发展出突出动作发生的过程,这是动量词“场”的一大发展。例(3)强调了动作“说”的完整性。

观察唐五代时期动量词“场”的产生和发展可知,“场”从出现伊始就有名、动量词两种用法,且同时发展,但因“场”所称量的事物多与动作相关,因此关于“场”动量词和名量词的界定较为复杂。且“场”出现就迅速发展,数量较多,使用广泛,这与唐朝时期文风兴盛、诗歌盛行有关,文人在写文章或诗歌时由于修辞或行文的需要,会较为随意地使用词汇,“场”因原本有场景义,因而用它来描述动作或活动会赋予读者一种有场景的实感,更为生动,因而“场”出现便迅速发展并演变出多种用法,稳固下来。这一时期“场”发展出的用法多延续到了现代汉语中。也正因如此,宋元时期的“场”并未有太大变化,仅在原有用法基础上小有发展,如:

例(4):这一场欢会,早危如累卵。(《夷坚志》)

例(5):被臨鸡唤起,一场寂寥,无眠向晓,空有半窗残月。(柳永《小镇西》)

例(6):你这里坐着,点的你媳妇来骂我这一场。(关汉卿《救风尘》)

从以上例句看,宋元时期“场”的用法基本继承自前朝。这一时期“场”的应用更广泛,可与更多的词进行搭配使用。由于篇幅有限,仅能列举以上几例语料。观察以上语料,除例(4)仍表有场景的活动外,其余几例中动作的发生都与场景无关。可见较之前朝,宋元时期的“场”与有场景类活动搭配的数量逐渐减少,更多地开始与表无明显场景类活动搭配使用,尤其是称量表心理类和言说类活动的用法大量增加。上文也提到过,称量无明显场景类活动时,“场”更突出表现动作过程和时间的完整性。因此,可说是从宋元时期开始,“场”称量动作的空间性渐渐减弱而时间性逐渐增强。

明代的“场”仍延续前朝的用法,但称量有场景类活动的用法更少了,称量心理类和言说类活动的用法却增多。这时,“场”开始更加强调所称量动作行为的过程,并凸显该过程的完整性,如:

例(7):自从夺了休,病了一场,做不得经纪,投远亲不着。(冯梦龙《警世通言》)

例(8):若教我穿得一日儿,就死也闭眼,也是我来阳世为僧一场!(吴承恩《西游记》)

例(9):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施耐庵《水浒传》)

例(7)中的“病了一场”并无明显伴随事件发生的场景,仅表现出“病”的过程,强调从开始生病到痊愈的完整的过程。例(8)中“为僧一场”的意思是在人世间做了一世僧人,更是与场景没有关联,“为僧一场”表示在人世间作为僧人从开始到结束这一完整的过程。例(9)中称量“雪”类自然现象的用法是“场”在明朝新发展出的用法,我们认为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自然现象的发生如“雨”“雪”等的发生也是需要一定的场景或范围的,因此用“场”来称量,另一方面,“场”称量自然现象也是凸显了自然现象的完整性,这与“阵”称量自然现象的用法不同,“阵”指过程中的一个段落,而“场”指整个“降雪”“降雨”或“刮风”的过程。明代动量词已发展得相对完善,动量词已有各自分工,在称量自然现象方面,“场”和“阵”分别凸显了其过程的不同特征。

清朝文献的语料显示,这时“场”的用法已与现代汉语中基本一致,也由于动量词的发展日趋成熟,每个动量词有各自承担的部分,因此“场”的使用也稍有变化,如称量言说类动作的用法较前朝少了一些,因为清朝时期出现了可称量大部分言说类动作的动量词“顿”,除此之外,其他用法也基本与前朝一致,如:

例(10):众水怪听说落一场雨,受了御封,便可成仙。(《施公案》)

例(11):林黛玉近日闻得宝玉如此形景,未免又添些病症,多哭几场。(曹雪芹《红楼梦》)

例(10)中“一场雨”已与现代汉语中用法一样,继承前朝称量自然现象的用法。例(11)中“哭几场”中动作“哭”的发生虽与场景无关联,但凸显了“哭”动作的完整性,且通过用“场”来营造画面感,使得读者能感受到“哭”动作的发生。

综上,动量词“场”的发展脉络较为清晰,从唐五代时期开始出现,通常称量有场景的活动,同一时期发展出称量心理类活动和无场景类活动的用法。“场”的发展较为迅速且稳固,经过宋、元、明、清几代的发展,“场”的用法无太大变化,但呈现出由空间性向时间性的转换,由强调动作发生的场景转变为强调动作发生过程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金桂桃.宋元明清动量词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绍新.隋唐五代的动量词,课余丛稿[G].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3]孙强.现代汉语多音字研究[D].四川大学,2007.

[4]李建平.唐五代动量词初探[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2):5-7+20.

[5]王远明.《五灯会元》量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6.

[6]朱彦.《水浒全传》动量词考察及近代汉语动量词发展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4.

[7]孙欣.明代四大传奇量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

责任编辑:刘 健

猜你喜欢

梳理
事业单位管理类档案归档问题探究
当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之后
浅析《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主要问题
企业管理类档案归档问题探究
一部由点及面、纲举目张的语言学流派专著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自主学习 发展能力
基于活动经验的序列化知识教学策略例谈
改性涤纶在梳理过程中静电的控制
企业文化不能没有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