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西藏大学生村官适应问题

2018-06-23周圣良何慧群

现代交际 2018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适应西藏

周圣良 何慧群

摘要:为了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进一步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更接地气的基层干部队伍,促进基层农牧区长治久安和长足发展,西藏自治区从2008年开始通过公招考试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大学生村官。和全国其他省市的大学生村官一样,我区的大学生村官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同样的问题,存在共性的不适应。但同时由于,西藏特殊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基础设施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原因,我区大学生村官的不适应现象有其特殊性。通过实地调研和大学生村官面对面交谈,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心理状况,发现他们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上、生活上、工作上和精神上的不适应。

关键词:西藏 大学生村官 适应

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027-03

为了深入了解西藏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现状,我们在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尼木县、波密县、南木林县、班戈县等21个县的大学生村官中发放和回收了《西藏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调查问卷》。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44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92%。问卷设计被调查人基本情况的有8个项目,即:性别、民族、政治面貌、出生地、出身、毕业院校、专业、担任村官年限等。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根据表1中统计样本可以得出如下信息:

从性别结构上看,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男生占52%,女生占48%;从民族结构上看,大学生村官中藏族占75%,汉族占23%,其他少数民族占2%;从大学生出生地结构看,区内学生占80%,区外学生占20%,这与我区高校毕业生民族结构基本吻合。出现此类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西藏招考大学生村官时有明确规定必须是西藏籍学生才有资格报考,西藏籍学生包括有西藏户口的高校及区内六所高校的毕业生,其中藏族学生占了70%左右;二是藏族学生的就业意向大多为在区内就业;三是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别是基层农牧区自然条件较差,很多区外汉族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所以选择报考大学生村官的以本地藏族学生为主。

从政治面貌上看,中共党员占总数的87%,中共预备党员占总数的9%,共青团员占总数的4%。这首先与招考政策有关,因为西藏自治区在招考大学生村官时就规定报考毕业生必须是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或优秀团员;其次,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的管理者,大多数在村委会任职,担任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他们担负着维护基层农牧区的稳定和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任,必须政治上靠得住,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将党的好政策落实到基层,所以中共党员和预备党员更为合适。

从出身看,来自城市和乡镇、农村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6%和74%。来自基层农村的毕业生更愿意到农牧区任职,他们对农牧区的生活和环境更认可,而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则不然。

从毕业学校看,毕业于西藏区内六所高校和区外高校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74%和26%。可见西藏基层农牧区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由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农牧学院等高校培养的。

从专业背景上看,农林类仅占总人数的9%,其余为其他学科毕业生。由此可见,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知识背景较为分散,与基层农牧区的需求并不匹配,这也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大多数村官没有更实用于农牧区的专业知识,无法更好地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从工作年限看,工作少于3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0%,工作3年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0%。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队伍工作经验不足,流动性较大,很多人都是工作3~5年通过考试或借调等形式,脱离了大学生村官岗位。

二、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展现出了较好的工作状态和适应能力

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村官对自己的称谓是比较接受的,其中接受和喜欢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72%。从表3可见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的工作付出和收入比是比较满意的,其中很满意和较满意的人数就占了总人数的74%。而针对农牧民发放的80份调查问卷中,有90%的人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感到满意。总的来说从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到基層后,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农牧民群众、村委会同事和乡镇的组织管理者都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三、大学生村官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适应问题

同时,由于西藏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西藏的大学生村官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在生活和工作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适应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环境上的不适应

1.自然环境的不适应

西藏在祖国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部分大学生村官特别是非本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到高海拔地区,往往出现身体的不适,每次休假返回工作岗位,高原反应严重,就会直接影响工作心态,很多人可能会因此灰心丧气,对工作失去热情。在问到“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时,有35%的人选择了“无法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2.人文环境的不适应

部分大学生村官特别是非本地生源的大学生村官,对西藏的农牧区情况缺乏亲身的了解,开始他们考取村官只是想着有个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到村任职后,由于当地的人文环境不同,特别是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村官的适应状况。通过表4我们发现大学生村官中认为工作环境一般或较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4%,可见环境方面的不适应是大学生村官不能很好适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生活上的不适应

