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影响

2018-06-23顾丽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补液感染性休克

顾丽丹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苏州 215500)

感染性休克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微循环障碍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极易造成患者死亡。故而对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治疗,液体复苏可改善患者循环状况、增加血液流通,保证器官的血液支持,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有研究提出,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以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针对性护理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影响进行探讨,以便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2],患者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男28例,女16例,平均年龄(49.6±2.5)岁;对照组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3±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在进行期间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

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每日尿量、精神状况等指标,并注意患者的卫生清洁状况,避免感染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针对性护理:(1)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护理。通过中心静脉压的数值指导输液剂量及速度,保证CVP维持在8~12 mmH2O,并依据具体表象判断心脏负荷,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强心药物。在进行输液时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观察导管的通畅程度,避免穿刺口感染加重。(2)平均动脉压监测护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给予留置动脉导管,监测动脉压改善治疗方案,如CVP趋于正常,平均动脉压<65 mmHg,此时需增加血管活性药物。(3)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护理。如中心静脉压正常,血氧饱和度<0.70,需应用多巴酚丁胺。(4)氧输送监测护理。通过进行氧输送监测知道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同时还能够观察血液循环阻碍与肺水肿的不良反应。如氧输送水平升高时,可保持当前输液速度;一旦患者氧输送水平不变,但出现心率过快、呼吸频率过快时,需降低输液速度或停止;如氧输送水平降低时,表明可能出现肺水肿,需暂停输液,避免不良事件发生。(5)尿量监测护理。判断肾脏血液灌注的基本情况,一旦发生尿量减少或增加,可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及护理,降低肾脏器官并发症及衰竭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每天补液量、休克时间及预后情况,预后以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与肺水肿发生率、二次复苏率及死亡率进行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t表示理论频数,以1、5为分界。当t≥5应用x2检验,1≤T<5应用校正x2检验;t<1时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每天补液量、休克时间

研究组每天补液量多于对照组,休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每天补液量、休克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每天补液量、休克时间对比(±s)

组别 每天补液量(mL) 休克时间(h)研究组(n=44) 4136.8±643.5 68.4±16.8对照组(n=44) 5286.9±942.6 43.5±13.7 t 6.714 7.619 P 0.000 0.000

2.2 预后效果

研究组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二次复苏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比较(n,%)

3 讨 论

感染性休克在重症患者中较为常见,其极易引发多器官损伤,危及患者的生命[3]。目前,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也是治疗的主要措施,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为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供有效的保障[4-5]。

本次研究中,将8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以便为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在本研究的针对性护理中,将护理措施实施与各个环节,以提高护理效果。通过进行无菌护理,避免导管感染,防止病情加重;并对治疗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为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有效的信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诸如监测CVP,需有效控制补液量,避免过度补液,使机体处于正平衡状态,另外还可避免因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出现严重的组织及肺水肿的发生;通过氧输送能力及尿量监测护理,以便准确的评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时纠正补液剂量及速度,降低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液体复苏的顺利进行,逆转机体的器官损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二次复苏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故而研究结果中,研究组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15.9%)低于对照组(36.4%),二次复苏率(11.4%)及死亡率(2.3%)低于对照组(29.6%、18.2%),但两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另外在结果也提出:研究组每天补液量多于对照组,休克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针对性护理可加速休克患者的康复。这与孙映雪,郭伟,姜尧尧[6]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的结果相一致,再一次证实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1]陈颖芳.护理干预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1(2):128-129.

[2]梁一峰.感染性休克诊断与鉴别诊断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2):340-342.

[3]杨晓燕,梅劲超.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6):601-602.

[4]杨月桂.PICCO容量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和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3):213-214.

[5]张曦文.EGDT导向的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肝脏灌注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4:13-14.

[6]孙映雪,郭 伟,姜尧尧.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评价[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7,10(1):57-59.

猜你喜欢

补液感染性休克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7》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