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行为影响分析

2018-06-23黄俐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献血者人群常规

黄俐娟

(重庆市万州中心血站成分科,重庆 404000)

综合护理服务属于一类现代的护理干预模式,是对护理对象提供心理、生理、环境、社会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帮助服务对象协调心理、身理、行为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1-2]。本次研究将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无偿献血人群的日常护理服务中,分析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14日~2017年1月14日在献血站无偿献血者240名,均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符合献血的基本要求。

依照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120例。常规组男65例,女55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8.56±3.20)岁;实验组男63例,女57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8.12±3.45)岁。对比两组献血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内容如下。

A.环境:对相关的措施进行配备,包括空调、洗消设施、电子屏、可调节椅子、视频播放系统等,将献血的流程、注意事项等进行张贴,便于献血者进屋后可感受到温馨的气氛。

B.心理:选择具有丰富抽血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接待,并在抽血前及时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交流,拉近之间的距离,同其宣传血液的生理知识,无偿献血的政策,无偿献血的知识等,利于提高对无偿献血工作的认知度,将不良情绪有效缓解,消除紧张、恐惧等情绪,提高无偿献血的信心与信念,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献血工作。

C.技术:对座姿、座位、消毒、扎带、卷袖、进针、收针、按压、松带等进行及时调整,同时对献血者的神情、脸色、状态等进行密切观察,做好动作的快、准、柔、轻等,对体位、血流速度等及时进行调整,对献血的时间进行有效控制。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项。轻度表示感觉头昏眼花、心跳与呼吸加快、恶心、面色苍白等;中度表示血压降低、四肢冰冷、意识模糊、心率降低等;重度表示还伴有惊厥、晕厥、抽搐、大小便失禁等[3-4]。

对比两组献血者的单次献血量与再次献血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单次献血量

实验组单次献血量在200 mL的占比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者单次献血量情况[n(%)]

2.2 再次献血情况

实验组再次献血占比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献血者再次献血情况(n,%)

2.3 献血反应

实验组献血中度反应占比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情况[n(%)]

3 讨 论

对于许多无偿献血人群来说,专业的献血医学知识较为缺乏,对于献血存在许多的顾虑,担心一旦献血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导致无偿献血队伍的稳定程度受到了影响[5]。因此,需将传统医学模式下的单纯医学护理模式不断改变,采取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多角度的现代护理模式,对无偿献血人群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便于献血者了解关于献血的相关健康知识,对无偿献血的动机及时端正,将无偿献血工作的信心增加,便于维持无偿献血队伍的稳定[6]。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便于将其献血行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对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后,提高了献血者的单次献血量与再次献血率,将献血反应程度与发生率降低,应用价值显著。

分析无偿献血行为将会受到个人认知水平与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不同级别的采血机构情况不同,为此,对该类人群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时,应重点把握以下相关事项。

A:帮助献血者营造轻松愉悦的献血环境,利于将献血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及时缓解,便于将再次献血的信心增加,将单次献血量提高[7]。可在献血屋内配置冷暖空调、保持舒适的体位、设置新媒体系统、播放轻松的音乐等。

B:心理辅导:首次献血的人群由于以往无相关的经历,导致难免存在担忧、害怕等不良情绪,因此,工作人员应及时帮助献血者调整心态,同献血者讲解医学、生理方面的指数,消除其顾虑,减少献血反应[8]。

C:良好沟通:由于献血者的文化、教育、年龄、职业等均有不同,对于献血的目的、献血的认知程度等均有不同,因此,采血护士应具备娴熟的技术与良好的沟通技巧,要求护士应经过专业的培训方可上岗,采取鼓励、说服、支持等方式进行交流,语言通俗、语气温和、条理清晰等[9]。

综上所述,对无偿献血人群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便于将单次献血量提高,减轻献血反应,利于扩大献血志愿者队伍。

[1]刘先敏.心理护理对减少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10):2216-2217.

[2]马秋菊.无偿献血护理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5):497-499.

[3]陈耀秀.回访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3):4046-4048.

[4]纪 慧.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239.

[5]杨桂芳.个性化护理在单采粒细胞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41-143.

[6]刘苗苗,江玉君,李建华,等.基于人文关怀的无偿献血者护理[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7):787-788.

[7]石晓洪,邱 香.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人群采血护理风险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3):396-398.

[8]张兆晴,曾雅静.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无偿献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3,41(3):459-461.

[9]汪 玲.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6):245-245.

猜你喜欢

献血者人群常规
常规之外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别受限于常规