走出高校,走进农村,对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大学生村官们来说,要适应基层农牧区的生活,的确需要一个过渡期。特别是在西藏,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的限制,农牧区的生活环境与城市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非西藏本地的大学生村官或者是不在出生地任职的大学生村官,表现出了不习惯当地的自然条件、饮食习惯的现象。另外,有的大学生村官遭遇到婚恋、交友等阶段性的问题,感觉压力大、很烦恼,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在回答“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时,有超过45%的人提到“生活单调,娱乐少,没有朋友内心孤独”,可见大学生村官存在生活上的不适应现象,需要更多关注和关心。

语言上的障碍也是大学生村官不能较好适应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原因之一,由于西藏在大学生村官招考时没有充分考虑本地生源情况,使得方言的各异,给沟通带来了不便,阻碍了大学生村官融入基层农村的步伐,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上的不适应

通过调查大学生村官对村官工作的感知、自己的工作状态的判断、职业发展前景的认识等问题,来看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上的适应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工作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干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有48%的村官都是按部就班,照令行事。从访谈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等、靠、要”思想严重,主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的去接受工作。这部分大学生村官,一开始选择“村官”岗位的动机中往往就包含着较为强烈的功利性色彩,扎根农村、奉献农村的工作意愿比较弱,他们只是将大学生村官工作看成一个跳板。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后,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工作上总感觉无从下手。调查发现有70%的大学生村官认为村官工作很繁重或较繁重,但都无法做到点子上,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生村官虽然有文化、有知识、有思想,但是对当地村情民意不熟悉,工作经验不足,使工作起步较难;二是大学生村官刚到基层,原有的“两委”对他们不重视、不信任,导致他们一时难以进入村里的核心决策层,使他们说不上话、使不上劲;三是大学生村官上岗后自信心不强,总感觉自己工作能力不足,害怕干不好工作,被村干部或村民耻笑,变得畏手畏脚;四是农牧区的工作有时清闲,有时又很繁重,对于如何处理基层农牧区存在的草场纠纷、雪灾、地震等类突发事件,部分大学生村官感觉无从插手,只能是看看、听听,插不上话,帮不上忙,会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作用发挥感到迷茫;五是部分大学生村官吃苦的精神不足,不敢面对工作中的困难,遇事往往选择逃避,使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就很难作出工作成绩。

大学生村官对工作的发展前景信心不足,有近30%的大学生村官对其前景表示迷茫和失望,他们普遍认为在基层农牧区无法发挥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才能,影响了其工作的适应性和满意度。

(四)精神上的不适应

人是一种物质存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存在,精神需求是人类的普遍现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依次排列的,当生理、安全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向得到尊重、自我实现等高一层次需求发展。大学生村官们工作以后,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他就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如学习、娱乐、尊重、工作的认可、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由于西藏农牧区条件较差,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村没有通网络,甚至还有村庄没有通电话,大学生村官工作之余只能是聊天和玩牌,很多人无所事事,没有更多的娱乐和学习的环境。另外,由于他们对农村工作的难度没有预期,估计不足,缺乏充分的认识,导致他们在工作上会屡受打击,没有工作成绩,工作也得不到领导、群众的认可,更谈不上尊重了。从表9可以看出40%的人认为并没有得到充分认可,种种原因都会使他们精神上出现空虚,表现为精神上的不适应。

参考文献:

[1]何蓓,马海林.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态度模式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

[2]张玉琨,潘祖和.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研究——以文山州大学生村官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3).

[3]刘璐璐.大学生“村官”問题思考[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4]林美如.大学生村官社会适应问题研究——以福建省大学生村官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0.

[5]张丽.大学生村官现状思考-以首批大学生村官中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4).

[6]艾依仙木·尼牙孜.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新疆地区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刘 健

猜你喜欢

大学生村官适应西藏
天上的西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科技期刊转型期编辑的适应与发展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大学生村官在江苏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发展农村经济的创新举措调查与研究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